• 5929阅读
  • 5回复

房氏轶闻杂录90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1-24

◎ 据传,尧帝的第一个儿子出生时全身红彤彤的,不光皮肤红、脸蛋红、鼻子红、耳朵红,连眉毛和头发都是红的,所以取名丹朱,意即“红上加红”。

◎《汉书》:司徒寻初发长安,宿霸昌厩,亡其黄钺。寻士房扬素狂直,乃哭曰:「此经所谓『丧其齐斧』者也」,自劾去。莽击杀扬。

◎《后汉书•钟离意传》:建武末年,钟离意任堂邑县令时,其县民房广因为父报仇杀人而入狱,其母又病死,房广在狱中哭泣不食。钟离意放房广回家办丧事,县民们认为房广丧事办毕之后,肯定逃走,但房广事毕后又回狱中。钟离意感觉房广有悔改之意、服刑之行,遂将此事上奏光武帝,请求减免处罚。光武帝便答应了钟离意所奏,房广“得以减死而论”。

◎《太平广记》:长安巧工丁媛者,为恒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耦之属。又作卧褥香炉,又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媛始更为之。设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取被褥以为名。又作九层山香炉,镂刻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能自然运动。又作七轮扇,其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皆寒凛焉。(出《西京杂记》)

◎《册府元龟》云:房坚,字千秋,为司空谘议,齐州大中正。孝文临轩,令诸州中正各举所知。千秋与幽州中正阳尼各举其子。孝文曰:昔有一祁,名垂往史;今有二奚,当闻来牒。(《册府元龟》卷八百六十七《总录部•内举》)

◎《南史》云: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更患冷疾,夏月常复衣。徐嗣伯诊之曰:乃伏热也,须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十一月冰雪大盛时,令伯玉解衣坐石上,取新汲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口噤气绝,家人啼哭请止,嗣伯执挝谏者。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背上彭彭有气。俄而起坐,云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一升饮之,疾遂愈。自尔常发热,冬月犹单衫,体更肥壮。(引自《本草纲目》)

◎《北齐书》载:政化清明,水质甘美。北齐时,乐陵有一位太守,姓房名豹。政治清明,政令简单,而且不侵扰百姓。由於他所治理的县郡靠近海边,井水多半又咸又苦。房豹请人挖凿一口井,却获得甘美的泉水。大家都以为是房豹良好的政治和教化所导致的。奇怪的是当房豹罢官归隐後,那一口井水又变咸了。(《北齐书》循吏传)

◎《容斋续笔》云:房乔杖策谒太宗为记室,即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辅成大勋,至于为相,号令典章,尽出其手,虽数百年犹蒙其功。
◎《唐会要》卷五十《尊崇道教》:光天观 务本坊。本司空房玄龄宅。景龙二年闰九月十三日。韦庶人立为观。名翊圣观。景云二年。改为景云女冠观。天宝八载。改为龙兴道士观。至德三载。改为光天观。
◎《大唐新语》:裴玄本好谐谑,为户部郎中。时左仆射房玄龄疾甚,省郎将问疾,玄本戏曰:“仆射病可,须问之;既甚矣,何须问也?”有泄其言者。既而随例候玄龄,玄龄笑曰:“裴郎中来,玄龄不死矣。”

◎《大唐新语》:隋吏部侍郎高构,典选铨综,至房玄龄、杜如晦,愕然正视良久,降价抗礼,延入内斋共食,谓之曰:“二贤当兴王佐命,位极人臣。杜年稍减于房耳。愿以子孙为托。”因谓裴矩曰:“仆阅人多矣,未见此贤。”嗟仰不已。贞观初,如晦终右仆射,玄龄至司空,咸如构言。

    ◎《大唐新语》:房玄龄与杜如晦友善,慨然有匡主济时之志。开皇中,随父彦谦至长安。时天下宴安,论者以为国祚无疆。玄龄密告彦谦曰:“隋帝盗有天下,不为后嗣长计,混淆嫡庶,使相倾夺。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彦谦惊止之,因谓友人李少适曰:“主上性多忌刻,不纳谏争。太子卑弱,诸王擅威。唯行苛酷之政,不弘远之大略。今虽少安,吾忧其危乱矣。”少适以为不然。大业之季,其言皆验。及义师济河,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以为谋士,每叹曰:“昔光武云:‘自吾得邓禹,人益亲。’寡人有玄龄,亦犹禹也。”佐平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为唐宗臣,宜哉!

◎柳宗元《龙城录》云:房玄龄来买卜成都,日者笑而掩象曰:公知名当世,为时贤相,奈无嗣相绍何。公怒,时遗直已三岁在侧,日者顾指曰:此儿此儿绝房氏者此也。公大怅而还,后皆信然也。

◎柳宗元《龙城录》云:房玄龄幼稚日,王通说其文,谓:“此细眼奴非立忠志则为乱贼,辅帝者则为儒师,绰有大誉矣。”

◎《四库全书•术数•初集二》云: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事唐高祖、太宗,官至中书令。龙目凤睛,三台星名,共六星,两两而居,《晋天文志》曰:“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唐房玄龄,龙目凤睛,有玉枕骨,丰满秀实。脑后玉枕骨,双双必见荣。近下大人贵,近上小人享。凤睛者,前眦圆,后眦长,若在黑白分明,上有秀纹,目若刀裁,文章自来。

◎《麻衣神相新编》卷四《石室神异赋》:「鹤形龟息,吕洞宾遇仙成仙,龙脑凤睛,玄龄之拜相入相。」鹤形清奇,龟息异常,吕洞宾有此相,至庐山而遇钟离真人,一梦黄梁而得仙道。(玄龄,唐太宗时人,与如海等十八学士)龙脑者,头骨突兀,高起,而额露也。凤睛者,两目细长,黑白分明而光彩也。房玄龄有此相,唐太宗时,用之为相。

◎《人伦大统赋》:房玄龄龙目凤睛,三台位列。班仲升燕颔虎额,万里侯封。

◎《贞观政要•孝友第十五》: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隋唐间僧人释灵润,“昼夜策勤,弘道为任。”贞观八年(634),敕造弘福寺,被征召翻经证义。仆射房玄龄曾评价他“大德树言,词理俱至,名实之副(符),诚所望也”。

◎【晏元献公类要•《圣贤家戒》】:房梁公戒诸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故集古今圣贤家戒书于屏风。令各取一具,谓曰:若能留意,是以保身成名。

◎《大唐新语》载:唐贞观末,房玄龄, 避位归第。时天旱,太宗将幸芙蓉园,观风俗。玄龄闻之,戒其子曰:“銮舆必当见幸,亟使洒扫,兼备馔具。”有顷,太宗果先幸其第,便载入宫。其夕大雨,咸以为优贤之应。

◎【新唐书】《陈夷行列传》:夷行开成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时怪问天宝政事不善,问姚元崇,宋,于时在否?李珏曰:“姚亡而宋罢。”珏因推言,玄宗自谓未尝杀一不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以权属人嗣。”复曰:“夷行失言。太宗易慕乱为仁义,用房玄龄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未尝失道。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引自《永乐大典》残卷)

