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左右分栏
统计排行
会员列表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社区服务
版主申请
银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搜索
每天签到红包
帮助
时时抢红包
下拉
用户名
UID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论坛
我的空间
房氏网农牧场
房氏网专用图片处理软件
天地一房 房氏会歌
帖子
日志
用户
版块
群组
帖子
搜索
热搜:
结婚
母婴
phpwind
168hs
linkxmas2011
newyear
pw75moon
纪念日
水墨江南
房氏文化、房氏网、中华房氏网、天下无二房、房氏宗亲网、房氏、房姓
>
华东房氏俱乐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
即墨北阡贝丘遗址证青岛人类文明史达7000年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5521
阅读
4
回复
即墨北阡贝丘遗址证青岛人类文明史达7000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房自正
UID:724
注册时间
2009-06-04
最后登录
2009-07-23
在线时间
12小时
发帖
11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房星
6386
威望
14
贡献值
13
交易币
211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房家书童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发帖
11
房星
6386
威望
14
贡献值
13
交易币
211
辈分排序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6-20
中广网青岛6月11日消息 以往谈及青岛周边历史文明的时候,人们大多将距今5000年前后的胶州三里河遗址作为一个较早的坐标。但是日前,由山东大学考古系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即墨市金口镇北阡贝丘遗址进行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却将这个数字改写了。在这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各种文物如陶器、石器、骨器和大量的贝壳等,也出土了进入历史时期的西周和春秋阶段的文物。在即将结束考古工作时又出土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代表北辛文化时期的文物标本,超越了考古工作人员将文化时期设定为大汶口文化早期的设想,这种迭压打破关系让北阡贝丘遗址变得复杂,青岛的人类文明史也由此前推了2000年。近日,记者走进北阡,跟随考古队员一起探寻至今6000-7000多年前的历史,
寻找
青岛早期人类文明的足迹。
考古现场直击
考古发现之一
灰坑、柱洞、台阶痕迹清晰可见
文化层第七层出土陶片、骨针
关键词:房屋、灰坑、陶片、骨针
在即墨市金口镇北阡村后的一片麦地中,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发掘工作的人员。他们当中,既有山东大学考古系老师、专家,也有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记者看到,考古现场被分成了大小为4×4平方米的14个探方,每个探方间都由宽一米的横梁隔开,考古人员则在探方中进行发掘工作。
在考古现场探方四周的墙壁上,考古人员画了几条线,把墙壁分为七层。“这是根据土质结构以及出土文物进行的时代分期,最上面的这几十厘米是耕土层,从耕土层往下就是文化层,文物古迹就包含在文化层中。最靠近耕土层的是历史年代近的,越往下历史年代越久远,当发掘到原生土也就是人类没有活动过的土壤时,便要停止发掘。”山东大学考古系博士王芬向记者解释了分层的原因。
“看到探方底部的圆孔了吗?它们就是柱洞,古人曾经在这里建筑过房子,那边还留有明显的台阶痕迹。知道依据地势造房子,说明在那个时候人们的建筑水平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王芬说,“在房屋周围还有些大小不一的坑就是灰坑,古人用来处理垃圾等废弃物,再次证明了古人已经知道将居住区和生活垃圾分开。”
在第七层除了发现大量的灰坑、柱洞外,还出土了大量陶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基本能够反映6000多年前的居民生活中用于缝制兽皮等衣物的“骨针”。据王芬介绍说,出土的“骨针”经初步鉴定大约是大汶口文化新时器早期时代的,距今约6000多年历史。至于出土的陶器碎片,王芬认为可以复原成器物,并且有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多为手制。晚期才出现轮制,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黑陶和白陶也占一定比例。器形除平底器、三足器和圈足器相当普遍外,带嘴和带流的器物多见。纹饰有篮纹、弦纹、划纹、圆圈纹、弧线三角纹及附加堆纹等。这次尤其珍贵的是出土了彩陶,上面有一定的图像刻文,是研究我国文字起源的重要资料。”
考古发现之二
巨型海蛎子距今已6000年
6000多年前北阡是海滩
关键词:巨型海蛎子壳
“呀,这么大的海蛎子壳。”随着一声欢呼,所有人的目光都定格在了一个体形巨大的海蛎子壳上:经过几千年的掩埋这个海蛎子壳保存完整,但是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都是现在的几十倍,人用四个手掌都盖不过来。
