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2阅读
  • 3回复

人力枢纽造名相—房玄龄(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12-16
[唐宋征文]人力枢纽造名相—房玄龄
退役新兵 发帖于: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08-4-13 9:40:09
来源: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687270e54f72567809a5228c3933fcf331d5c053ba2fd27351770d3c07e6207ad4f4bed84356537747af1c4969c0f80fbc42738f956230118913062c468d8dc4755d656974d9daa0e96cde74395b9d2a2c82559dd22756df1f39c290403cb1fe76542f4d19b5f645807c9e927648f4e012f885431a14689f7436f10f586ca5d3cd45ba4766695b834c02961b604d76c0c2534b73cb41f215227e13f3089462a70e5fc5c973d084334c14e&p=9c7ec64ad3934eaf5da6d33c495f&user=baidu

对于房玄龄的评价,我认为人力枢纽最适合不过了。当时人力资源也只是存在于少数人中间,在古时,人力资源被称呼为御臣之道,而以用人而功成名就的人也不少,但是相比之下就要比“文功”“武治”的数量就会少很多。在房玄龄的那个时期,也就他一人。长孙无忌用的人大部分都是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杜如晦死的早,并且他这个有缺陷,对大范围内讲效果甚微。魏征只负责谏,不负责其他事项。三个人里,有两个就是经过房玄龄这个“人力枢纽”才成名的。历史上房玄龄的功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用人、二善谋、三定制。唐朝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继承了隋朝的政治遗产,而人才则是最显著的体现,在唐朝初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人物,大多如此,杜如晦如此,房玄龄亦如此。后人总拿杜如晦与房玄龄相提并论,虽两人同属前朝政治遗产,但是也有所区别。
房谋杜断的形成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是隋朝著名的官吏,而其著名的原因并不是家族显赫,也不是因为位高权重,却是在那个时候最为难得的为官清廉。当时居然给评了个天下第一,可见其的德行还是十分优秀的,并且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可见其父对于孩子的教育取向是注重清白,而不在于富贵。这样造就了房玄龄是李世民早期部下里为数不多的“德才兼备”的人。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老”,就是对人才的早年对其以后的影响而说的,房玄龄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籓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这句话却给房玄龄以后所面临的问题带来了伏笔,但是其少年时对国家时局的洞察,更是其才能的表现。结合上他未来的好搭档杜如晦,就会发现两人相同之下又有不同,“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而房玄龄是“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同样都是聪一个是重在“悟”,一个重在“敏”,一个好谈“文史”,一个博览“经史”。形容两个人的四个字里就有两个是相同的,从理论上说,房玄龄与杜如晦的相同度为50%,而异同度也是50%。从两个不同的字能够看出杜如晦的家庭条件要比房玄龄差许多,“悟”更多的是表达后天的理解能力,而“敏”则是表达先天的对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所以这也决定了“房谋杜断”的形成。同时,两人对知识的获得也有区别,杜如晦对知识的获得比较低,因为经的级别在文之上,所以获得的知识也有个多少之分,在结合上前面的形容词好谈与博览,更加促成“房谋杜断”。
