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61阅读
  • 6回复

关于丹朱公的美好传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09-06
关于丹朱的美好传说
房明毓 搜集整理

◎【长子不出门】在山西长子县有“长不出门”的独特习俗,当一家有几个男孩时,孩子们长大要娶妻生子,与父母分居,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长子一定要住正房或老屋,其他的几个儿子则住东、西房或偏房。如本院中房子不够,需要搬出院子、另辟新居时,老大也一定要守住老宅,其他的儿子搬出。因家庭困难养活不了孩子们,需要送出去让别人收养,老二、老三都可以送,但老大一定要留下。如果孩子们长大娶不起媳妇,需要入赘他姓,这也只能是老二、老三以下的兄弟去,老大决不能离开家门。如果家里需要外出经商,那么外出的也只能是老二、老三以下的兄弟,老大要守住家门。在长子以及周围的县市,名字中凡有叫守业、守家、继祖的,肯定是老大。
   当地乡土文人有很妙的诠释。他们说:这是代代相传的尧子家风。尧王本是长子,定都平阳以后,又将大儿子丹朱派回了老家,这便形成了“长子不出门”的习俗。还有人说:尧为了巩固舜的权力,避免长子丹朱与女婿舜之间发生冲突,就把丹朱打发回了老家。这样实际上也保护了丹朱。
◎【医祖庙】在长子县城的西面有座山叫方山,也就是著名的“精卫填海”神话中的发鸠山。传说发鸠山上住着老神仙彭祖,他是一位名医。一次尧王从平阳到长子巡视,因长途跋涉患了大病,丹朱亲自请他下山,彭祖亲手做雉鸡汤,为尧调养,终于治好了尧的病。后人为了感谢彭祖,便在山顶为他修了庙,叫医祖庙,也叫灵应侯庙。
◎【丹朱借桌椅】在湖北南宫关于向丹朱借桌椅的故事却有不少人都听过。据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是有一个非常有灵气的地方,谁家有红白喜事,待亲请客所用桌椅、杯盘尽可到此处借,只要借者拉出清单,然后到土丘前焚香高揖,第二天一早所需之物便尽展台上,用完后悉数归还即可。时间久了知此情由而来告借的人越来越多,但人心不古,有的借后便据为己有,不再归还,慢慢地就再借不到东西了。
◎【丹朱与围棋】丹朱还是千古围棋第一人。《世本•作篇》云:“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博物志》中“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盖以闲其情也。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一云:“尧教丹朱棋,以文桑为局,犀象为子。”
在尧的时代,围棋的另外一个作用是用于占卜,尧将帝位禅让舜,却把棋艺传给爱子丹朱,后世有人称此为“传舜以王权,授丹朱以神权”。
丹朱是尧帝的嫡长子,自幼聪明刚毅,深受尧帝的喜爱。但是丹朱为人质朴率真,性格狂放不羁,善争好斗,不喜帝王之术,尧帝深感失望和担忧。为了让丹朱收敛野性,增进才学,制作了一种叫“棋”的游戏。最原始的“棋”是以桑木做棋盘,用象牙和犀角作棋子,游戏含阴阳之数、攻守之法、成败之理,因其模仿古时围猎的纵横捭阖之机变,所以称为“围棋”。
尧希望以此触发丹朱的政治智慧,以付大任。丹朱学会了下棋,人品和才学果然大有长进。野心勃勃的舜感觉到了丹朱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威胁,便发动政变,囚禁了尧和丹朱,逼迫尧帝“禅让”了帝位。对政治本来不感兴趣的丹朱遵照尧帝的嘱咐,远避到房地,潜心研究棋艺,终于将围棋这一游戏发扬光大,流传于后世。
◎【烂柯】在很久以前,房城西北五六里处张庄的一个青年农民张山,在打柴的路上看见一棵大树下有两位老者正在下棋,其一面色赤红,着红衣;其一须眉皆白,着白衣。张山觉得有趣,便把斧头扁担放下,站在一边观看。恍惚间只觉得周围树木忽黄忽绿,变幻不定,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酣战之间,双方发生争执,红衣老人挥手把一盘棋子掀落到一旁的坑塘里,两位老者也转眼间失去了踪影。惊愕不已的张山下到坑塘里想把棋子摸出来,但没摸着。上岸去取自己的斧头,只见斧把和扁担全都腐烂了。回到村里,张山更是大吃一惊,村中的一切都变了样子,自己的家和亲人也找不到了。村民们听了张山的经历,认为张山遇到的一定是神仙,于是就把张庄改叫神仙庄,把张山下水摸棋的地方叫摸棋坑。今天的神仙庄和摸棋坑,就在离古房地七八公里的张台乡境内。此地居民多善“战方”、“走井”、“五子棋”等棋类游戏。闲暇之时,常常划地为局,折枝为子,两人对垒,众人助阵,杀得不亦乐乎。