“这个海蛎子壳是在第几层出土的?”一直沉默的青岛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林玉海开口了。当他得知是来自第七层时,立刻兴奋起来,也向记者解说了贝丘遗址的分布以及名称来历:“贝丘遗址是生活在沿海的人们,通过捕捞获取食物,经过常年积累,遗留下人们食用过的鱼骨、贝壳等遗物,从而形成包含大量贝壳的堆积,是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对贝丘遗址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弄清该遗址所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序列,还能从其自身文化因素特别是贝壳种类的变化了解沿海、沿湖及沿江地貌和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林玉海说,“我国的贝丘遗址集中分布在北起辽东半岛,南至两广及云南诸省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袁靖领导的课题组,通过系统的环境考古调查,对胶东半岛地区的贝丘遗址进行了环境考古学研究。确认了该地区贝丘遗址延续时间大约在距今7000-5500年。并认为当时在贝丘遗址生活的人获取肉食资源的生存活动应该包括捞贝、捕鱼、狩猎和家畜等几种。同时认为胶东半岛贝丘遗址消亡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开始变化以外,随着农耕方式的推广,当地的人逐渐放弃了采集、捕捞的习惯,而开始从事一种新的生存活动方式,也是其消亡的重要原因。”
“6000多年前,我们现在所在的这里曾经是海滩或者沿岸,人们在海边捕捉贝类,吃完后随手把壳仍在了原地。几千年过去了,陆地往外扩张了5公里,这里终于变成了耕地。”林玉海看着手中的海蛎子壳,颇有感慨地说,“以前人类可以捕捉到这么大的海蛎子,那时候无论是狩猎还是捕捞都会有不少收获,可以说是丰衣足食,资源充足质量又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多,资源越来越少,海蛎子也变得越来越小了,保护自然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也就在此了。”
考古发现之三
多人二次合葬墓在北阡现身
二次合葬墓揭示大汶口早期文化
关键词:多人二次合葬墓
据首先发现二次合葬墓的李先生介绍,5月4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样用小铲子刮掉探房中的土层,咔嚓一声,一个巴掌大小的圆形骨骼表面露了出来。“这是一块颅骨骨骸!”他立即叫来附近的考古工作者,大家屏住呼吸用小竹签小心地将附近的土层慢慢刮开,发现这块颅骨旁边还有其他骸骨,而且越向旁边挖发现的骸骨越多。最后,一座10多人的合葬墓出现在大家面前。经过相关专家的鉴定,这座墓距今已有6100年的历史,并且这些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属于同一家族的人。
据林玉海介绍,在北阡遗址已经发现了40多座墓葬,并且全部都是二次葬墓。“二次合葬墓的发现十分重要。二次葬又称‘捡骨葬’,是在对死者进行第一次埋葬的基础上,捡取主要骨骼进行第二次埋葬,这次发现的二次葬仅有一处单人二次葬,大部分为多人二次合葬。在目前发现的40多座二次葬中,有的共有26个个体,整个墓葬以一两个个体为中心,其他个体在外围环绕一周,呈现出向心型的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在目前国内发现的二次合葬墓中比较少见。另外还有若干墓主呈现出上下叠压的分层埋葬方式。一个遗址中非常集中地出现这种极具时代特色的特殊埋葬方式,并且发现的全部墓葬均为二次合葬,这在胶东半岛乃至黄河和淮河下游地区尚属首次。”国内著名考古学者,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激动地告诉记者。
“二次合葬墓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画卷:在大汶口文化早期,人们没有阶级、没有贫富之分,财产为公共所有,大家身份平等地生活在一起,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一个氏族。后来有的氏族首领死了,就会把同氏族先前去世的人的主要遗骨挖出来,与自己再葬在一起,这充分显示了氏族内部紧密的血缘关系。并且随葬品也特别少,在一定层面上也说明了氏族公社时期没有贫富差距。” 林玉海根据二次合葬墓向记者还原了当初氏族生活的画面。
考古发现之四
周代文化堆积在北阡也被发现
墓葬里出土大量铜器与陶器
关键词:周代文化堆积
除了二次合葬墓外,在发掘区的南部还发现了周代的文化堆积,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等人工制品。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发掘区东北部,还发现了一座面积约10平方米的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墓葬。葬具为一棺一椁,随葬品有铜鼎、陶簋、陶鼎、陶豆、陶罐、贝饰等。“从综合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情况看,墓主当为贵族身份。就随葬品风格而言,虽然一些器物仍保留有典型的地域土著特色,但是从棺椁形制、铜鼎、陶簋等器物的使用情况来看,此地在当时已经周风鼎盛。通过对比二次合葬墓和周代的墓葬,我们可以发现在氏族瓦解后,人们有了贫富之分,贵族的墓葬有大量贵重的陪葬品,并且出现了殉葬的方式,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则没有什么陪葬物,在这时,阶级分化已经十分明显了。”林玉海说,“我们将通过后期的文物整理工作,还原这座周代墓穴主人的生活。”