◎唐何延之《兰亭记》:《兰亭》者,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字逸少所书之诗序也。右军蝉联美胄,萧散名贤,雅好山水,尤善草隶。以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宦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祓禊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就中“之”字最多,乃有二十许个,变转悉异,遂无同者。其时乃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书数十百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右军亦自珍爱宝重。此书留付子孙传掌,至七代孙智永,永即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安西成王谘议彦祖之孙,庐陵王胄昱之子,陈郡谢少卿之外孙也。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艺,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皆满,凡三十年。于阁上临得真、草《千文》,好者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万。孝宾改名惠欣,兄弟初落发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已下茔域,并置山阴县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于释教,故号所住之寺为永欣焉。事见《会稽志》。其临书之阁,至今尚在。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并付弟子辩才。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每临禅师之书,逼真乱本。辩才尝于所寝方丈梁上凿其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甚于禅师在日。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乃降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赉优洽。数日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辩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实尝获见。自禅师殁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更推究,不离辩才之处。又敕追辩才入内,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略之士,以设谋计取之。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湘潭?随商人船下,至于越州。又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冈面、药酒、茶果等。江东云“□冈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酣乐之后,请各赋诗。辩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冈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莫,步月共俳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谁怜失群翼,长苦叶风飘。”妍蚩略同,彼此讽味,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云:“檀越闲即更来此。”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其俗混然,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类曰:“果是响拓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弄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告驿长凌?曰:“我是御史,奉敕来此,有墨敕,可报汝都督齐善行。”善行即窦建德之妹婿,在伪夏之时为右仆射,以用吾黄门庐江节公及隋黄门侍郎裴矩之策?举国归降我唐,由此不失贵仕,遥授上柱国金印绂绶,封真定县公。于是善行闻之,驰来拜谒。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又遣散直云:“侍御须见。”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彩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镂瓶一、玛瑙碗一、并实以珠;内厩良马两疋,兼宝装鞍辔;庄宅各一区。太宗初怒老僧之秘,俄以其年耄,不忍加刑,数日后,仍赐物三千段、谷三千石,便敕越州支给。辩才不敢将入己用,回造三层宝塔,塔甚精丽,至今犹存。老僧用惊悸患重,不能强饭,唯啜粥,岁余乃卒。帝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临崩,谓高宗曰:“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耶?汝意如何?”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听受制命。太宗曰:“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及弓剑不遗,同轨毕至,随仙驾入玄宫矣。(《全唐文》第05部•卷四百四十七,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六卷全)

◎【唐书】:王辅政,帝以善人物且知言。因谓曰:卿标鉴通晤,为朕言房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而玄龄等亦以为尽己所长,谓之确论。(《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三千一)

◎【宋释契嵩集】品论:唐史以房杜方萧曹,然房杜文雅有余,萧曹王佐不足。德则房杜至之矣。观房则半才,视杜则纯道。君子曰:杜益贤也。姚崇宋,其不逮丙魏乎?姚宋道不胜才,而魏则厌兵,丙则知相。燕公文过始兴,而公正不及。大将军光不若狄梁公之终无私也。袁安之宽厚,则娄相近之,正与仁则异施。房琯颜真卿方之李固陈蕃。其世道虽异,而守忠持正一也。汾阳王省武而尚信,仁人也。段太尉忠勇相顾,义人也。晋公终始不伐,仁人也。荀子之言,近辩也,尽善而未尽美。当性恶禅让过其言也;扬子之言,能言也,自谓穷理而尽性,洎其遇乱而投阁,则与乎子路曾子之所处死异矣哉?太史公言:虽博而道有归,班氏则未至也。宜乎世所谓固不如迁之良史也。贾传抗王制而正汉法。美夫,宜无有加者焉!三表五饵之术,班固论其疏矣。诚疏也。董胶西之对策美哉?得正而合极,所谓王者之佐,非为过也。《繁露》之言,则有可取也,有可舍也。相如之文丽,义寡而词繁,词人之文也。王充之言,立异也。桓宽之言,趋公也。韩吏部之文,文之杰也。其为《原鬼》《读墨》何为也?柳子厚之文,文之豪也剔其繁则至矣。正符诗尤至也。李习之之文,平考其复命之说,宜有所疑也。疑一作发陈子昂之文不若李华。华之文不苦梁肃。肃之文,君子或有所取也。李元宾之文,词人之文也。皇甫之文,文词之间者也。或无词上文字郭泰黄宪之为人也,贤人也。讷言而敏行,颜子之徒欤。徐稚之为人,哲人也。识时变而慎动静焉。袁奉高之遁世也。不忘孝,不伤和,中庸之士也。论曰:引其器,所以稽其范之工拙。辩其人,所以示其道之至否。然范工资世之所用,道至正世之所师。所师得,则圣贤之事隆而异端之说息也。是故君子区之,别之,是之,非之,俟有所补也。岂徒尔哉?记曰:文理密察,或作察察足以有别也。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斯亦辩道之谓也。无上秘要人品(《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三千一)

◎《天枢赋》剧云:房遗爱之子一夔。母李氏。太宗公主。遗爱死于法。一夔母子相依。曾聘英公李敬业之女元姬而未娶。京城外有玄天上帝庙。为房氏香火。一夔偕其友柳奭赴庙进香。値帝诞胜会。纷然登楼观会。右丞相李义府之侄俊臣亦至。有唱秧歌者。俊臣挑之。为其父所殴。呼仆缚送官。一夔、奭与俊臣相识。劝之不听。竟释唱者使去。俊臣衔之。武后建天枢。廷臣颂德。义府使子弟作赋。俊臣往浼一夔改饰。一夔不应。且讥其无耻。奭至助一夔。俊臣益憾。谗于叔。伪撰一赋。中皆讪后语。叙一夔名。达后览。后怒。命逮问。会敬业遣一夔友韩瑗。持金诏一夔成婚。已辞母就道。奭闻俊臣陷一夔。恐陷其母。奔吿使佚。元天上帝以房氏累世奉道。阴令神将救之。一夔在道遇一贫妪。给丹一丸。谓有急服之。可疗饥止痛。至扬。敬业使毕姻后。以妻女托携入都。而传檄起兵。自称匡复朝命。许敬宗率兵往御。敬宗纵兵抄掠。一夔母遇乱兵。度不□。投道旁井中。元天上帝所遣神。化为老妪救出。幻屋留养。义府捕一夔不得。遣缇骑追之。一夔挈外母及妻北行。宿旅店。店中夫妇即唱秧歌者。方叙旧恩而缇骑至。逮一夔去。唱者之夫随之而行。访其信。敬宗兵至店。敬业妻母女随唱秧歌者潜逃。中途相失。敬业妻値一夔母。遂同居李氏。元姬与唱者俱入都探一夔生死。秋官周兴以严刑鞫。一夔诬服。将就刑。禁空屋中。偷儿穿墙入屋。神引一夔从窦出而封其窦。天未明。周兴以偷儿赴法场枭其首。谓一夔也。一夔得脱。与柳奭遇。潜逃。将赴其外父军。而唱者之夫以一夔为眞死。奔归。遇其妇与元姬。元姬闻夫凶问。恸绝而苏。随唱者夫妇至京。寓元帝庙。将收其夫尸。李俊臣私视一夔首非眞。谓周兴与李敬业通。枉杀无辜。纵一夔。使其叔劾兴发配。而谓柳奭必知一夔踪迹。俊臣亲率缇骑逮奭。亦止元帝庙。遇唱者夫妇及元姬。以妇及元姬禁庙中而传唱者去。会狄仁杰妻以神警。至庙酬神。率元姬及唱者之妇归。藏于家。周兴配崖州。中途为寃鬼所□。时韩瑗为敬业参谋率前部至此。询兴。知一夔事。斩兴于道。而以夔事报敬业。瑗与许敬宗战。擒杀敬宗。会诸镇兵迎中宗。值俊臣追一夔及唱者。乃缚俊臣解敬业军。夔与唱者俱至大军。而奭先脱去。遇敬业妻一夔母相率来会。敬业军将至京。狄仁杰劝后召中宗。奏义府奸状。义府、俊臣俱伏法。晋敬业爵为英王。柳奭、韩瑗俱授官。以一夔为谏议大夫。狄公亦送其妻归第。酬唱秧歌夫妇以金。一夔母子夫妻。同入庙酬神。(按:剧中房遗爱、李义府、韩瑗、柳奭、许敬宗等。皆出正史。然先后事迹不符。中间关目。皆系伪撰。)

