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4阅读
  • 2回复

玄武门事变的策划者----房玄龄 (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12-16
玄武门事变的策划者----房玄龄
作者:高鹏
来源:励志文摘
网址: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2b6689985068d4e419ce3b461f0f7bbdf376770d00d7c57a6416af3e06acaf6866725e60e194dff84fcacbe63f2ef83042720bf23605d269b8ba4532b626&p=8b2a92109f8b50e808e2947e1754&user=baidu
时间:2008-8-5  

∷ 心灵励志 · 情暖寒冬 ∷


  贞观之治是后世人人向往的太平盛世,也是历代有抱负的统治者希望达到的目标。唐太宗李世民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明君,正因创造了这番成绩。而一代良相房玄龄,跟随李世民长达三十多年,作为李世民最信任的左右手、贞观群臣之首,在唐太宗即位后,担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将近二十年,他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隋朝时曾任隰城尉。李渊父子起义后,房玄龄自谒李世民于渭北,两人一见如故,房玄龄立刻被委以重任,成为李世民的亲信。他长期随军征战,为李世民谋划并搜罗人才,与杜如晦齐名,成为李世民最重要的两位参谋之一,世称"房谋杜断"。房玄龄为李世民策划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助他夺得皇位。唐太宗即位后,评定他为一等功臣,后任尚书左仆射,即宰相,统领百官,掌政达二十年,恩宠不衰。他为唐太宗选拔人才,适才而用,并制定国家律令,参与国史的修纂。贞观一朝的重大方针政策,房玄龄都是重要的谋划者和执行者。


  小小时政评论员


  房玄龄出生于累世官宦之家,祖先自北朝后魏以来即为官,父亲房彦谦是名学者,曾做过隋朝的泾阳县令,为官清廉。房玄龄自幼机敏,又在良好的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故博览群书,擅长写文章,写得一手好字。在政治敏感度上也酷肖其父,经常作出精辟的时事评述。隋朝开皇年间,房玄龄跟着父亲来到京城长安,当时天下河清海晏,大家都以为隋朝一定可以长治久安。房玄龄当时还年轻,眼光却很犀利,悄悄对父亲说:"隋文帝本没啥功德,是篡位得来的天下,几个儿子互相抢夺皇位,现在看起来虽然太平,但灭亡是翘足可待的。"房彦谦听了大惊,阻止儿子说这种话,但是心里非常赞同。房玄龄小小年纪便已留心政事,且看得十分透彻,一语中的。


  房玄龄年仅十八岁就被地方推举为进士,授官羽骑尉。他到吏部应试时,主管人事的吏部侍郎高孝基以善于识人著称,问对之下,对他的才华很是惊讶,说:"我看过的人太多了,却从来没见过像这少年郎这样的,他日后一定能成大器。"


  决胜于玄武门


  隋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李世民屯兵渭河以北地区。房玄龄扶杖叩谒李世民于军门,两人一见如故,李世民马上授予他记室参军(机要参谋)的职位。房玄龄自认遇到了知己,从此竭力辅佐这位年仅十九岁的英才。李世民每次征战获胜后,大家都去抢夺珠宝珍玩,只有房玄龄先为秦王收罗人才,从此李世民麾下文臣武将,济济一堂,皆愿为他拚死效力。


  房玄龄在李世民即位之前立下的最大功劳,就是和杜如晦一同帮助李世民密谋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世人所称道的"房谋杜断",史书上没有具体事实的列举,但房玄龄的善于谋划、杜如晦的处事决断,在玄武门之变中的确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唐高祖选定的继承人是长子李建成,但自太原起义以来,功劳最显赫的是次子李世民。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凯旋长安时,身披黄金战甲,带领手下二十五员大将,风头甚健,太子李建成看得眼里冒火,心里作酸,感觉到二弟带来的极大威胁。兄弟间的矛盾,很快演变成权势之争,发展到性命攸关的地步。


  一天,李世民在大哥家里吃完饭回家,心脏绞痛,吐了好几升的血,显然是中毒,幸好经过抢救而未身亡,但也引起了秦王府一片恐慌,没有一个人提得出可行办法。房玄龄对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说:"太子和秦王之间的矛盾已没法调解了,为了国家安定衡量,应该效法周公(指周公大义灭亲杀死管、蔡)。"长孙无忌说:"我正有如此想法,但不敢说出来。"李世民于是召见房玄龄和杜如晦,商量进一步事宜。


