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联合国家中药管理局发布的预防“甲型 H1N1”流感方子:
儿童预防
藿香1袋(6g)、苏叶1袋(6g)、金银花1袋(10g)、生山楂1袋(10g)
煎服方法:每日1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具有清热消滞功能,适用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成人药物预防
1、太子参1袋(10g)、苏叶1袋(6g)、黄芩1袋(10g)、牛蒡子1袋(10g)
煎服方法:每日1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
专家解析:适用于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2、大青叶1袋(5g)、紫草1袋(5g)、生甘草2袋(5g)
煎服方法:每日1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
专家解析:具有解毒清热功能,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3、桑叶1袋(10g)、白茅根1袋(15g)、金银花1袋(12g)
煎服方法:每日1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
专家解析:此方案适用人群包括: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4、、苏叶1袋(10g)、佩兰1袋(10g)、陈皮2袋(10g)
煎服方法:每日1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
专家解析:此方案适用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3—5剂。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预防“甲型 H1N1”流感方子:
桑叶1袋(12克)、菊花1袋(12克)、北杏仁1袋(10克)、枇杷叶2袋(12克)、葛根1袋(15克)、生薏仁1袋(15克)、芦根1袋(15克)、桔梗1袋(12克)、连翘1袋(12克)、大青叶1袋(15克)、金银花1袋(12克)、甘草2袋(6克)
深圳市卫生局1号方
葛根1袋(15克)、黄芩1袋(10克)、藿香1袋(10克)、生薏仁1袋(10克)、生甘草2袋(5克)
功效:清热化湿,透表达邪。
用法:每日1剂,连服3日。小儿酌减。孕妇、脾胃虚寒者遵医嘱。
适应人群:体质壮实或平素烟酒过度的人群。
深圳市卫生局2号方
黄芪2袋(20克)、防风1袋(10克)、白术2袋(10克)、金银花1袋(10克)、生甘草2袋(5克)
功效:寓清于补,防止苦寒伤中,并借宣发之品,振奋卫阳,抵御外邪
用法:每日1剂,连服3日。小儿酌减,孕妇、脾胃虚寒者遵医嘱。
适应人群:体质虚弱或自汗易感冒的人群。
注:以上剂量为成人1日剂量
药方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防治SARS和人禽流感研究的专家根据湖南“阴冷潮湿”的气候特点及湖南人的体质,发布预防“甲型 H1N1”流感方子:
金银花3袋(30克)、连翘1袋(10克)、柴胡2袋(10克)、葛根1袋(15克)、菊花1袋(10克)、橘梗1袋(6克)、大青叶1袋(10克)、枳壳2袋(10克)、薄荷1袋(6克)、升麻1袋(3克)、茯苓1袋(15克)、藿香1袋(10克)、甘草2袋(6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预防“甲型 H1N1”流感方子:
正常体质人群的口服汤药“华西ⅠA号”:
黄芩1袋(15g) 藿香1袋(10克) 板蓝根1袋(15g)鱼腥草2袋(20g) 甘草1袋(4g)
每日口服两次,早晚各一次
较弱体质人群的口服汤药“华西ⅠB号”:
黄芪2袋(20g) 防风1袋(15g) 黄芩1袋(15g) 藿香1袋(10克) 板蓝根1袋(15g) 甘草1袋(4g)
每日口服两次,早晚各一次
针对公共场所喷洒消毒的“华西ⅠC号”:
贯众5袋(30g) 艾叶3袋(30g) 薄荷2袋(15g)
加入1000ml开水搅匀,然后将汤药用喷洒器在公共场所喷洒消毒用,每日可喷洒数次,根据人群密集程度确定。
山东省卫生厅发布《山东省中医药预防甲型 H1N1流感技术指南(2009版)》,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山东地域特点及不同人群,由专家给出中药配方预防方法,配方如下:
配方1(适合平素体健者):
金银花1袋、北沙参1袋、薏苡仁1袋、藿香1袋、防风1袋、甘草2袋
用 法:温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3剂。
注 意: 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
配方2(适合平素体弱者):
黄芪1袋、白术1袋、防风1袋、北沙参1袋、炙甘草2袋
用 法:温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3剂。
注 意: 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
配方3(适合嗜烟酒者):
葛根1袋、薏苡仁1袋、黄芩1袋、大青叶1袋、甘草2袋
用 法:温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3剂。
注 意: 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