◎【房氏家藏武侯蕉叶琴】房氏琴据考为唐太宗李世民之重臣房玄龄之家藏琴,房玄龄一生善运谋献,得太宗重用,位重宰相,极善琴棋书画。
    此琴为蕉叶式,琴长120.6厘米,琴高5.4厘米,琴额宽17.3厘米,鸣箱厚2.5厘米,琴身宽19厘米,最宽处20厘米,琴尾宽13.7厘米。琴背刻有上、下两行字,上行:房氏家藏武侯蕉叶琴;下行:黄石山樵制于拜书轩。琴腹中有左、右两行墨迹,一行已模糊,一行为天启元年得古良材。此琴品相完整,未曾修复。曾有多位名家对此琴进行品评,郑正华曾品:一、此琴听声后色韵极好,年代久远,确定为隋唐之宝琴。二、凹处明显(由是轴轸尤甚),磨损很深,有相当年份,绝不只是明早期之琴。三、价值无凡,断纹漂亮,流水牛毛断纹。四、琴声秀雅,从制式、木质、声音鉴定,唐琴无疑。李祥霆先生也曾评:断纹漂亮,明代早期至唐代末期的琴木。邹轲先生文:此琴原封几百年是清宫宝琴,肯定是唐琴。在明代开启元年发现,得到此古远之宝,才会在琴腹中刻写天启元年得古良材。不难看出此房氏琴应为唐代琴中之佳品,实之难得。

◎《光孝寺志》载:“考通志,唐房融,河南人。聪慧好佛,武后时,以正谏大夫同平章事。长安末,尝至南铨。在广州时值天竺僧般刺密帝三藏,持楞严梵本,浮海而致。融就光孝寺译出,而笔受之,今寺中有笔受轩云。神龙元年五朋,经成入奏,乘武后崩。融长流钦州,徒高州死。后僧神秀,入内道场,见所奏经本,录传于世。由是楞严经大显,遂为佛学之宗。”广州光孝寺(光孝寺唐时称为制止寺)有译经台及毛受轩,宋元右间知军州蒋之奇为唐相国房融建。

◎《太平广记 贡举 六》房珝,河南人,太尉之孙,咸通四年垂成而败。先是名第定矣,无何写试之际,仰泥土落,击翻砚瓦,污试纸。珝以中表重地,只荐珝一人,主事不获已,须应之。珝既临曙,更请印副试。主司不诺,遂罢。(出《摭言》)河南人房珝,祖父做过太尉。咸通四年功败垂成。本来他能够考中,但是正在考试时房上的泥落下来,打翻了砚台,污损了卷纸。河南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只举荐了他一个人。他认为主持考试的官员肯定会照顾他,更换一张卷纸。但是天亮时他向监场的试官请求更换卷纸时,遭到拒绝。因之落第。

◎元吴莱《南海山水人古迹记》云:“越南王弟建德故宅,在西城内。吴虞翻移交州时,有园池。唐六祖慧能,剃发受戒。寺有坛,坛有菩提树。房相国融,译楞严经,有笔受轩大砚。融自刻:‘天竺僧般剌密帝,自广译经,出此砚。’坚润可爱,藏殿内。有屈郇布西天衣,绣内相,大如两指。”

◎柳子厚《房公铭》阴曰:“天子之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诸侯之人为王卿士亦曰公,尊其道而师之称曰公。古之人通谓年之长者曰公。而大臣罕能以姓配公者,唐之最著者曰房公。”

◎《新唐书•严武传》云:“房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为《蜀道难》者,为房与杜危之也。”

◎《新唐书》云:帝西狩至咸阳,唯韦见素、杨国忠、魏方进从。帝谓力士曰:“若计朝臣当孰至者?”力士曰:“张垍兄弟世以恩戚贵,其当即来。房琯有宰相望,而陛下久不用,又为禄山所器,此不来矣。”帝曰:“未可知也。”后琯至,召见流涕。帝抚劳,且问:“均、垍安在?”琯曰:‘臣之西,亦尝过其家,将与偕来。均曰:“马不善驰,后当继行。’然臣观之,恐不能从陛下矣。”帝嗟怅,顾力士曰:“吾岂欲诬人哉?均等自谓才器亡双,恨不大用,吾向欲始全之,今非若所料也。”垍遂与希烈皆相禄山,垍死贼中。(《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五十)

◎程俱《房太尉传论》曰:“天宝、至德后,名相不为不多,而琯独巍然有大臣之望,天下称之曰房公,至名世立言之士莫不敛衽改容,称其道德。此岂私好而然哉!”

◎蔡居厚《蔡宽夫诗话》曰:“《唐书•房琯传》,上皇入蜀,琯建议请诸王分镇天下。其后贺兰进明以此谗之肃宗,琯坐是卒废不用,世多悯之。”

◎司空图《房太尉汉中》诗注谓:“禄山初见分镇诏书,拊膺叹曰:吾不得天下矣!非琯无能画此计者。”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四:“以司空表圣之言观之,则琯建此议,可以破逆之胆。”自注:“晋以琅邪王立江左大业,我宋以康王建中兴之基,琯可谓善谋矣!”

◎程俱《房太尉传论》亦曰:“夫诸王不足以斗强虏明矣,而琯实以此系天下之心,此琯之谋大识远,所以越常情万万者也。然则,中兴帷幄之功果孰为大?”司空图诗自注,《全唐诗》卷六三四作:“初琯建亲王分镇天下议,明皇从之。肃宗以是疑琯,受谗废。先是,禄山见分镇诏书,拊膺叹曰:‘吾不得天下矣!’”贺兰进明以此进谗之事。

◎宋张津等《乾道四明图经》卷五云:“唐房琯为令,流民来归,狡吏引去,至今传为美谈。事见《祠庙门》。”今本《祠庙门》已佚。《宝庆四明志》卷十六云:“上德化,兴长利,流民来归,狡吏引去,以治最显。事见《唐书》本传及《会要》并旧志所载。民立庙祀之,至今县桥名骢马,以公故也。”又云:“骢马桥,有屋三间,在县南一里。唐开元二十六年房琯建。先是琯为监察御史,故邑人以是名之。”又见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卷三下,谓在县南二里。“骢马”用东汉侍御史桓典“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之典。

◎《宝庆四明志》卷十六记载:“凫矶驿,县南一里,唐开元中令房琯建。以川多凫雁,故名。”又载:“普济湖,县东北一里。唐开元令房琯开凿之以溉民田。”立生祠,超过立德政碑、遗爱碑之类,为百姓对地方行政长官最高之赞颂。

◎清乾隆年间《胡观澜重濬慈湖碑记》曰:“慈邑之湖凡十数而慈湖最著,湖在阚山下,广百五十亩,唐宰相房琯开,以利居民之在北郭者”。

◎宋王谠《唐语林》卷五云:“杭州房琯为盐官令,于县内凿池构亭,曰房公亭,后废。”

◎《元和郡县志》卷一:“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载改为华清宫”。“由于今年房琯经之营之,缮理‘百司廨舍’,使得温泉宫初具规模,至明年改为华清宫”。

◎《太平广记》卷二○一引《传记》云:苏州洞庭,杭州兴德寺,房太尉琯云:“不游兴德、洞庭,未见佳处。”

