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7阅读
  • 4回复

四千年前开姓地,历经沧桑今如何?--关于遂平县房氏文化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小保
房小保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发帖
810
房星
72343
威望
1365
贡献值
1649
交易币
3386
辈分排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1-20
— 本帖被 房明毓 从 华中: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移动到本区(2009-01-24) —
四千年前开姓地,历经沧桑今如何?--关于遂平县房氏文化的调查(图) 楼主
经河南平顶山房胜利联络,河南遂平广电局房亮代表地方政府提供:

关于遂平县房氏文化的调查

       一、房氏起源
 "房"姓得姓于约公元前2300年前,是帝尧的后代。帝尧为黄帝五世孙,名放勋。公元前2357年,尧20岁时接替帝喾当上了中原华夏酋帮的君主,成为中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并被后人尊为五帝之一。在位98年,卒于辛巳年(公元前2259年),葬于阳城谷林(今山东省定陶县),享年118岁。帝尧为中华人文开基之祖(中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尧帝时期开始),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唐尧盛世",并有"尧天舜日"的成语流传。
  帝尧有十子,其长子因出生时全身红彤彤,因取名“朱”。丹朱智慧极高,是世界围棋界始祖,并传为史上围棋第一高手,但其个性刚烈,做事坚决有主见,欠和顺(顽凶)和政治智慧,被尧视为不肖乃翁。而当尧时,天下灾难频仍,“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能有一个带领大家克服天灾的继任者,尧重点培养了沉静内敛并有奇特孝行的舜,最终把帝位“禅让”给了后来立有大功的舜。这是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千秋万代化家为国“公天下”的典范。
  《路史·国名纪丁》载:帝尧崩,有虞氏帝舜封丹朱于房(在今遂平西南四十里的吴房故城),为房侯,“以奉其祀,服其服,礼乐加之,谓之虞宾,天子弗臣……”的记载,《竹书纪年》则称“丹诸(朱)辟(避)舜于房”,言丹朱尊父命而让天下于舜,自己远避于房也。因“禅让”之故,帝舜对丹朱及其家族不敢以臣下视之,对房人优礼有加。
  周朝时周王室与房人曾通婚姻。《国语·周语》云:“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意思是说,周昭王的妻子房皇后受其始祖丹朱神明的附体,而生下了周穆王。 周穆王是周朝比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见房人因始于丹朱可上溯自帝尧,在周时还受到了尊崇。
      南宋郑樵著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房氏出自祁姓,舜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房,就是后来的蔡州遂平故吴房县,因为楚之后封吴王夫概在此,故称之为吴房。丹朱生了儿陵,后世国被灭,子孙就以国为氏。根据《元和如释重负纂》上记载,舜帝封尧的儿子丹朱为房邑侯,他的儿子陵,,就以父亲的封号为姓氏。

      二、关于古房地的地理归属
      古房地的归属问题,《汉书·地理志》、《晋书·志第四》、《路史·后记》和《遂平县志》中都有相关记载,《通志·氏族略》则明确指出,舜帝封尧的儿子丹朱为房邑侯,就是后来的蔡州遂平故吴房县。古房地在遂平县境已成定论,毋庸置疑。遂平县城西南四十里处小文城村附近现存吴房故城,当地农民耕作时经常挖掘砖瓦、器皿、铜钱、兵器等物件,可见当时城邑兴盛之一斑。吴房故城及小文城遗址在1982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作报告
        
       三、遂平县房氏文化现状及
(一)、遂平县房氏现状:
1、房姓人员分布情况:遂平县现有房姓人口570人,主要分部在嵖岈山乡、槐树乡和文城乡,94%的是农业人口。
2、房姓人员工作 情况:遂平县有工作的房姓人员很少,最大是副处级干部遂平县公安局局长房国卫同志,另外有几个科级干部。


                                 遂平县侨联
                              2006年6月16日

房星条评分
fxb 金钱 +10 优秀文章 2009-01-27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认真回复帖子是尊重楼主的表现,加分也是一种美德!     嘿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姓氏论坛
离线房继强
人生向上,伦理情谊

发帖
242
房星
7456
威望
88
贡献值
99
交易币
215
辈分排序
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9-20
隋书有关房陵郡的记载 --是湖北房县吗???


房陵郡(西魏置光迁国。后周国废,置迁州。大业初改名房州。)统县四,
户七千一百六。
光迁(旧曰房陵,置新城郡。梁末置岐州,后周郡县并改为光迁,又有旧绥
州,开皇初,与郡并废。大业初置房陵郡。有房山、霍水。)永清(旧曰大洪,
后周改焉。有照珠山、百武山、沮水、泛水。)竹山(梁曰安城,西魏改焉。置
罗州。开皇十八年改曰房州,大业初州废。有花林山、悬鼓山。)上庸(梁曰新
丰,西魏改焉。后周改曰孔阳。开皇十八年复曰上庸。
[ 此帖被房继强在2009-09-20 10:29重新编辑 ]
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QQ:838394728
离线房继强
人生向上,伦理情谊