◎【熨斗台】关于熨斗台,这更是当地人坚信不疑的一个传说。据说尧封丹朱到长子后,丹朱就于此地修筑了城池与熨斗台,并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爱戴。尧王来后,就到这里来视察。看到熨斗台周围的景观,于是便封这里为“天下第一景”。
◎【丹朱建庙】在县城南约十三里有潜山,此山又叫尧山。当地人在山下的观音庙里发现了一块残碑,碑上称这座山叫“帝潜山”。山上原先有座尧庙,父老传言,庙最初是丹朱建的。尧王死后,丹朱思念父亲,就建了这座庙来纪念父亲的功德。现在庙已毁,只有残迹。这座尧庙,旧时每年阴历4月28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与庙会。父老传言,尧王的生日就在这一天,因此要在这里搭台唱戏,热烈庆贺。庙会活动有尧庙周围的十三个村负责,赴会的主要有临汾、安泽、高平、沁水、长治等周围县的人,也有河北、河南等外地的商人。当地有“赶个尧庙会,死了不后悔”的民谣,可见当日聚会的兴盛。
◎【王郭村•岳阳村•紫云山】王郭村,传说丹朱曾到这里视察,称赞此地风景宜人,于是就命名为王郭;潜山上尧庙北侧有演教寺,传说丹朱在这里操演过马,故名:有岳阳村,又叫乐阳,传说丹朱就是在这里开创基业的。有紫云山,上有后羿庙,山坡上有白皮松林,俗称白松坡。传说后羿射日时,尧留下了他的一箭插在了这里,就长出了一片白皮松。
◎【重阳店】四千年前,丹朱筑于今天西峡境内的重阳店就有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丹朱是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能接班,于是就把天下交给了女婿舜。但他又怕丹朱和舜争位,于是就把丹朱封到今天的西峡一带。丹朱怕舜加害他,于是就在此设关筑城,建起了自己的都邑丹朱城,城边建了“九重”天文台。有价值的是,他在淇河的下游建造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重阳”命名的居落:重阳店。据专家考证,它就是今天西峡境内的重阳乡所在地。那时的重阳,并非就是节日,但后世的重阳节一定是从那时的“重阳”延续而来的。如此,说重阳节起源于西峡境内的重阳及重阳活动就是大有道理的事情了!
◎【丹朱治理封邑】河南濮洲民间传说:丹朱系尧的儿子,尧年老禅让帝位时,因丹朱性情刚烈,脾气爆燥、尧帝未能把帝位传给儿子丹朱,而传给了舜,舜在范水一带封赐给丹朱一块疆土,让其治理。丹朱虽然性情刚烈爆燥,但治理田地还有一定的本领,他带领范水一带的部落人们耕耘播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烧陶制器,建偃朱城池(黄河南旧城)使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通过治理使这里的人们,人无袖手,田无荒蒿,路人互让,长幼有序,与尧舜的治国本领不分上下,很受百姓的爱戴,丹朱死后,部落的人们对其有怀念之情,在濮城东八里聚以巨冢葬之,其墓望之如山,名曰丹朱墓。传说自濮城往东八里外的丹朱墓,能看的清清楚楚。丹朱的故事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
◎【丹朱岭】尧帝之子丹朱从小傲慢,不堪继任。于是尧帝便打算把帝位禅让给舜,可又怕他从中作梗,便将他流放到此地。丹朱来到这里后,眼见山岭南北,灌木丛生,乱石遍地,毒蛇猛兽成群,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险恶!面对这样险恶环境,丹朱痛下决心,和百姓团结在一起,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焚绕山林,驱赶猛兽,修筑渠道。径过数十年沐雨栉风,齐心协力的辛苦劳动,终于开出了丹朱岭南北的广阔土地,百姓也才得以在这片土地幸福的生活。丹朱去世后,百姓为纪念他的功绩,就把这条岭命名为丹朱岭。