    ◎《神录》云仙杂记:房琯少时,曾至洲渚上,团沙捏成睡嵇康,甚有标态,见者多爱之。

◎《国史补》卷上载:“韦陟有疾,房太尉使子弟问之。延入卧内,行步悉藉茵毯。房氏子弟袜而后登,侍婢皆笑。举朝以韦氏贵盛,房氏清俭,俱为美谈。”

◎《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九载,天宝中,牡丹为都下奇赏,而“房相有言:‘牡丹之会,琯不预焉。’”

◎张泌《妆楼记•家法》载:“房太尉家法,不著半臂。”又见宋钱易《南部新书》戊。“半臂”指短袖或无袖衣衫。

◎《太平广记•异僧•义福》:唐开元中,有僧义福者,上党人也。梵行精修,相好端洁,缙绅士庶,翕然归依。尝从驾往东都,所历郡县,人皆倾向,擅施巨万,皆委之而去。忽一旦,召其学徒,告己将终。兵部侍郡张均、中书侍郎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陟,常所礼谒。是日亦同造焉。义福乃升座。为门徒演法。乃曰:“吾没于是日,当以诀别耳。”久之,张谓房曰:“某宿岁饵金丹,尔来未尝临丧。”言讫,张遂潜去。义福忽谓房曰:“某与张公游有数年矣,张有非常之咎,名节皆亏。向来若终法会,足以免难,惜哉!”乃携房之手曰:“必为中兴名臣,公其勉之。”言讫而终。及禄山之乱,张均陷贼庭,授伪署。房琯赞两朝,竟立大节。(出《明皇杂录》)

     ◎《明皇杂录》卷上曰:“开元中,房琯之宰卢氏也,邢真人和璞自泰山来,房琯虚心礼教……和璞谓房曰:‘君殁之时,必因食鱼脍;既殁之后,当以梓木为棺。然不得殁于君之私第,不处公馆,不处玄坛、佛寺,不处亲友之家。’其后谴于阆州,寄居州之紫极宫,卧疾数日,使君忽具脍邀房于郡斋,房亦欣然命驾,食竟而归,暴卒。州主命攒椟于宫中,棺得梓木为之。”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严黄门》云:“明年拥旄西蜀,累于饮筵对客,骋其笔礼。杜甫拾遗乘醉而言曰:‘不谓严定之有此儿也。’武恚目久之,曰:‘杜审言孙子,拟捋虎须?’合座皆笑,以弥缝之……房太尉琯亦微有所误,忧怖成疾。武母恐害贤良,遂以小舟送甫下峡。母则可谓贤也,然二公几不免于虎口乎?李太白为《蜀道难》,乃为房、杜之危也。”

◎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房启,河南人。善清言。由万年令为容州经略。

◎《太平广记》卷第七十六《方士一》:唐贞元末,有相骨山人,瞽双目。人求相,以手扪之,必知贵贱。房次卿 方勇于趋进,率先访之,及出户时,后谒者盈巷。睹次卿已出,迎问之曰:“如何?”答曰:“不足言,不足言,且道个瘦长杜秀才位极人臣,何必更云。”或有退者。后杜循果带相印镇西蜀也。(出《嘉语录》)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五十九《定数十四婚姻•郑还古》云:太学博士郑还古,婚刑部尚书刘公之女。纳吉礼后,与道士寇璋宿昭应县。夜梦乘车过小三桥,至一寺后人家,就与婚姻。主人姓房。惊觉,与寇君细言,以纸笔记其事。寇君曰:“新婚偶为此梦,不足怪也。”刘氏寻卒,后数年,向东洛,再娶李氏。于昭城寺后假宅拜席日,正三桥,宅主姓韩。时房直温为东洛少尹,是妻家旧,筵馔之类,皆房公所主。还古乃悟昔年之梦,话于宾客,无不叹焉。(出《逸史》) 

◎《册府元龟》卷四百五十八《台省部•德望才智德望》云:房直温,开成初为刑部员外郎。上言,诸州府刑狱,留滞生奸,请重颁下,贞元三年七月十七日制敕。又台省法司应缘详覆,须行文牒,请付本道急遁,以免稽迟。从之。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五十八,《定数十三•房知温》:故青帅房公知温,少年与外弟徐裀(“裀”字原本阙,据明抄本补)为盗于衮郓之境,昼则匿于古冢。一夕遇雨未出间,二鬼至。一鬼曰:“此有节度上(明抄本“上”作“土”)主,宜缓之。”与外弟俱闻之。二人相问曰:“适闻外面语否?”徐曰:“然。”房曰:“吾与汝未知孰是?来宵汝当宿于他所,吾独在此以验之。”迨夕,二鬼又至。一鬼复曰:“昨夜贵人尚在矣。”房闻之喜。后果节制数镇,官至太师中书令东平王。则知晋书说魏阳元闻鬼以三公呼之,为不谬矣。(出《玉堂闲话》)

◎《唐会要》卷二十一•缘陵礼物•昭陵陪葬名氏(房姓10人):梁国公房玄龄。兵部尚书房仁裕。光禄卿房光义。卫尉卿房光敏。原州別駕房暉(房光义子)。咸陽縣丞房曜(房光义子)。阆州刺史房诞(房光敏子)。汝州别驾房渐。左清道率房恒。左金吾将军房先忠(房仁裕子)。

    ◎《太平广记》卷第四十四《神仙•房建》:清河公房建,居于含山郡,性尚奇,好玄元之教。常从道士授六甲符及九章真箓,积二十年。后南游衡山,遇一道士,风骨明秀,与建语,述上清仙都及蓬莱方丈灵异之事,一一皆若涉历。建奇之。后旬余,建自衡山适南海。道士谓建曰:“吾尝客于南海,迨今十年矣,将有寺官李侯者护其军。李侯以玉簪遗我。我以簪赐君,君宜宝之。”建得其簪,喜且甚。因而别去。是岁秋,建至南海。尝一日独游开元观。观之北轩,有砖涂为真人状者二焉,其位于东者左玄真人,及视左玄之状,果衡山所遇道士也,奇而叹者且久;及睹左玄之冠,已亡簪矣。时有观居道士数辈在焉,建具以事言次,出玉簪示之。道士惊曰:“往岁有寺官李侯。护兵于南海。尝以二玉簪饰左右真人,迨今且十年。其左玄之簪,亡之十年,今君所获果是焉。”建奇之,因以玉簪归道士。(出《宣室志》)

◎《龙文鞭影》【吕注】:紫芝眉宇:唐朝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年丧父,孝事母亲。后为鲁山令,为官清廉自守。后隐居陆浑山中。不为墙垣扃钥,遇到荒饥,日或不食,弹琴以自娱。房琯每见德秀叹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思曼风姿:曼,即南北朝时张绪,字思曼。少有才文,风姿清雅,官至国子祭酒。齐武帝曾称赞蜀地的柳树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

◎《龙舒净土文》第五卷【唐•房翥】:翥暴死,至阴府见阎罗王。王曰,据案簿,君曾劝一老人念佛,已生净土。君承此福,亦合生净土,故召来相见。翥曰,先许金刚经万卷,巡礼五台,未欲往生。王曰,诵经巡礼,固为好事。不如早生净土。王知志不可夺,乃放还。以此知劝人修者,非徒往生,又感动幽冥也。

◎苏东坡《跋柳闳楞严经后》:众生当以是时度,佛菩萨则现是身,身无实相,然必现是,意其所入者易也。《楞严》者,房融笔受,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吾甥柳辟,孝弟夙成,自童子能为文,不幸短命。其兄闳为手写此经。闳既已识佛意,则辟亦当冥受其赐矣。

