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3阅读
  • 2回复

欧阳询书《房彦谦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小保
房小保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发帖
810
房星
72343
威望
1365
贡献值
1649
交易币
3386
辈分排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2-09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采石乡东北的赵山之阳,有东西古冢两座:东冢为唐陇西李氏清河郡夫人墓、西冢为唐开国名相房玄龄之父房彦谦墓。房彦谦墓高5米,直径15米。墓前矗立着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丹的《房彦谦碑》一幢,为山东境内现存的初唐刻石珍品,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房彦谦(547-615)字孝冲,原籍河北省清河郡,其七世祖房谌移居南朝刘宋所侨置的冀州清河郡(在今济南历城区东部)。房彦谦博经史,擅文章,精书法,又深通政务,为官清廉,多行惠政。隋开皇七年(587年)应荐入京,任监察御史,为执政者所嫉,被贬为泾阳(今属陕西)令,卒于官。唐贞观五年(631年)其子房玄龄被封为魏国公,奏请唐太宗恩准,将灵枢由泾阳归葬于故乡齐州(今山东济南市)祖茔,并追赠其为徐州都督、临淄县公,谥号曰“定”,而获此殊荣,故房玄龄请太子右庻子、有一代文宗之誉的李百药撰写碑文,又请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欧阳询书丹,刻石立于墓前。   《房彦谦碑》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形制华美而庄穆,碑首和碑身用一整块巨石雕成,碑首为拱形顶,两侧各有三条螭龙盘绕,碑额为篆书,题“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九字,正文为隶书(兼有楷体)。碑阳36行,行78字;碑阴15行,行13字。碑高3米,阔1.3米,厚0.4米。碑侧三行,前两行十二字,后行九字,此碑之撰书人及年月均刻在碑侧。明清拓本,均不拓碑阴、碑侧,至乾嘉开始拓之,此时始认为欧阳询书无疑。因年代久远,碑趺现已沉埋于地下,不复得见,墓地尚有唐刻石虎、石羊各一,至今尚存,另有清同治年间章丘知县蒋庆第记事碑一幢。   关于此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人赵明诚《金石录》的著录,清王昶《金石萃编》中也有记载。另外,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李光映《观妙斋藏金石文考略》、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阮元《山左金石志》、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若方《校碑随笔》等金石文献均有相似记载。   欧阳询一生历陈、隋两代,入唐已是古稀之年,其名望在贞观前后正是如日中天之时,书艺已炉火纯青。他66岁前的作品未曾见有传世。欧阳询存世的隶书作品甚少,据清人吴玉缙《金石存》载:“询分书如,隋工部尚书《段文振碑》、唐《昭陵六马图赞》、《司空窦抗碑》之类,今皆不复可见。”现存世的两方,一为《房彦谦碑》,唐贞观五年(631年)刻,一为《宗圣观记》,唐武德九年(626年)刻,在陕西周至,但现存者为元代翻刻。此外,未见其它著录。所以,《房彦谦碑》在欧书中是极为罕见和珍贵的。   《房彦谦碑》是他75岁时所书,阮元《山左金石志》,王昶《金石萃编》,孙星衍、邢澍《环宇房碑录》,《中国书法艺术·隋唐五代卷》等文献均以“八分”、“隶书”称谓。细观此碑,然已非正宗“八分”或“隶书”。就用笔而言,结体介于隶楷之间,且杂用部分楷书、魏碑,存有较多六朝气息。其字形方正峭拔,间架坚实整齐,于平正中见险绝,笔法刚健森严,苍老骨劲。清吴玉缙评此书云:“极挑拔险峻之妙,与正书正是一律。”欧阳询的隶书以瘦劲挺拔的线条,平稳中见险绝的结体,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求自然而不雕琢,平稳中可见峭拔。熔铸了汉隶和魏晋楷书的特点,参和六朝碑刻,不少地方还保留了楷书的笔法,少数楷书又留有一些隶书的余味,继承了汉代隶书和北魏楷书的写法。由此可见,欧阳询不仅在楷书方面是开创唐法的第一人,而且兼通诸体。张怀瓘《书断》载:“(询)八体尽能,笔力险绝,篆体尤精。”