◎【丹朱镇】据古史载,尧娶散宜氏之女,生下儿子名丹朱,但尧的这个大儿子丹朱却很不争气。少时不务正业,骄傲暴虐,性情乖戾,于是尧便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这件事,对丹朱的震动很大,他发誓要改过自新。这时恰遇南方部族“三苗”之乱,舜便把平定三苗的任务交给了他。丹朱不负众望,平息了叛乱,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嫉恨,散布谣言,说他拥有重兵,有反叛之心。正在此时,长子一带瘟疫流行,丹朱便交出了兵权,主动请缨到长子那里救灾,得到了舜的批准。此后丹朱在长子治灾除病,兴修水利,颇有政绩。
  因丹朱是尧的长子,人们为纪念他,就将此地称为“长子”。又因县城为丹朱所筑,故称“丹朱城”(今为丹朱镇)。
◎【丹朱率三苗大战于丹水】当时正值帝尧的中原华夏酋邦国家发生危机、统治即将瓦解之世,以舜和益为首的东夷与其他氏族部落,正欲篡夺尧的帝位。于是,东夷族的舜便在尧的面前诽谤丹朱,挑拨其父子关系。舜并设法说动帝尧,把丹朱派到离尧较远的南边丹水流域(今河南淅川县丹江流域)做诸侯。丹朱本名朱,因封于丹水,故号丹朱。
后来,舜把丹朱之父帝尧囚禁起来,并阻止丹朱看望父亲。最后,舜竟逼尧让位,篡夺了尧的帝位。丹朱闻信,便联合南方的苗蛮起兵,反对虞舜继位。舜竟借尧之名,率中原之兵挥师南下,与丹朱、三苗联兵大战于丹水。这次大战的结果,以舜大胜、丹朱及三苗势力被消灭而告终。丹朱在丹水之战中阵亡,据《寰宇记》载,被葬在相州永定县东丹朱陵(今河南安阳东)。而《山海经•海内南经》又说丹朱葬于苍梧之阳。我们认为这是丹朱的一支南迁的后裔,把始祖坟墓也随族姓南迁的结果。
◎【丹朱避嫌】尧王让贤于舜,对朱的震动很大,他毕竟是尧的儿子,从小受尧的教育,本性还是不坏的。为了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决心从头干起。他虚心向舜请教,处处学习尧、舜的高尚品德和治国方法。尧王通过几年观察,看到朱确实脱胎换骨,很是高兴。就通过舜,委以大任,让朱率兵去平定“三苗”之乱。“三苗”之乱平定后,又率兵击败了来犯的共工氏,为国为民立了大功,威信一天比一天高。这时,部分酋长忌妒尧王父子的政德,就散布流言蜚语,到舜的跟前说朱居功自傲,说朱拥有兵权,想推翻舜,自己摄政。舜并不相信。尧王父子对此很是苦恼。这时候,从东面传来消息,说丹地瘟疫流行,人畜死亡很多,灾情严重。尧舜二王为此忧心忡忡。特别是尧王,每日愁眉不展。朱为了避嫌,就主动向舜交出兵权,并请求回故乡丹地带领民众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尧舜二王当然很高兴,就答应了朱的请求。
  朱返回故里,在岳阳一带定居下来。他率众放火烧山,清除猛兽;采集草药,根除瘟疾;依漳河、丹河兴修河道,开垦农田;又在发鸠山下修建岳阳古城,作为部落的都城。百姓安居乐业,无不称颂朱的政绩。
  又过了好几年,朱又在距岳阳城东二十里地方修建了新城池,称东岳阳,也就是现在的长子县城,因尧和朱都姓“陶唐”,便把尧出生地更名为“陶唐村”。朱临死时,嘱咐人们一定要把他埋在丹河岭上。朱死后,人们依照他的遗嘱,含着泪水把他埋在这里,后来,此岭就叫“丹朱岭”,又名“丹朱陵”。为了缅怀朱重建故乡的政绩,就把“丹”地更名为“长子”,又称为丹朱。因朱是尧王的大儿子,又把东岳阳城更名为长子城。到了夏朝,划全国为九州,长子属北州的一个县,定名为长子县,一直沿革至今。(此神话流传于长子县一带)
◎【丹朱送宝】尧王派长子丹朱打败“三苗”以后,天下太平,百姓乐业。那丹朱肯动脑筋,他发现,老祖宗“烈山氏”传下来的“刀耕火种”法,烧山毁林,坏处很多,就建议尧王停止烧山,保留森林,后来果然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有一回,丹朱上山打猎,逮住几头小野猪驯养起来,不想,只年把功夫,这种凶猛野兽成了一种温顺的家畜。还有呢,他发现施了粪肥的地,选好种籽就能增产,于是选育出优良谷种和麻种,推广开来。
  尧治下的百姓,生活越来越美气。首都平阳附近,汾河两岸,丛林翠绿,星星点点,分布着一座座氏族公房,在公房附近,老婆老汉们照料小孩绩麻打杂,家里年轻妇女们在织布,四周田地家里男子汉有的耕作,有的打猎。人们齐心合力,所以每年收成都还好。
  一天,尧王外出视察,走到响水河边一处氏族,老远就听得有人唱小曲,唱得瓮声瓮气,十分可笑,走过去一看,瞧着个老汉,胡子眉毛一色白,拿两块叫“壤”的东西,坐在地上敲打着唱道:
     太阳出了山哟,
     儿女们打猎又耕田。
     太阳落了山哟,
     老汉我睡得好香甜。
     挖了深井哟,
     凉水喝了真舒坦。
     庄稼丰收了哟,
     肚儿吃得滚滚圆。
     啊!请问老天爷哟,
     我们啥事用你管?