◎《太平广记》:房光庭做尚书郎,老朋友薛昭被流放,来投奔光庭,光庭把他藏了起来。事情败露以后,御史陆遗逸逼着跟他要人,要得很急。光庭害怕了,就去见当时的执政官。当时的执政官说:“您是郎官,干什么要隐藏这个人呢?”房回答说:“我与薛昭有老交情,他现在是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再说所犯的也不是大事,能不收留他吗?如果抓起他来送给宫中,在朝廷上的人,又会用什么态度对待我光庭呢?”当时的执政官认为他很讲义气,就派他出朝做慈州刺史,没受到连累。
光庭曾为亲戚故旧送葬,出了鼎门,就接近黄昏,并且肚子很饿了。正好有卖糕饼的,光庭就和同行的几个人吃起来,但一向身上不带钱,没法付帐。卖饼的人逼着要钱,光庭就叫卖饼的人跟他去拿钱,卖饼的人不同意。光庭说:“告诉你官衔!我是右台御史,可随我去拿钱。”当时的人都很欣赏他的放任自由。

◎《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二十九《鬼十四•房颖叔》:周地官郎中房颖叔,除天官侍郎。明日欲上,其夜,有厨子王老,夜半起。忽闻外有人唤云:“王老不须起,房侍郎不上。后三日,李侍郎上。”王老却卧至晓,房果病,两日而卒。所司奏状(状原作仗,据陈校本改。)下,即除李迥秀为侍郎,其日谢,即上。王老以其言问诸人,皆云不知,方悟是神明所告也。(出《朝野佥载》)

◎《韩城县志》载:“房寅,宋人,家世龙门,居西庄北井溢村。相传为楚之屈姓。三闾大夫原死,三子俱入秦,一处耀州,更姓孙,隋唐征士孙思邈其后裔也;一处蒲城,仍本姓;一在韩城,更姓房者是也。寅为人容貌古朴,善禁咒之术,年一百一十岁解去,墓在文岭之阳。宋真宗病疽,诸医药之不效。一夕,帝熟寐,梦一神人怒目巨睛,乘蛟龙御空下。一紫衣童,仗剑执卮为前导。已而,神人以水噀之者数口。未几,香汗淋漓,顿觉体轻,如无病者。然帝问卿何人,对曰:‘臣家韩城,居槐柏相缆处。’帝性喜封禅。每忆梦中事,欲作祀而未果。一夕,复梦神人至,乃以礼款之。且谓:‘若起朕于沉疴,幸进而教之。’复诘其姓氏、家居,历历陈之,已而不见。遂诏访所居,果得韩城北槐柏相抱地,为栖神之域。因敕建庙以祀之,封号法王。历代以来,香火日盛,每岁清明报祀者,凡数十村。澄、合诸邑,亦皆建祠。疾病痛楚,祷辄响应焉。”梦神人以法水治病事,固不可信,但却道出了法王庙的来历。

◎《太平广记》:唐郗昂与韦陟交善。因话国朝宰相,谁最无德。昂误对曰:“韦安石也。”已而惊走而去,逢吉温于街中。温问何故苍惶如此,答曰:“适与韦尚书话国朝宰相最无德者,本欲言吉顼,误言韦安石。”既言,又鞭马而走,抵房相之第。琯执手慰问之,复以房融为对。昂有时称,忽一日犯三人。举朝嗟叹,唯韦陟遂与之绝。(出《国史补》)

◎《苏东坡全集》: 旧说,房琯开元中尝宰卢氏,与道士邢和璞出游,过夏口村,入废佛寺,坐古松下。和璞使人凿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笑谓琯曰:“颇忆此耶?”琯因怅然,悟前生之为永师也。故人柳子玉宝此画,云是唐本,宋复古所临者。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还朝,宿吴淞江,梦长老仲殊挟琴过予,弹之有异声,就视,琴颇损,而有十三弦。予方叹惜不已,殊曰:“虽损,尚可修。”曰:“奈十三弦何?”殊不答,诵诗云:“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筝是响泉。”予梦中了然识其所谓,既觉而忘之。明日昼寝复梦,殊来理前语,再诵其诗,方惊觉而殊适至,意其非梦也。问之殊,盖不知。是岁六月,见子玉之子子文京师,求得其画,乃作诗并书所梦其上。子玉名瑾,善作诗及行草书。复古名迪,画山水草木,盖妙绝一时。仲殊本书生,弃家学佛,通脱无所著,皆奇士也。(《苏东坡全集》卷十五)

◎苏轼《杂书琴事》:“卫懿公好鹤,以亡其国。房次律好琴,得罪至死。乃知烧煮之士,亦自有理。”(《说郛》卷一○○)

◎《题画小记》(韩羽文/画):

季酉辰画二老者并一琴一鹤。我跋其画:“酉辰画村老,大星把画裱,要我来题跋,不知题啥好?直欲焚琴煮鹤图一饱。”人笑我俗。 我请坡公相助,其言曰:“卫懿公好鹤,以亡其国;房次律好琴,得罪至死。乃知烧煮之士,亦自有理。”
◎《湖广通志-仙释志》:房长须,宋南渡后,隐居于武当山,每天专一栽种杉树,一日忽遇道士谓之曰:“子之神已清,惜子尚无须。”乃以手摸其下颚。经过一晚,觉有物如丝萦于胸前,视之,须已长尺余。甲子三月一日清晨,有人看到云中影影绰绰有跨鹤之形,视其故居,惟杖履尚在。
◎元好问《续夷坚志》贞鸡:房皞希白,宰卢氏时,客至,烹一鸡。其雌绕舍悲鸣,三日不饮啄而死。文士多为诗文。予号之为“贞鸡”。
◎元好问《清真观记》:岁甲午,予自大梁羁管聊城,德明之法兄弟房志起自覃怀来,介于幕府诸君,请予为记。房外朴而内敏,质直而尚义,有似夫墨名而儒实者,因为次第之,并著予所感焉。(按:房志起为全真教一任教主,全真七子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嫡传弟子,道号“冲虚”)
◎《北游录•纪闻》【房寰无后】:德清房寰,万历初,以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校,多通苞苴。与操江都御史琼山海瑞不相下,互讦奏,各去位,时人大为瑞不平。今传三世而绝。偶燕中客房生言,余豁然有省。昔人云:天道有记性,无急性。观于房寰侍御,天之记性。固未爽也。(按:海瑞“九妻而无子”,又是何记性?)
◎明《天变邸抄》记载: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伤心惨目,笔所难述。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圮,象俱逸出。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合科道意火药局失火,缉拿奸细而报,伤甚多,此真天变大可畏也。……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有一长班于响之时,鬃帽衣裤鞋袜一霎俱无,生者如此,死者可知。……大轿在路打坏者薛凤翔、房壮丽、吴中伟,缙绅伤者甚多。而董可威、邱兆麟、牟志夔、萧命官为甚,但无致死者。其压死家眷者,难以枚举。嗟乎!此变幸出白日间,倘若发于暮夜寤寐中,当无噍类矣。
◎明《洛阳县志》记载:“房氏洛阳故家,将营室,一木忽甲拆于庭,视之则槐也。久之,乔木上耸,密叶四布,观者以为昌盛之兆。厥后,子仪果联登进士,遂匾其堂曰:‘祯槐堂’。不忘厥初也。”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一》载:太原既破,贼移檄远近,所至郡县望风结寨以拒官兵。而其仗义死难,陷胸断脰而甘心者,则有若安邑知县房之屏,宛平人,起家乡举。城陷,北向拜天子,入署拜其母,命妻子各自尽,遂投井,贼曳出斩之。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九》:房应祥,永平人;城守中军,崇祯三年,大兵破永平,死之。乡兵中军房应祥城上御敌死。经历薛敷宽奉差未回,其妻宋氏并二子,主仆七人俱自缢。(见《崇祯长编•卷之三十七》)
◎《明史•本纪第二十一 神宗二》云:(万历)二十七年六月己亥,(叛臣)杨应龙陷綦江,参将房嘉宠、游击张良贤战死,投尸蔽江下。《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四•平杨应龙》:娄国等以偏师一犯南川,一犯江津。其子朝栋守沙溪缉麻山,防永宁宣抚与贵州。十七日,游击张良贤遇贼旧东溪,颇有斩获。二十一日,应龙督苗兵围綦江城数匝。游击房嘉宠误□火砖,反伤城上兵。贼乘势登城,嘉宠帅师巷战。蜀兵争噪走水上,嘉宠乃杀其妻,与良贤赴敌死。应龙因劫令纵囚焚掠,出綦江库犒师,依仓就食,尽取资财子女去。老弱者杀之,投尸蔽江而下,水为赤。
◎清同治《栾城县志》记载:房永清,字润堂,北十里铺人,乾隆癸卯举人,任邵武县知县,后升厦门同知,署知泉州府。永清有知鉴识,林中丞则徐,于未遇时约笔札,厚资修脯,后中丞既贵,述职过栾时,拜其墓下。
◎据史书记载,北魏时一位有名的酒客,名叫房法寿,早年为官,晚年居住在洛阳,房老先生闻龙山(今宝丰)酒美,便慕名而去,看到远近池塘莲花,捣碎,让酒家搀入酿料中一起发酵,酿出来的酒果然清香味美,甘润爽口。这种酿制法很快在龙山各酿酒出坊传开,这就是今天宝丰莲花酒的前身。