考古发现之五
七层下又见北辛文化器物
让青岛人类史前推到7000年
关键词:陶制炊具支脚
“考古工作是没有尽头的,不到最后,谁也不能过早地下结论。”林玉海的话还没落音,在七层下出土的几件器物就验证了他所说的话。
“这是北辛文化时期的陶片、灰坑,这个是北辛文化时期的炊具支脚,”林玉海说,“北辛文化是1964年在山东藤州官桥镇北辛村北、薛河旁的高地处最先发现的,是早于大汶口文化的一种文化,其代表文物也是手制陶器。这个时期母系氏族文化趋于鼎盛,距今约7000年,是我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北辛文化在青岛还是首次发现,这就意味着青岛的人类文明史往前推进了2000年的历史。但是现在我们也不能就说这就是青岛最早期的人类文化,因为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应该会有更早的文化被发掘出来。”记者 贾 臻
共
房星
条评分
fxb
金钱
+10
优秀文章
2009-01-27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离线
房世暄
UID:578
注册时间
2009-05-10
最后登录
2022-10-17
在线时间
10小时
发帖
18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房星
6425
威望
13
贡献值
13
交易币
21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房家书童
发帖
18
房星
6425
威望
13
贡献值
13
交易币
210
辈分排序
大太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9-07
北阡,凤凰,西店子,房家庄,古阡,虎埠前,姓房的特多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
房道国
与时俱进!
UID:343
注册时间
2009-03-15
最后登录
2023-01-05
在线时间
789小时
发帖
361
搜Ta的帖子
精华
1
房星
66263
威望
149
贡献值
108
交易币
1749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房家举人
发帖
361
房星
66263
威望
149
贡献值
108
交易币
1749
辈分排序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9-12
Re:贝丘遗址证青岛人类文明史达7000年
是啊,是山东省考古的重要发现。祝你房氏宗亲万事如意!!!!!!
共
条评分
房道国
回复
举报
离线
房俊昌
UID:2502
注册时间
2009-11-14
最后登录
2013-06-30
在线时间
34小时
发帖
51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房星
6411
威望
120
贡献值
8
交易币
208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房家书童
发帖
51
房星
6411
威望
120
贡献值
8
交易币
208
辈分排序
新、文、俊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7-10
我的故乡真自豪!!!!!!!!!!!!!!!!!!!!!!!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
房俊昌
UID:2502
注册时间
2009-11-14
最后登录
2013-06-30
在线时间
34小时
发帖
51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房星
6411
威望
120
贡献值
8
交易币
208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房家书童
发帖
51
房星
6411
威望
120
贡献值
8
交易币
208
辈分排序
新、文、俊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7-10
这个地方就在我老家房子后面,也是房自正的家乡,还好吗自正?看到你的帖子真是高兴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bbs.fang.org.cn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房氏动态信息
公告
新闻
新人报到
型男美女自拍专区
房氏源流与文化
家谱汇集
源流、辈份集
寻找支族
房玄龄研究
世房总会及各分支登记处
房氏家训、家规、家风
房氏文化拓展
历代房氏名人
房家人分布及联谊动态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
华中: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华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
西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西北: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
港澳台及外国
房氏地区联谊讨论专区
聚会讨论专区
活动报名专区
意见征求专区
活动视频专区
文学、摄影、美食、水区
当代房姓文学与才艺展示
灌水有理
特色美食DIY
房姓人供求信息发布专区
房姓商机
魅力房商
活动文化礼品
网站管理申请及改进专区
管理员申请
管理建议
友情链接
内部认证专区
信用黑名单
群组分类
默认分类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