  这就是有名的《击壤之歌》。听了这歌,尧王知道百姓们日子过得很舒心,十分高兴,不料想却惹恼了那管祭天打卦的“阿衡”,管祭祖宗神灵的“太祝”和管山林鸟兽的“虞”等。
  他们串通一气,捣起鬼来。今天说“祖宗显了灵”,明天说“老天降了符”,还说敬神用了上过粪的五谷“冒犯了天威”,不让烧山,破坏了“祖宗成法”。甚至放出风来,说丹朱“不肖其父”,是个不敬祖宗的逆子,就差端起尿锅扣到尧王头上了。
  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和贪吃现成野味的人都跟着起哄,并不顾丹朱的反对,秋收一过,狠狠地搞了一次大烧山。各氏族击鼓通信,沿山把守,祭了天,祭了祖,祭了火神“祝融氏”,便放起火来。衰草连绵,西风正猛,不大一会儿,火苗满山遍野窜起来,烟尘弥漫,昏天黑地,数不清的大树全被烧成灰烬,烧死烧伤的野兽全被猎获,堆得像一座座山。人们围着胜利的果实“呜———呼———呜———呼———”又跳又叫,跳够了,叫够了,各自分了许多猎物回家,整整一冬天,吃得满嘴流油,好不痛快。
  可是第二年一开春,大风一吹,尘土飞扬,把平阳城周围刮了个昏天黑地。这年一春无雨,夏天仍不见一丝云彩,骄阳似火,汾河谷地成了个大火盆。不用说种庄稼,就是最耐旱的小草也晒死了,平阳有名的“浮山泽”也干得滴水无存。后来瘟疫流行起来,人口牲畜不断死亡,没办法,一些氏族就离开汾河谷地,翻过太岳山向东走了。
  到了秋天,可又怪了,乌云黑压压盖住大地,连阴雨哗哗地浇下来,只几天功夫,山洪一齐冲下来,汾河谷地又成了一片汪洋,百姓们纷纷往高坡上爬,更多的氏族又翻过太岳山迁走了。
  这大旱半年接大火,灾情可真够受,要说原因,全是因为烧光了森林。可是阿衡、太祝一干人,做贼心虚,硬说是丹朱“不敬神灵”招来的“天谴”。
  就在这时,东迁的氏族回来信使,说他们翻山越岭,最后登上了发鸠山,山下向东是平展展的好一片大平川。那边地势极高,“与天为党”,河川交错,土地肥美。可是当地“潞戎”部落,一看来了外人,便当敌人打,双方争斗,死伤无数,请求尧王定夺。尧王接见了信使,随即召开会议,征询派谁去上党处理此事。阿衡一眨眼,几个同党心领神会,便一齐推荐丹朱。尧王明知有鬼,可又怕人们说闲话,当下就亲自坐了木筏去察看灾情了。
  尧王一走,阿衡、太祝等人便召见丹朱,同时召来丹朱的两个兄弟———仲烈和季雷。
  在议事厅里,由纳言龙传旨:“为解我民危难,着尔三人前往,先至该地者为君,后至该地者终生为氓!”说完,便抽签取道。丹朱抽着南路,签上画一头猪,纳言龙说:“丹朱,帝赐尔豕!”仲烈抽着中路,签上画一匹马,纳言龙说:“仲烈,帝赐尔马!”季雷抽着北路,签上画一匹骡子,纳言龙说:“季雷,帝赐尔骡!”这“帝”就是“老天爷”,这“赐”就是“赏”,因为他代神说话,所以跟一般人不一样。
  这时,阿衡板起面孔说:“今日备办,明日上路,三日后重九之日至发鸠山祭山神。先至者执王命,后至者为百姓,终生不得返归。”说到这里,又翻了丹朱一眼说:“上天不负有心人,神灵既赏给你心爱的猪,就不能再带别的生灵。有神灵庇佑,你说不定骑了老母猪,顷刻就能飞到上党的。”
  丹朱心里明白,这帮人容不得他,定下了诡计,阴险地挑拨他兄弟相互残杀,但是转念一想,能带猪去正好,再捎些谷种麻种,上党百姓不就能安居乐业了嘛!于是答道:“谨受命!”随即出了议事厅。两个弟弟,不知好歹,也学着哥哥答道:“谨受命!”便分头去挑选强骡壮马,准备上路。
  仲烈走的是中路,他骑了一匹青鬃快马,那马长嘶一声,四蹄生风,闪电一般向前窜。仲烈有些害怕,死揪住马鬃,闭了眼爬在马背上,只听耳边呼呼风响。不知到了什么地方,忽然觉得身上凉飕飕的,便抬起头来打量,不料正碰到崖边的酸枣丛上,“嘶啦”一声,衣服裤子挂了个稀烂。仲烈一看,暗暗叫苦,他想:“这赤身露体的样子,怎能站在百姓面前为君呢?”只好坐在路旁生气。最后他狠狠地咒骂道:“该死的酸枣树,我要你绝种!”从此,发鸠山所有的酸枣树就都死了。
