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历史人物】剿匪团总房聿让 --]

房氏文化、房氏网、中华房氏网、天下无二房、房氏宗亲网、房氏、房姓 -> 历代房氏名人 -> 【历史人物】剿匪团总房聿让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admin 2018-04-23 18:08

【历史人物】剿匪团总房聿让

剿匪团总房聿让
     ( 冰涵整理、房立明提供)
[attachment=30273][attachment=30274]
房聿让(1875.10.23——1928.1.22),山东省沂源县大张庄镇东唐庄村人,出身贫苦,排行老二。他自幼聪明好学,十几岁时,就外出谋生,并掌握了一独门技能,就是以柴草灰浸泡制成柴碱。他肩挑席筐,每天走街串巷收买草灰,而后浸泡,再后到集市售卖,百姓用此洗衣刷碗。他还开荒种地,并进入私塾识文断字,不到二十岁便在人才济济的张庄街站稳了脚跟。
他个头不高,衣着朴素,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乡人相见而谦恭避让。亦有私塾先生云:房聿让习尚清虚,无争计之心。地偏,鲜有来者,来者,皆获慕心,而闻其以浴风斋、听雨轩、赏月阁、观雪亭名其舍者,无不感念四季,而清风盈怀,生之敬也。归者如是说,余记之。其后,很多逃荒的穷人慕名而来,在他的帮扶下,均在张庄街安家落户。
民国时期,盗贼蜂起,匪患猖獗,到处烧杀掳掠,沂蒙乡民村村深受其害。当地人称之为光棍世(即土匪兵燹的年代)。父老乡亲自然对土匪深恶痛绝,便编出响遍整个沂蒙山的一首歌谣来:“江山待要倒,人人看着快枪好。那晌的快枪没一杆,那晌的光棍没一点;这晌的快枪多,这晌的光棍成了窝。”
沂蒙土匪鱼龙混杂,是三教九流地痞流氓的杂烩,主要有刘黑七和陈三坎股匪,个个手沾平民鲜血。他们既杀富,更祸贫。见庄就攻,见东西就抢,沉的不要碾和磨,轻的不沾绣花针。
耄耋老人回忆,散匪都是当地人,更让人防不胜防。只要你出门,即使沾亲带故的熟人,他也显得分外亲热,拉着手拉着呱,一到僻静处,那人就说:“大哥,我磕磕鞋里的土。”转眼一弯腰,就掏出枪来,冲你嘿嘿一笑,你就被绑票了。钱不够或拿不出赎金,期限一过,立马撕票。有时家里连尸首都找不着。大股土匪又有不同,聚众执枪围村,传信勒索上交大洋、煎饼。一旦不拿,就攻打村庄,见屋就烧,见人就杀,浑同蝗虫似的肆虐于沂蒙大地。多股土匪,你方去吧我登场,那是群魔乱舞的混乱交杂。一向平静富庶的大张庄街自然就成了土匪眼里的“肥肉”。
乱世出英雄,1912年,见多识广、公正端肃的房聿让理所当然地被乡绅推举为头人,各村自卫队也自带枪弹纷纷投靠他,周边山民也陆续前来避匪。他组织训练民众,日夜轮值巡守村庄,并率领民众修筑围子,以避匪害。围子以四门(东南西北)弓字型发玄修门,门宽可供10人并排进出,二层两间上房,四周天井,四门之间筑有十二个小岗搂,均是二层,上层修一间大房带有小 天井,均有三至五层射击孔,围墙高一丈六尺,墙宽1.5米,墙内筑有五至六米宽的土路,高有八尺,可供守兵流动观察。围墙筑有三至五层射击孔,不同角度可杀各方来敌。庄南面靠大河,筑丈高石墙,顶层筑黑砖墙六尺,东西北靠汉地,筑六尺石墙基,一丈高的三合土打墙非常坚固,围墙外挖有一丈五尺宽的围壕,水深两米,水中养鱼,一有风吹草动,众乡亲就随机进庄避难。土匪多次来袭,围墙犹如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土匪自然望而生畏。
房聿让还主动出击土匪,撒网围剿,定点清除,一些恶贯满盈的散匪也便不死即降,少许残匪也整日东躲西藏,不久便肃清了本乡匪患,外乡土匪也不敢轻易进犯,周围治安明显好转。但围墙确曾经历过铁血考验,
悍匪刘黑七就曾打过主意,派使进庄要求借道过街,来使进入南门,但见街上店铺林立,物华天宝,车水马龙,人来熙往,秩序井然,就暗赞房聿让治理有方。此时,就有两名守卫肩扛土枪前来报告:东门平安无事。出门后,东守卫把土枪递给两名北守卫,须臾,北守卫即来报告:北门一切正常。
来使喜出望外,自以为大功告成,随即快马加鞭驰报刘黑七:房聿让答应借道,而且街上兵力空虚。刘黑七自然喜出望外,认为赫赫有名的张庄街马上就要唾手可得了。随即群匪突袭,但围墙上蓦地冒出许多的壮士严阵以待,还有的就是妇孺老幼摇旗呐喊,乱石、滚木噼里啪啦,随即匪兵也就人头乱滚了;接着火炮洋枪轰轰隆隆,土匪便屁滚尿流,落荒而逃了。
原来,这是房聿让故意示弱的计谋,老谋深算的他怎会轻易上刘黑七的贼当?须知蒙阴坡里街就是刘黑七冒用假途伐虢之计攻破的,他早已察觉了异常,以此打了土匪一个措手不及。刘黑七惨败后,沮丧地说:“铁打的坦埠(坦埠镇,固若金汤,无法攻破),纸糊的坡(坡里街,轻易得手,不打而破),张庄街就是那马蜂窝(群狼上身,众志成城)。”
1913年夏末秋初,蔡锷将军进京途中,获悉了房聿让的剿匪事迹,随即取道沂蒙山区,特意造访大张庄,参观了围子,两人彻夜畅谈。蔡锷将军亲自指导剿匪,提出作战要做到“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牢牢把握战场主动权,方能克敌制胜。他还要求把目光放远,发挥山东承接南北的地理优势,发展壮大队伍,南北呼应,共除匪患。短暂停留后,将军旋即北上,临别之际,亲笔手书“忠淤为民”四字赠与房聿让。
如今故人已去,围子破败,但尚存八尺石墙,阻挡庄南河水,守护村庄安全。乡民一代代耳提面命,感恩房老:如若没他,也便没有围子,土匪就可肆虐猖狂;如若没有石墙,村庄也会毁于洪水。
房聿让后升至蒙阴县保卫团团总兼大张庄区区长,后被省政府晋升济青泰沂联防团副指挥,省长公署赏三等奖章并二等蓝色奖章。先生身后,民众自发将蔡锷手书的“忠淤为民”四字刻碑铭记,以彰忠勇。至今南门里,还有百姓所立5块石碑,其一是,房聿让(房二公),拥於群众。

房立明沂源 2018-04-24 14:03
谢谢小保上传!!!至今大部分围墙保存完好!!!

房立明沂源 2018-04-24 14:04
铁打的坦埠,纸糊的坡,张庄街就是那马蜂窝。


查看完整版本: [-- 【历史人物】剿匪团总房聿让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135003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