◎在山东淄博、济南、莱芜、沂源一带,房姓人家忌讳言“醋”,都把醋叫做“忌讳”。小孩子只知道有“忌讳”,不知道有“醋”。来客人时,主人往往会问:“吃‘忌讳’吗?”、“来点‘忌讳’吧?”有的客人总是一头雾水,不知什么是“忌讳”?久则成俗,周围其他姓氏的人也跟着将醋叫做“忌讳”。这大概是缘于房玄龄夫人“吃醋”之典故吧?千百年来,尚且不变,足见房氏后人对先祖敬仰之笃。(根据地方传说整理)

◎浦城房氏家族墓祭仪规载:(墓祭)祀日每房先派一人乘轿登山,先以鼓乐迎,须在三年以前酿出上等糯米甜酒,养出专门用于祭祀的大肥猪等,然后提前一年在到祖宗墓前报名,用“跌筊”(又称“卜筶”、“卜杯”,即用两块半月形的牛角或竹片,双手捧起至额头,然后掷地,一仰一俯为吉,两片皆俯为凶,两片皆仰为中性。)的办法从众多的报名者中选定若干名首事(头家)。首事确定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筹备工作,诸如采购肥羊、购买河鲜海味、选定祭祀班子、制作祭服等等。(引自《福建省地方志•民俗志》)