  老三季雷骑一匹骒骡,急匆匆顺北路前往。那骡子起初健步如飞,翻山越岭,很快就过了太岳山主峰。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越走越慢。季雷发了火,“啪啪”就是两鞭。谁知道那骡子干脆卧下不走了。不大一会儿,生下一头死骡驹。季雷知道没法再走了,只好拿死骡驹出气,他一边打一边骂:“看你骡子以后再敢下!”从此以后,骡子就再不能下驹了,只好借马或驴来传宗接代。
  仲烈、季雷困在半路上的时候,老大丹朱正在南路受罪。他背着料豆、麻种和谷种,沉甸甸的,还带着几天的干粮,赶了一头怀孕的大母猪,又不敢快走,磨磨蹭蹭一天不过走二三十里。半路上打尖没店,晚上投宿没村,全是荒山野岭。一路上自己不吃,先做猪食,拔野菜、捋草籽,搭配着那点料豆支撑。到了晚间,山林里狼嗥虎啸,丹朱不敢大意,常常点着篝火,整夜不敢合眼。好容易走到沁河边上,正赶上发大水,水急浪高,涉不过去,只好在西岸停下来。整整三天,他用树枝和野藤编了个筏子,把母猪、料豆、谷种都安排在筏子上,自己下水推了筏子向东岸游。看看到了河当中,一个浪头打过来,筏子一摇晃,猪惊了,站起来就跑,木筏稳不住,一下子翻了个底朝天。亏了母猪会浮水,慢慢游向了东岸。可丹朱上岸后一看,干粮、料豆全被水冲走,好在麻种谷种还在,可都浸湿了。再看那母猪,水淋淋的正在发抖。因为没了火种不能取暖,丹朱就脱下自己的麻布长衫,拧干了水,给母猪擦了一遍,又把种籽摊开凉在石头上,自己光着脊梁在一旁赶鸟雀。
  第二天,晒干了种籽,给母猪找来些野果吃了,继续赶路。丹朱忽然觉得身上发起冷来,起初以为是没吃上东西,不抗寒,过了一会儿浑身滚烫,发起高烧来,这才觉得事情有些不好。丹朱想:“坏了,打摆子了,我得趁还有力气的时候,加劲往前赶路,要不,倒在路上,见不到上党百姓,岂不误了大事?”于是,他就咬紧牙关,轰着猪急忙赶路。
  这样又坚持了几天,丹朱每天只把给猪吃的野果挑几个吃,又发高烧,身子就越来越支撑不住了。这天,丹朱挣扎着又走了一程,迎面一座高高的山岭挡住了去路。丹朱咬着牙,牵着猪就往山上爬,喘一阵爬几步,爬几步喘一阵,最后终于到了岭巅。向下一看,近处是一片小山梁,远处白云底下是一带开阔的平原,其间漳河、岚河两条大河隐约可见;向西北望去,郁郁葱葱一带崇山峻岭,无疑那就是发鸠山了。丹朱看着看着,高兴得热泪夺眶而出。他拼着全身力气喊了一声:“到啦!”就倒在山顶上。据说他的热泪从山顶慢慢流下来,冲开的河谷变成了两条河流,岭南的一支成为沁河,汇入了黄河;岭北的一支成为漳河,汇入了海河。这就是今天的南北丹河。
  当丹朱兄弟三人分路前来上党的消息传到当地时,百姓们就分头寻找,终于在这座山岭上找到了丹朱,他已经死了。但是睁着双眼,面带微笑,左手腕上缠着绳子,绳子那头拴着那头临产的母猪;右手旁边一字排着几个口袋,装着谷种、麻种和其他作物种籽;地面上画着一个图形,有漳河、岚水,距两水相等的地方是一座城池,向东在二河交汇处画了握在一起的两只手;城外田野上还画着纵横成排的林带。
  人们流着热泪接受了丹朱的珍贵礼物,把他就近安葬在山头上———后来这山就取名丹朱岭。按照他的遗愿在漳岚二水间修筑了城池,为了纪念他,就取名“长子”———因为丹朱是尧王的长子。又按他的指引,和潞戎订了盟,友好相处,共同播下丹朱带来的种籽,繁殖了小猪,发展起农业来,后来就育成了全国闻名的“潞麻”和“长子猪”。(此神话流传于长子县一带)

[ 此帖被房明毓在2010-09-06 00:40重新编辑 ]
4条评分
房杰 房星 +20 - 2010-09-08
房效冬 房星 +10 感谢付出 2010-09-06
房照靖 房星 +10 优秀文章 2010-09-06