发帖
242
房星
7456
威望
88
贡献值
99
交易币
215
辈分排序
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9-20
房县的旧称,由《史记》“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房陵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房陵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
  春秋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
  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改属梁州。
  南北朝时迭有变更。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
  隋大业二年(606年)为房陵郡。
  唐贞观十年(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
  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
  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
  明洪武十年(12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
  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房县是革命老苏区。1931年夏,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 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
  1946年7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 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
  1949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房竹战役,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
  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
  1953年隶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
  1965年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
  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是房县吗???
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QQ:838394728
离线房继强
人生向上,伦理情谊

发帖
242
房星
7456
威望
88
贡献值
99
交易币
215
辈分排序
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9-20
房陵是湖北房县的古称,地处大巴山东端。之所以称为“房陵”,因为这里是山中盆地,四周高山耸立,宛若房室四壁。房陵的地域文化构成从地域文化学上看是非常少见的。这里是早期人类活动的地域,先后发现猿人遗址和新旧石器时代遗址。相传四千多年前尧的儿子丹朱被封为房邑侯来到这里,丹朱为儿子取名房陵,舜就封这里为房子国,这也是“房陵”来历的又一说。春秋时期,房陵的周边与秦、巴、楚三个大国和庸、麇、邓等几个小国相邻,这些国家的文化在这里融合,增加了本土文化构成的变异性和独特性。房陵文化的构成主要有神农文化、巴山文化、诗经文化和流放文化等4种文化成分,这4种文化成分是全国其他地域文化里所没有或少有的。

房陵文化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成分是神农文化。神农文化是房陵文化的根基。神农氏在鄂西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斫木以耜,揉木为耒”,开创了农耕文明,在神农架搭架采药开创了医药文明。神农架在房陵辖境内,房陵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产生了农耕文明和草药文明。在今天的房县,农耕文明还有许多原始生产方式和耕作习惯的留痕。特别是在深山里,生产工具还是锄头、镢头和犁具等几千年传下来的工具样式,只是将木制换为铁制。农田建设基本无从谈起,至今还种着挂坡地。草药文明则截然不同。这里的草药文化博大精深,草药的传说和草药的民歌广为流传。历史上房县曾为楚地,但是盛行于楚的巫术在这里并不盛行。这里少有巫医,民间郎中笃信山中百草而不施巫术。绝大多数病人也同样是信草不信巫。草药改变了人的观念和信仰,这是神农文化里重要的价值成分。在房县,民间医生很多,乡乡有、村村有,而且每个村落往往都不止一个两个。就是不行医的一般的人,往往也懂得一些草药知识和医术。这里的民间医生大多并不以行医为生,他们行医不收钱,也不收礼,完完全全是为着治病救人。他们绝大多数没有行医执照,没有被国家认可的合法的医生身份,但是他们的医术非常高明,常常让现代的医院望其项背。这些民间医生把祖传的草药医术传承得炉火纯青,也把草药文化传承得至善至美。

房陵坐巴山、望秦岭,南依长江,北傍汉江,处于两江中间,也处于两大水系的边缘。这里的先民由土著居民和外来移民组成。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国家分布密集,东是曾立国于荆山的楚国和襄樊邓城镇一带的邓国,西是立国于雍(今陕西凤翔)的秦国,南是周武王所封的子国(也称巴子国、巴国)和位于今竹山县的庸国,北是位于今郧县的麇国。历史上房陵国属复杂而多变,西周之前房陵为彭国,西周之后房陵先是秦、楚、巴三国边陲之地,处在三个国家的夹缝之中,南部为庸国所辖,北部为麇国所辖。公元前678年,比邻房陵的邓国被楚所灭,前611年,庸国又被楚所灭,房陵属楚。战国时期房陵又被秦楚分而治之,以房陵东部的粉青河为界,东归楚、西属秦。前316年巴国并于秦,前223年秦灭楚,并置房陵县,房陵完全属秦。由此不难看出,房陵一直是多国边缘文化的融会地域,这里的文化是多样的、多变的、漂移的。所以,若以国属定义房陵的文化是秦文化、是楚文化、是巴文化,或者是秦楚文化、秦巴文化、巴楚文化,似乎都不那么妥当。以区域定义房陵的文化是长江文化或汉水文化也不确切。房陵最基础的文化、最本原的文化,应是巴山文化,是房陵人世代生活在大巴山里所形成的巴山文化,是蕴涵着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和秦楚文化、秦巴文化、巴楚文化以及长江文化、汉水文化的巴山文化。这种巴山文化是房陵文化的底蕴
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QQ:838394728
离线房继强
人生向上,伦理情谊

发帖
242
房星
7456
威望
88
贡献值
99
交易币
215
辈分排序
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9-20
房陵 1.古地名。在今湖北省房县境内。秦始皇曾徙嫪毐舍人四千余家及吕不韦、赵王迁于此;西汉诸侯王有罪亦多徙于此;唐武则天徙中宗于此;宋太祖徙周恭帝、宋太宗徙秦王廷美于此。
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QQ:838394728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