  李建成也在密谋杀害李世民,知道房、杜二人是秦王府的厉害角色,就唆使唐高祖将他二人驱逐。李建成和幼弟李元吉早就结成一党,准备在饯别元吉出征的宴会上杀死李世民。元吉还以征战为名,要求借调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事态紧急,李世民密召房、杜。房、杜此时到秦王府去,就是抗旨,只好乔装成道士混进去。在房、杜二人的策划下,李世民次日就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射杀大哥和四弟。唐高祖只好立秦王为太子,没过多久,自己的皇帝宝座也坐不稳了,索性让位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改元贞观,即是一代英主唐太宗。


  皇帝的大总管


  唐太宗即位后,自然要论功行赏,他认为房玄龄、杜如晦等五人功劳最大,列为第一等。就连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如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名字也不在其中。太宗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认为房、杜不过是刀笔之吏,表示不服。李世民回答说:"玄龄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好比汉代的萧何,应当功列第一。"


  贞观四年(公元629年),房玄龄任尚书左仆射,行宰相之职。他连任相位近二十年,尽心尽力,居然从未被权势腐蚀,反而越做越小心,实在非常难得。史书上称赞他总管政府各个部门,日日夜夜精诚谨慎,唯恐有一件事情没做好。唐太宗对他信任备至,交给他用人大权。房玄龄首先对中央官员审核后进行了优化处理,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最后只留下精英六百多人。他善于发挥下属的优点,对同僚十分宽厚,听说别人做了什么出色的事情,就高兴得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房玄龄对下属从来不求全责备,不以自身长处去看待他人,而且不以出身贵贱区分他人。这样的用人原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使得满朝充盈着乐观进取的精神,工作气氛健康良好,人人称他是"良相"。


  房玄龄事无巨细,务必亲力亲为,他不仅主管人事、查问司法得失,还要知道兵库里盔甲的数量,连装修皇宫都要过目,每天忙得要死,连唐太宗都看不下去了,有次对他说:"你做了宰相应当为朕察访贤才,你每天处理几百件案子,哪有空啊?"于是命令房玄龄的手下多担些琐细的工作,丞相只针对军国大事做决策便成了,皇帝亲自干涉,才把这位有强迫症的完美主义宰相从繁重的工作中稍微释放了一点。正因为房玄龄作为百官之首能以身作则,网罗来的天下英才在他这位勤恳的大总管之带领下共同辅佐唐太宗,才有了万世景仰的"贞观之治"。


  房玄龄在修订律令方面也出力不少。他力求宽平,删繁就简,斟酌古今,免去前代诸多的苛酷刑法,比如废除了断脚趾的肉刑,改为流放。房玄龄主持修订的唐律,奠定了中国现存最为古老、完备的刑事法典《唐律疏议》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大。


  备受尊宠的晚年


  唐太宗因房玄龄德高望重,屡次升官,加授太子少师,以教论太子。房玄龄十分惶恐,要求解除宰相一职,被唐太宗驳回,但他仍不敢去当太子的师傅,大家都称赞他的谦虚。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房玄龄又升了一次官,他觉得自己当宰相已长达十五年,女儿成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娶了高阳公主,过于显贵,再次要求离休。太宗特地派使者劝谕他说:"国家忽然没有了您这样的良相,就好像人失去了两只手。"房玄龄只好留任原职。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坚持亲征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师,委以重任。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龄年老体衰,病情渐重。太宗将他召入皇宫,君臣相见,流泪不止。太宗特意要他留在宫里养病,每听说玄龄病情好转,就非常高兴;听说病情恶化,就忧心忡忡。房玄龄见太宗对他如此尊宠,在病重之际,上表劝谏太宗不可强攻高丽,太宗看完后非常感动,说:"房玄龄病得这么重,还在为国家担忧!"在他临终的时候,太宗亲临病榻,握手话别,特别诏令皇太子与他诀别,并当着房玄龄的面封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直为中散大夫。房玄龄病卒,享年七十岁。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离线房炳林
踏雪寻梅偶入林园亭小坐遇花神寒枝秀蕾嫣然笑霜蕊红颜婉转颦

发帖
9503
房星
1945425
威望
28588
贡献值
17277
交易币
67068
辈分排序
景、国、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2-16
一代贤相,凌阁挂图,事必躬亲,任人唯贤!房家的骄傲!!!
房氏勋业起盛唐,溯源追流一脉香。赖有先祖扶帝国,敢叫世贤遍诸邦。宜商宜学展奇才,亦文亦武留华芳。
离线房瑜
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发帖
7276
房星
137822
威望
32727
贡献值
19
交易币
104
辈分排序
步,子,占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12-17
一代贤相,房家人永远的灯塔,指示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
夏虫不可语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