房炳林 房星 +20 感谢付出 2010-09-06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离线房炳林
踏雪寻梅偶入林园亭小坐遇花神寒枝秀蕾嫣然笑霜蕊红颜婉转颦

发帖
9503
房星
1945425
威望
28588
贡献值
17277
交易币
67068
辈分排序
景、国、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9-06
谢谢明毓兄的辛苦付出,你整理得可真不少,注意身体哟!
房氏勋业起盛唐,溯源追流一脉香。赖有先祖扶帝国,敢叫世贤遍诸邦。宜商宜学展奇才,亦文亦武留华芳。
离线房照靖

发帖
3236
房星
2403
威望
726971
贡献值
3506
交易币
1142438299
辈分排序
十五代始辈份为: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桂树培青,象长脉久,基业永兴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9-06
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和你说的差不多,别的姓氏在这地方也和咱们风俗差不多!
我姓房我自豪
离线房效冬
房氏男儿当自强,效力国家敢担当。冬去春来争进取,行走天下耀祖光。

发帖
2881
房星
4678
威望
2240
贡献值
312
交易币
1562
辈分排序
辈分正在考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9-06
“丹朱送宝”我喜欢,只是结局有点凄惨。能有个很好的结局就更完美了,呵呵
清河世泽  凌阁家声  QQ:1318743115
离线房家小辉
山东齐河 房氏家族23世孙 良字辈
发帖
174
房星
8143
威望
18
贡献值
14
交易币
210
辈分排序
昭锡承嘉若,伯(bai)良懋念从;在修俊安祥,有德树荣光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0-16
      丹朱到底是老大还是老二?我记得很久以前好像看过一篇古文,丹朱是老二,老大早亡了 ,并且尧认为他“不肖”才没有把位子传给他……
是这么回事吗 ?在我的脑子里有点这种印象,不知道对还是错
qq:792020465。喜欢历史、街舞、Chinese hip-hop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0-16
回 4楼(房家小辉) 的帖子
丹朱,帝尧子。相传,尧有10子2女。嫡长子为丹朱,排行老二;庶子9人,分别是监明、开明、启明、胤明、觉明、卧明、晦明、源明、少康;庶女:娥皇、女英。《世本•帝系篇》(清张澍稡集补注本)云:“尧取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

《中華姓氏源流通譜》记载:
少典氏第十六代、黃帝第五代堯:張字輩。
妣富宜氏,生丹朱、源明(劉姓始祖。)
朱之兄考監明,先死,朱之弟九,其封于留者為留氏、劉氏。


——即是说,丹朱公嫡传为长,排行为二。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离线房物通

发帖
352
房星
2900
威望
1893
贡献值
4
交易币
420915843
辈分排序
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6-03
“丹朱送宝”我喜欢,只是结局有点凄惨。能有个很好的结局就更完美了,呵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