除了早期不同环境的因素之外,两个人性格上的因素也起着决定性作用。房玄龄这个的德行非常好,可是他总是迁就别人,所以养成了一个比较柔弱的性格,例如他怕老婆就是如此。而杜如晦这个人的德行不怎么好,能够突破道德锁链,所以往往能够甄别出让对方意想不到的计策,当然房玄龄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把决策权让给了杜如晦。加之其性格当中隐藏的柔弱,害怕承担责任,所以只负责谋划,成功有功劳,失败不负担。有人说房玄龄与杜如晦的组合是偏才的组合,其实并不然,谋而后断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并不是两个人就原本擅长各自的分工,只是两个人的德与才之间相互的悬殊,有一句话表达就是“谋万全者必虑万忧,定千均者必承千斤。”房玄龄要做的是考虑周全,可是他的承受压力能力不是不好,只是其性格当中隐藏些许柔弱,并且于退让结合,所以就形成了固定模式。就如同足球场上的边路选手,左右都可以,只是固定了一面以后,就更容易发挥罢了,省略了一个需要自己负责的事项,就会更专注于自己现在的本职工。当时是实行“三省六部制”,而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中间环节由皇帝亲知御批,之后交由尚书省执行。而房玄龄在贞观朝初期担任的是中书令,之后担任门下省侍中,随后又拜为尚书省左仆射。这就能够看出他并不只是在行策划,只不过在他与杜如晦的这个组合当中,为了强调杜如晦的辨别能力,所以刻意强化了房玄龄的策划能力。而他的搭档组合又不单是杜如晦一个人,还有他与魏征的组合,同时能够看出他的“谏”。只不过在这个组合的形成期内把他俩的表现力强化,而又把整体才能忽略一部分,所以才会形成房谋杜断的,不过这却是无法掩盖房玄龄的真实才干的。根据隋朝著名人才鉴赏家高孝基的话“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如果结合上对杜如晦的评价就能够看出,一个是“国器”,一个是“栋梁”,这也与其早年的经历相互应证。
人力枢纽造名相
房玄龄的最重要的是他的用人,他的策划他虽然是核心人物,可并不是关键人物,而他的“谏”也是如此,他制定制度也是如此,都有别人参与,可是他的用人却是单独完整的,如果没有他的话,那么也就没有杜如晦与魏征这样的人才了。看看房玄龄前后的人力枢纽,前有萧何,后有狄仁杰,都是有名的宰相,暂且不说几个人的政治才能如何,就凭其三人用人就能够成为名相,不能不说人力枢纽造名相。而综观三个人的时代虽然不同,但是背景却是相同的,都是处在开国时期,萧何是汉初,房玄龄是唐初,而狄仁杰则是周初。而改朝换代则会出现权力真空,这样有提供不少的就业岗位,而这个时期必然至少有官职两个任期,第一任期内无法全部达标(追求人才宁缺毋滥只是在人才饱和才会做的),所以会延续一个任期在第二任期内完成,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房玄龄所处的时期恰好如此,既处在开国初期,又处在改朝换代,所以他做人力枢纽有两个时期,一个是跟随李世民的创业初期,这个时期有岗位没人才,所以会有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但杜如晦是属于一个偶然,当时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幕府实施了清洗,杜如晦是这个才“上位”的,这是第一个时期。而在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之后,这个时候就需要把朝廷内的岗位重新洗牌,以建立自己的机构,这是第二个时期。而在正常运转之后,要定期对通知机构输入新鲜血液,这是第三个时期。下面就具体说说在这三个时期当中,房玄龄不可磨灭的作用。
第一时期
这个时期是李唐王朝的创业初期,李家虽然是大家族,可是却无法提供更多的人才来满足地盘的扩充,岗位多了,可是人才却少了。西汉末年王莽能够取代汉朝,就是因为当时王家的人才遍布朝廷各个角落,所以能够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获得最高统治权,这个时候就能够看出李家起兵还是比较仓促的。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地盘提供就业者。所以早期的唐朝充斥着大量的降将,而李渊这个人又对这些人不感冒,所以房玄龄就拉拢这些人,给秦王做幕僚。这些人投降容易,忠诚度就成了大问题,要有一个能够震慑住他们的人,而这个人非房玄龄莫属,有句话叫以德服人,同时“德”也是一把双刃剑,能够让别人信服,也能够震慑别人。当时房玄龄作为人力枢纽的重要功绩就是“统战”工作做的十分出色。去战俘营挖人才,找这些阶下囚谈话,这些人能够成为李世民的幕僚,完全是凭借房玄龄一个人,先与这些阶下囚谈话,用情感攻势打开一个突破口,然后在通过自己的主子李世民去向李渊要求赦免这些人,让他们带罪立功。如果说在贞观朝的功臣是在“玄武门”事变当中有所贡献的话,那么为李世民制造“玄武门”的第一功臣就是房玄龄。中国传统就是“立长为嫡”,可偏偏李世民是老二,处在中间位置,即使做的再出色,必然也无法当上国家最高元首,而李世民的才能让房玄龄深深的折服了,他认为继承人之间的皇位之争是动摇国家政权的重要因素,并且那样会牵连到无辜的百姓,而且他这个人接受的思想是“执政为民”,如果选择中立的话,那不是他的作为,他就希望能够凭借人才的压倒性优势避免国家动荡,可是却更加招致了皇位继承人争斗的白热化。可是其本意却是为了避免百姓面临战火第一线,力争把伤亡缩小到最小,这一点是与长孙无忌与杜如晦等人有本质上的区别。