  对于《房彦谦碑》有人曾提出质疑,认为不是出自欧阳询之手。说法有两种,其中之一,就是根据此碑有些字看去有狞犷之习。此说虽不尽然,但表明了此碑的美中不足。由此,笔者想起书法界常谈论的书写与刻工的问题,刻手技术的高低、认识的不同,以及对墨迹的体会,都会使之发生某些差别。隋唐以来,书家书丹,匠工刻字,乃是通例。沙孟海先生在《论书丛稿》中认为:“碑版文字,先书后刻,刻手佳恶,所关非细。综览墨本,有书佳刻不佳者,有书刻俱劣者,不可一概而论”。启功先生则谓:“无论哪一类型的刻法,其总的效果,必然都已和书丹的笔迹效果有距离有差别。”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书家,“尺牍所传,人以为法”。因而,此碑树立以后,引来不少骚人墨客瞻仰凭吊,轮蹄麇集,络绎不绝,观风炽盛,邻墓禾田遭受践踏。赵山乡人,遂夜聚柴,将碑焚裂,弃置荒野。时章丘知事蒋庆第闻知此事,亲辅察看,申之以爱护乡贤遗迹之大义,并严饬各地户,限三日内将碑石聚齐。后虽经嵌合,但裂纹仍清晰可见。唐刻石虎、石羊,因此也得到保护,能够存留到今天。   此碑经一千三百余年风雨侵蚀、人为损坏,故存字较少。碑侧题刻,字迹剥蚀颇甚,只能模糊辨识出十几字。碑文字划多漫漶,石花斑驳、脱落部分较多,字口模糊,碑下截损泐严重,加之历朝椎拓者不绝,每拓后必遭剜凿,致使碑面行行皆有缺字,其中有两行达十余字。椎拓者故意损坏,以示已拓在先,因此,屡拓屡坏。

    此碑在一九七七年被列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八年有关部门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修建了砖砌碑楼。这一碑楼对于保护珍贵刻石艺术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终未解决其根本,碑身仍裸露在外,受阳光之暴晒,雷雨之侵蚀。四年前历城区文化局再次将碑石阴阳面用砖简易封存。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认真回复帖子是尊重楼主的表现,加分也是一种美德!     嘿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姓氏论坛
离线房杰
静室兰香远,云高水面平。轩窗映竹道,主客酌依亭。

发帖
1308
房星
97522
威望
2512
贡献值
738
交易币
918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0-19
  从现存的一些拓本来看,房彦谦碑碑文在清代以前即有许多残缺之字,增加了不少识读困难,但如果对照各种拓本来阅读,碑文的大体内容还是可以理解的。
  碑文分序和铭两部分。
  序,约占80%的篇幅,可分四部分。第一,从《易经》的“天道”、“人道”入题,以“君子居则观其象,动则观其变”作为立论,以“贾生董相”作为例证,引出了碑文所要写的主人公:“怀庶几之道(指圣贤之道),详观出处之迹,可以追宗胜业、继踵清尘者(清尘,尊贵之意),其唯都督临淄定公焉。”第二,写了房彦谦的家世。从七世祖房谌“随慕容氏南度,寓于齐土,”写到其高祖法寿、曾祖伯祖、祖父翼、父伯熊的官职、爵位及功勋。第三,从性情、神采、治学态度、仕途经历、高风亮节及重要业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房彦谦的生平。第四,写了房彦谦在贞观初年所得到的殊荣,追思并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亦表达了哀悼之情。
  碑文的第二部分是铭。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刻于石碑或其他器物上,或称颂其德,或申以鉴戒;此碑之铭属于前者,用四言句式为房彦谦歌功颂德。其中提到其任职期间“御众以宽,在刑唯恤”,虽生不逢时——“才高位下,有德无时”,却能“树德不已”……最后用“一刊圆石,万世飞声”,点明了立碑的作用和目的。
  碑阴,隶书15行,183个字,记载了归葬盛况及朝廷对房彦谦的“恩荣褒赠”。
  总的说,碑文上下贯通,一气呵成,或排比,或对仗,或引典喻理,或直抒胸臆,句式简洁,错落有致,近似骈体。文中虽有溢美之词、艰涩之句,但仍堪称是一篇酣畅淋漓的古代散文,不愧是出自著名史学家、撰写《齐书》五十卷的李百药之手。
    据元代于钦所撰《齐乘》记载,元朝盛行此碑,曾因拓碑之扰引起村民不满。此碑在日本也颇有影响。据《中国碑贴鉴赏与收藏》一书披露,199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赴日本东京举办“中国旧原拓本古书画文房四宝即卖会”,近代或现代房彦谦碑拓本,以90000日元的价格售出,合当时人民币4500元。前几年,曾有日本人士来此观赏、研究房彦谦碑,所看重的,也是其书法艺术。
静为芙蓉动临风,云笼房山缘帝征。
轩门荣登燕赵士,主发杰叹客归程。
离线房炳林
踏雪寻梅偶入林园亭小坐遇花神寒枝秀蕾嫣然笑霜蕊红颜婉转颦

发帖
9503
房星
1945425
威望
28588
贡献值
17277
交易币
67068
辈分排序
景、国、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0-19
我曾于2008年3.28日亲自到现场观看,道国兄帮我们解说,对此有个大致的了解!
房氏勋业起盛唐,溯源追流一脉香。赖有先祖扶帝国,敢叫世贤遍诸邦。宜商宜学展奇才,亦文亦武留华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