◎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四月,房琯以礼部尚书出任晋州(山西临汾)刺史,八月改任汉州(四川广汉)刺史。房琯在汉州为政,仅两年零八个月,除暴安良,发展农事,在汉州城西外低洼地带,开凿西河(亦称西湖,现已废),兴建水利,灌溉农田,造福百姓,一时政通人和,深得人心,政声很好。后人为昭示其功绩,在汉州城建“房湖公园”,以示纪念。
    在四川广汉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房琯是忠臣、象比干(殷商时的大忠臣)的民间故事——房公石的传说。说的是:房琯在挖西湖时,得到一块颇似人心的石头,若有所思,便把它置于公案之侧。每当问案时,只要用手在石上抚摸几下,便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这块石头是比干的心,没有被狐狸精苏妲己吃完,就飞过了黄河,落在了汉州,变成了石头。房琯与比干都是忠臣,心灵相通。所以,这块石头很灵验。每当房琯外出时,手下人只要在石头上摸几下,房琯就能感应得到,便知衙中有事,就立即骑着毛驴回衙。“房公石”现在还存放在广汉房湖公园内。(根据《德阳民间故事》整理)
◎大唐天宝年间,房居正新任平遥知县,一日微服出行,掠影街市,考察民情。信步南大街,见街北一家铺面,檐前幌子高挑,上书“叫花子鸡”四个大字,甚为现眼。出于好奇,不由驻足观赏,走进店内。香气扑鼻,顾客盈盈,台上整整齐齐堆放着“叫花子鸡”,黄灿灿、亮晶晶、香喷喷,煞是诱人。房知县本欲细问一番,却因店内伙计个个忙不暇及,只好暂且买了两只“叫花子鸡”,匆匆而去。
  回到县衙,房知县将“叫花子鸡”细嚼慢品之后,甚觉瘦而不柴,绵而不软,香沁心脾,回味不尽,真乃色香味三绝的上乘美食,人间无出其右者也。他想:曾闻各地有烧鸡、扒鸡、清蒸鸡、卤鸡,而此鸡却名称特殊,风味不凡,为何称“叫花子鸡”?令人不解,定有缘由。本官倒要问个究竟。翌日一早,房知县便派人去传“叫花子鸡”店主来见。
  店主焦化之听得新任知县传唤,犹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心里不免有些发毛,但也只好硬着头皮去见知县大人。当他跟随差人来到县衙后堂见到房知县时,便觉得似曾见过。蓦然间,他想起昨日曾有一外地口音的中年人,买了两只“叫花子鸡”便匆匆而去。此人不正是眼前的县太爷吗?惶恐之下,焦化之赶忙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收取老爷的买鸡钱,冒犯大人虎威,望乞恕罪,恕罪!”房知县淡然笑道:“公买公卖,何罪之有?焦店主快起来说话。”话虽为此,但焦化之仍然惊魂未定,战战兢兢站在一旁。房知县命人看座上茶,然后道;“本县今日传你,并无他意,只想知道你这‘叫花子鸡’缘何得名,缘何奇香无比?你休惊慌,可慢慢讲与本县一听。”焦化之见这位县太爷温文尔雅,待人甚诚,心神方定,于是,他从头到尾,说了个子午卯酉。
  原来,焦化之乃平遥城内一落魄厨师,颇有一手烹调技艺。开元年间,因不幸连遭天灾人祸,父母双亡,家境破败,一贫如洗,苦无生计,不得已而沿街挨村乞讨,沦为乞丐。当地方言称乞丐为“叫花子”,而焦化之这名字近似谐音“叫花子”年长日久,“叫花子”便取代了他的真名焦化之。
  “叫花子”以行乞为生,顺便也于荒坡野沟采些药材卖点零钱度日。这年秋末的一天傍晚,“叫花子”于路上捕得一只公鸡。他如获至宝,夜宿破庙后饿得肠鸣肚子吼,却苦于手无炊具。忽然,他灵机一动,连忙找来几片破瓦,将公鸡宰杀后,拔毛开膛在溪水中洗净,加入些许药材,夹于瓦片之间,而后抹泥封口,拣柴烧烤。不一阵,鸡熟,味出,奇香扑鼻,诱人馋涎欲滴。食之,大有天下美食无比之感。此后,“叫花子”时来运转,娶妻生子,在城内南大街开一烧鸡店。店前高挑“叫花子鸡”的招牌。因他悉心钻研,刻意精工细做,物美价廉,童叟无欺,生意日渐兴隆,四季门庭若市。“叫花子”凭此而发迹,令人刮目相看。焦化之这个本名自然也就恢复过来。
  房知县送走焦化之后,反复深思:这平遥乃三晋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吾食民禄,理应为官一任,遗爱一方,多行善举,责无旁贷。诸如“叫花子鸡”等特产名食,本当鼎力扶持,大加褒扬才是。于是,房知县选工匠高手,精制牌匾,亲自挥笔题写了“天下第一叫花子鸡”,刻于其上。匾成,房知县择定吉日,亲临“叫花子鸡”店,为其挂牌揭匾。焦化之自是欢喜异常,感谢不尽,百姓闻之,观者如潮,争睹新县官丰采。自此之后,“叫花子鸡”渐传三晋,风靡各府州县。(根据平遥旅游网《历史传说》整理)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传统风味小吃“奤奤面”。相传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扮成商人巡视新疆、甘肃,路过陕西临潼县鱼池村,住在一家姓房的家中,房家做了一顿家常便饭 “奤奤面”,康熙吃后赞不绝口,并询问做法,主人说了三句话:“红嘴绿叶玉石板,金色鱼儿浮水面,釜中两沸即成餐”。并介绍了原料、辅料和制作要领。康熙回到北京后,还想吃别有风味的“奤奤面”,就命御厨按房家传授的方法制作,但未能成功。康熙又下诏将房氏请进北京为他做面,这才一饱口福。此后,康熙还恩准鱼池村不纳粮,风味小吃“奤奤面”也名声大振。
“奤奤面”是“关中八大怪”之一的“面条像腰带”。这种面是用上等白粉、鸡蛋、菠菜、红萝卜及调味品精制而成的,因为面条有一寸宽,一尺长,所以有“面条像腰带”之说。
◎天津的木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天津早期云、房、赵是三家较大的, 木雕作坊。房家以刻狮著称,云家则以刻凤出名,有“房狮云凤”之说。清道光年间房家作坊传至房广元时,改“独条锯”为“锼弓锯”,使木雕艺术进入可细分层面、镂空剔透的境界。房氏系统的艺人数朱星联成就最为显著,他把天津花鸟画构图方法与木雕结合起来,奠定了天津木雕的独特风格。房氏弟子何万清把朱的创作方法又传给他的许多弟子,刘杏林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刘杏林14岁开始学木雕。他刻苦钻研,专以花鸟为题材。他雕出的叶片与花瓣,中间深厚,边缘渐薄,玲珑精巧,栩栩若生。由于他的木雕布局合理,刀法纯熟,景深幽远,立体感强,颇为人们所赞许而誉为“木雕刘”。他所创作的木雕挂屏、立屏成为高档工艺品之一。1961年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刻制的花鸟屏和毛泽东的词挂屏,技艺高超,博得好评,他发展和丰富了天津的木雕艺术。
◎在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西部,有一座峭拔入云的大山,这就是五莲第二大高山——芦山,山下有一个名叫房家沟的小山村,村东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树高12.8米,主干周粗6.9米,树根盘桓如龙,占地面积约两亩。这就是在当地乃至整个五莲亦所罕见的黄鹂茶树,当地人又叫它思乡树。关于树名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明洪武年间,由于元末明初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饥民只得背井离乡,远走他方。据说当时一群房姓灾民,从黄海之滨的海州辗转来到全山环抱的莒州,但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花果遍地,遂在此安营扎寨,垦山劈壤,从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日久天长,渐成了一个较大的村落。因为村人姓房,又处在一条大山沟里,故取村名叫房家沟。
   时值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明政府多次派官兵围剿,倭寇屡遭重创。戚继光大败倭寇之后,有小股倭寇便乘混乱之际窜至莒州,奸杀戮掠,夺人妻女,无恶不作,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村里有个年过八旬曾参加过平倭斗争的房姓老人,见状决计奋起反抗,为民除害。他召集村里所有青壮年,携带土枪土炮,和倭寇打起了游击战,直打得倭寇白天不敢出来,单靠晚上袭击村民。可在最后一次最惨烈的战斗中,这位深受村民爱戴的老人不幸饮弹,生命垂危。弥留之际,老人把儿孙们叫到跟前,抖抖地从怀里摸出一个占满鲜血的小包,小心翼翼地将小包一层层打开,只见里面包着一棵黄米粒般大的种子,儿孙们很是诧异,禁不住齐声问道:“这……”老人艰难地招招手,示意儿孙们近前,断断续续地说:“这……是咱故土海州的……黄鹂茶树种,那里有……你们的列祖列宗,我……我活着不能回故土,死了……死了就……就让这树种和我埋在一起,早晚相伴吧……还有,还有你们一定要把倭寇赶出去……”老人气吁吁地说着,突然两眼一翻,魂归故里去了。老人死后,儿女们遵照老人的遗嘱,把老人和种子一起葬在了村东头的一座小山上。说来也怪,葬后第二天,种子破土而出,钻出坟头,短短几天功夫,小苗已长成了一棵半大黄鹂茶树,村中人以为奇,为纪念这位不舍故土的老人,将此树取名“思乡树”。后来,老人的子孙和官兵一起共同剿灭了来犯的倭寇,房家沟的村民从此过上了太平日子。据说,这黄鹂茶还有去病消灾的奇效,每当有小孩得了不明之症,用这棵树上的叶子泡水喝上一两次包管百病全消。明末瘟疫泛滥成灾,当地许多百姓就是靠它治好的。
   转眼六百年过去了,这棵黄鹂茶树经受了狂风的洗礼,战争的烽火,竟然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它虽历经数百年,却依然枝繁叶茂,每到夏天,浓荫匝地,蔚为壮观,村上男女老少,茶余饭后来此小憩,谈东说西,天南海北,神侃一番,其乐也融融。每年五一前后,来芦山观光的游人往往不惜徒步数里,爬山越玲,前来房家沟村,争睹古树风采,缅怀那位勇敢的至死不忘故土的老人。

◎民国末年至建国初期,山东沾化富国镇房家村有文化的人较多,其中以教师 、医生和木匠最为出名,他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又遭逢乱世,遂隐于本村,在当地形成房家村“三不进”的说法:即外地医生不进村,外地教师不进村,外地木匠不进村。县内曾有一名医感到束手无策的病人,被房家村房姓大夫治好,该名医感到不服气,遂联系附近有名的大夫去会房家大夫,结果大败而归,从此很少有外地医生到房家村行医。当地房姓执教师业者较多,本村及周围很多村都有房姓人为教师。该村所在属沿海县,渔业比较发达,大型渔船大多数是房姓人建造。房姓木匠建造房屋和做家具的也很出名。