他在事变之前就对长孙无忌说:“今嫌隙已成,祸机将发,天下忷忷,人怀异志。变端一作,大乱必兴,非直祸及府朝,正恐倾危社稷。此之际会,安可不深思也!仆有愚计,莫若遵周公之事,外宁区夏,内安宗社,申孝养之礼。古人有云‘为国者不顾小节’,此之谓欤。孰若家国沦亡、身名俱灭乎?”话说的很明确,为了国家,个人得失算的了什么,他对长孙无忌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让以长孙无忌为他与杜如晦的“晓之以理”之前以情感攻势撕开防线。看一个人的重要性就要看在重要事件的时候是否可以短缺他,如果说“玄武五功臣”不可缺少的人物,我认为五个人分工不同,所以都不能缺少,但是在事情的三个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只能是房玄龄。而更何况杜如晦是他的搭档呢?如果把功劳分成五份的话,那么“文学馆十八学士”的两大坐班主任至少占五分之三,而若在细分,房玄龄至少一人独占五分之二。原因就是他对于这个事件,很早就开始做地下工作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第一时期的人力枢纽所致。
第二时期
这个时期相比第一时期,就会觉得这个时期是排除异己,稳固政权的时期。房玄龄多次介绍李世民的亲自指示,例如“官在得人,不在员多。”“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第一句话是说了,官员的遗照时期划分为两种,官是指自己人,而员则是非自己人,所以就是要说,重要的是把自己人都推上去,而不要给不是自己人制造就业岗位。第二句话是对内部人员开始“廉正道德建设”,善是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擅长,是指工作能力;另一个是善行,是指道德考核。所以经过唐太宗的指示,房玄龄的贯彻落实,唐朝中央部门的文武官员在经过“简政”之后,臃肿的行政机构一下就显得苗条了许多。魏征就是这个时期的偶然人物,原本李世民的集团当中就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归降派”了,可是魏征这个人的能力与德行实在太出色了,所以在宫廷当中上演了一出红白脸大戏,最后魏征留任新政府当中。
房玄龄这个人究竟是为君还是为民,我倾向于为民,我觉得他是以为君为中介,以为民为目的。而他对唐朝的振兴农业起到了很大的重用,采取了一系列《均田令》、《水部式》、《租庸调法》、《缓力役诏》等修养生息的政策,虽然他的才能有许多,不过都无法摆脱他幼时的经史之类的范围,可是其做为人力枢纽却是贡献相当大的,被誉为“唐之萧何”,这句话是在贞观十九年(645)春,唐太宗执意亲自远征高丽,他命房玄龄留守京师,委以重任,对他说:“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而萧何的功绩恰恰是其作为刘邦的人力枢纽造就的,房玄龄也是如此,可是房玄龄却有与萧何有个不同,萧何是军政诸多人才都做了甄别,而房玄龄是以杜如晦与魏征等文人为主。不得不说一句,一个人的阶级立场决定着他的一生,作为人力枢纽,本身的起点地位越是卑微,就容易给人才这一特殊就业人群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1条评分
房炳林 房星 +10 感谢付出 2009-12-19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离线房炳林
踏雪寻梅偶入林园亭小坐遇花神寒枝秀蕾嫣然笑霜蕊红颜婉转颦

发帖
9503
房星
1945425
威望
28588
贡献值
17277
交易币
67068
辈分排序
景、国、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2-16
一用人、二善谋、三定制此三点是玄龄公对唐朝的最大贡献耳!
房氏勋业起盛唐,溯源追流一脉香。赖有先祖扶帝国,敢叫世贤遍诸邦。宜商宜学展奇才,亦文亦武留华芳。
离线房炳林
踏雪寻梅偶入林园亭小坐遇花神寒枝秀蕾嫣然笑霜蕊红颜婉转颦

发帖
9503
房星
1945425
威望
28588
贡献值
17277
交易币
67068
辈分排序
景、国、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12-16
感谢明毓兄的辛苦,对一代先贤,有了有益的补充!
房氏勋业起盛唐,溯源追流一脉香。赖有先祖扶帝国,敢叫世贤遍诸邦。宜商宜学展奇才,亦文亦武留华芳。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12-17
回 2楼(房炳林) 的帖子
我只是转转帖子而已。借别人之口说我们想说之话,借别人之笔歌颂我们的祖先,比我们自己赞美我们的祖先,其效果迥然不同。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