◎《泗阳县志》记载:房家湖房,明中叶由山东(注:据说一个叫喜鹊窝的地方)迁来,世居治西房家湖地方,其四世祖名厚康者,以拔贡任山东东昌府教授。经术文章,子孙能世其业。
    厚康退休后赋闲在家,常邀一些贤达之人,以文会友。他谈及家训,常对家人说,我们房家子孙须崇德重义,忠孝友善,此乃崇文重教之要旨。
    一日,厚康与一班文友聚会回来,途经临河集街头,见一农人拎一老龟,正待出售。这龟有碗口大小,浑身青黝如苔,古瓷般美丽,两只眼睛咕噜噜转动,似能传神。厚康生了恻隐之心,当即买下了这只老龟。
    厚康把老龟带回家中,放一缸内饲养。他每天给老龟换水,起初老龟还怯生生地躲着他,后来慢慢地熟悉了,便欢快地游过来。厚康在读书之余,也总爱到老龟的大水缸旁转转看看,逗它玩乐一番。如果太阳好的话,厚康会把老龟从缸中轻轻托出来,放在地上晒晒太阳,龟背晒晒,再帮它翻过身晒晒四足,老龟总是很温顺地享受阳光,有时还很有兴致地在厚康老人周围爬上一圈。
    平时,不管天阴天晴,厚康老人都会带上小孙子到小河中捞些鱼虾喂养老龟,再拣些新鲜的蔬菜水草作为它的食物。每逢家里吃肉的时候,厚康老人总要切下一块猪肉或猪肝,用刀轻轻切成细末,让老龟美餐一顿。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厚康老人在耋耄之年寿终正寝,这只乌龟已是锅盖大的一只真正的老龟。家人把厚康葬于过低湖畔的房家祖墓。出殡那天,家人把这只老人饲养了十八年的老龟放入锅底湖中,让它常年陪伴着厚康老人。
    清顺治年间,泗阳多次水患,河、淮交涨,锅底湖一带水势浩渺,禾麦尽淹,可房家祖墓始终立于湖畔,水深一尺,墓高十寸。据当地老人讲,他们祖辈曾看见一只锅盖大的老龟在湖中出没,每当大水来临,它便会奋力驮起古墓。
    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当地流传了一年又一年,房姓家族崇德重义、忠厚友善的传统也一代一代传承至今。(房元品搜集整理,房国杉提供)
◎“靖虏卫”之来历。在明代以前,靖远县是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角逐之地,战乱频繁,人民徙居无定。为巩固边防,正统二年(1437年),明英宗朱祁镇命都指挥房贵,布政参司戴弁,按察佥事傅吉,督粮户部主事苏震,指挥常敬,各率其属来古会州相地筑城。
房贵率众踏遍了黄河以南的山山水水,拟定在今靖远县城西南的河靖坪建卫,以周围九里三为准,四周插上黄旗,上奏朝廷批准。但仅隔一夜,四面黄旗不翼而飞。房贵等听了失旗之事的禀报后,颇为惊疑,命四处察访。忽有一卖果老农来报,言他今晨前来售果,朦胧之中,只见四只梅花鹿各衔一面黄旗,沿东坡而下。他尾随观之,只见四只梅花鹿来到乌兰山下,把黄旗插成一个四方形,就不见踪影了。
听了老农的陈述,房贵与同僚率兵勇寻访,果然见到那四面黄旗插在黄河之滨的乌兰山下;命人丈量,插旗四方周围恰好九里三长,于是绘图飞报朝廷。英宗御览了房贵报来的建卫图纸,龙颜大悦,旨准按图修建城垣,并命名为“靖虏卫”,取鹿衔旗祥瑞之意(鹿谐音“虏”)。今天的靖远县城,便是昔日的靖虏卫发展而来的。县城中心的“鹿鸣园”,也是据此传说,撷《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之意而取名。(房振国提供)

◎(90)《中华房氏网》载:韩国南阳房氏大宗会向《中华房氏网》传来了他们珍藏的家谱资料。据其谱书记载:韩国南阳房氏,传自唐开国宰相房玄龄的二子房遗爱(字俊)。贞观十七年,经高句丽宝藏王奏请唐朝,唐太宗派遣由几位朝廷重臣后代组成的“八学士”代表团,赴高句丽考察并教导东方先进文物礼仪,其中包括殷开山子殷洪悦、房玄龄子房俊(遗爱)、魏征子魏奕、侄魏知古、魏睦伦子魏种、吉奉德子吉伟、奇男必子奇牟、奉珙子奉丕。宝藏王并为“八学士”在高句丽一一建了府邸。“八学士”中,部分学士在韩国留下后代。其中,房遗爱第九代孙房季弘开始在南阳开基,并形成大宗。韩国南阳房氏在明以前曾四修族谱,均为中文版。明朝以后因朝鲜逐步弃用汉语为国语,故其后修订的族谱开始中韩文混用。据韩国2000年11月人口统计,韩国房姓(同样是“清河房氏”后人,其谱系中也列丹朱公为血缘之祖,并提到房玄龄,已在韩传30代。)分居于江陵、南阳、南原、丹阳、密阳、瑞山、水原、安东、野城、阳山、坡平、抱川、川宁、温阳等地,总户数:11025,总人口:35303人,其中南阳人口最多:22496人。
[ 此帖被房明毓在2010-12-23 22:50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离线房恒贵
阴阳化万姓,日月照乾坤.身修家自齐,国治天下平.

发帖
2048
房星
1113806
威望
3767
贡献值
3717
交易币
4899
辈分排序
苏中里下河地区:东启文永,树(凤)鹏(佩)恒存,兴国安邦,为祖争光。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1-25
明毓 站长 整理得极好!
房,土为基,承天起,恒乃贵。 升为天驷兆春震,化作八骏安周邦。
离线房道国
与时俱进!

发帖
361
房星
66263
威望
149
贡献值
108
交易币
1749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8-23
明毓先生,退而不休,专心研究房氏文化,令人敬佩!
房道国

发帖
38
房星
2291
威望
37
贡献值
28
交易币
127
辈分排序
子、有、益、忠、厚、永、传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2-18
高唐县有固河汉墓群、华歆墓、房公墓、谷官屯金墓、王懋德墓、杨通墓、孙庄汉墓、梁庄汉墓、杨庄汉墓。
    (2)房公墓 位于高唐镇祁寨村北500米处,该墓发掘前夯筑封土高出地表2.5米。因早年被盗,墓室大部分坍塌。墓室为单室,平面近方行,南北4.2米,东西4.5米,绳纹小砖砌成。墓底距地面4.5米,铺地砖排为“人”字行。墓室地面四周和墓壁之间,有排水沟,墓门西南宽1.1米,有斜坡墓道2.15米,棺木和人骨皆无,随葬器物有瓷器、陶器、陶俑等38件。瓷器有:瓷壶、瓷虎子、龙首三足器架,瓷樵斗、瓷盒、瓷碗、瓷唾壶、瓷灯;陶器有:陶壶、陶罐、陶碗、镇墓兽、陶狗、牛车模型、陶井栏;陶俑有:武士俑、鲜卑侍吏俑、仪仗俑、女俑等。墓内还出土有墓志铭,志盖阳刻篆文为“魏济州刺史房公之铭”,志文共26行,满行26字,魏体书。


房氏,太守湛女也。年十六,归魏溥。溥疾病,谓曰:“死不足恨,恨汝少,吾母老家贫,子蒙稚无托耳。”妻泣曰:“妾承先人遗训,事君子,义在偕老,今如此,命也。太夫人在堂,弱子襁褓,妾岂以年少抱长往之恨乎?”溥卒,将敛,房刑左耳投棺中,曰:“相期泉壤矣!”姑哭抚之曰:“妇何为若是?”对曰:“妇年少不幸,虑父母未谅至心,欲持此自誓耳。”时子缉,生未十旬。鞠室内,不出户,终身不听丝竹,不预宴席。训子有母仪,后成名,为济阴守。疏母苦节,特封夫人。

发帖
38
房星
2291
威望
37
贡献值
28
交易币
127
辈分排序
子、有、益、忠、厚、永、传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2-18
后汉清河包扩现在的山东临清,夏津,武城,高塘,平原一部分和河北清河,南宫,枣强等一部分.12世孙房雅于公元前32年(西汉成帝末年)为常山太守(牵居绎幕河北清河县东),房氏家始定居于此,并逐渐繁衍成为望族,在汉朝已后期间清河出现了房景伯,清河太守,房景远,房景先,房悦,平东将军,房法延谯郡太守,房东光禄大夫,房伯玉渔阳太守,房法寿冀州刺史,房思安.....,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重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的说法和"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无二房"的谚语流传。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2-23
回 3楼(房益坚山东) 的帖子
不知益坚宗亲能否提供《魏济州刺史房公之铭》的铭文?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