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保保节 (转帖)
来源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1a44f9a95697d65c0166a4381132ba7d3020cd58449e3732b425015e2ac26520774a5d20a1416ae394b9b832103321456b68cb9835ddccb85592e9f5337676cf75665d50eaebb5155c737e32afede6ff0caf12593dfc5a5de4322bd44040a9780894d761fdd1ff00342e0b19939022f63ad9c4672fe2960589d3433c050f991251e049685dc4b4db33da06206e4ae22b04f05c514b36e1d3345d05bc07c465632f73e57e8323813939b4a91296e3655a138b0aeb6b0fc49fccb9a358f8ec1b85f947797cefdf801550055ed54b8bffaf2636b1f449f88c917b72fa1b8b1fb0afe14a0400fe10b31386bb93ac9dd9203e5632eadaf7fff5f2827280ad4b270ff&p=ce63c54add9f2dfc57ec8c345c&user=baidu 保保节 广汉保保节是由民间传统“游百病”和拉“保保”的习俗演变而成的。历时近三百载,至今尤盛。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刚过元宵佳节,人们年意未尽,多着节日盛装,到处散步,以祛百病,尤喜爬上县城城墙登高览景,还要在文庙前古柏林去折一枝柏桠插在头上,以望“百病不生,富贵白头”。
民国初,文庙龛师黄某将十二株古柏按地支十二字编序号,并于每年正月十六日备一筐柏桠挂在一株古柏上供游人取用,十二株古柏逐年轮流悬挂,人们遂根据地支生肖属性,称十二古柏为十二相。同时,开始有人在古柏下拉保保。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刚过了元宵节的男女老少,从各乡镇拥入城内,填街塞巷,广汉公园内外,几无隙地。“十二相”处,早已站满人群。拉保保的盛景就在这里,山呼海啸般的热闹场景一幕接一幕。50--70年代,拉保保曾中断,70年代末又逐渐恢复。
80年代末,这天被认定为“保保节”。同时,拉保保的含义与形式逐变。原来那种领子保关煞的迷信观念渐变为通过拉保保达到联络感情,互相帮助,共同关心下一代成长。地点不限于“十二相”前,不焚君叩头,保保选择的对象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如1989年,雒城镇北郊某工厂老板被一农户拉作孩子的保保后,将干亲家母安到厂里当了职工,并分给一套住房。取名字则一般多含新意。如在1990年,一教师被拉后,给袁姓干儿子取名“袁文明”。而拉的方式改由孩子父母邀约几个小伙子帮忙。被相中的游人,就由一个小伙子先把小孩子的帽儿朝他头上一戴,另一小伙子将孩子饱塞手中,其他人相拥而上,围观者兴高采烈,竭力大声哄笑。直到把被拉者拥出人群,于僻静处说明心愿,被拉者同意,孩子当面拜保保,孩子父母便邀保保进餐馆以丰盛的酒食款待,事后,大多终身来往,相助相亲。也有事后各自东西的。
1990年,房湖公园于此日设立拉保保有奖活动。这年不但拉保保的人更多,还出现想拉干儿子的新鲜事。某军官夫妇因中年无子,想拉一个聪明健壮的干儿子,还说,如选中,干儿子户口迁入城市和培养读书都无问题。此事结局尚得查知。但是四川电视台、德阳电视台当天均作了现场摄像报道并连续在电视台播映。新华社记者也到广汉采访,这年参加保保节的游人数比历年都多,成都、德阳、什邡、中江、绵竹、彭州、金堂等市县来参加者亦不少。其总人数超过10万。当天下午四点钟后,游人才逐渐减少。
1991--1996年,每年正月十六日,房湖公园的游客均在10万以上,拉保保也从一二百增长到五六百。1994年起,金雁湖公园亦有人在十二体肖铜雕群前拉保保,当年为19对,其后不断增多。
附:民间故事:拉保保
清乾隆时,有年正月十六日,有乡下母女俩进城游春,走进文庙,累了,就在城墙下的12株古柏树下歇气。几个无赖汉见姑娘漂亮,就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母亲拉着女儿起身便走,几个无赖也紧紧跟着。母女俩走到衙门口,母亲急中生智,转身对无赖们说:“你们紧跟着做啥,我女儿要进衙门去看她干爹:”无赖们摇头晃脑表示不信。母亲就对衙门的差人说:“麻烦你给老爷禀报一声,他的干女儿来看他了。”差人进去照禀,州官又惊又疑:“我是外地人,汉州哪有干女儿啊?”转念又想:“一般平民百姓怎敢到衙门来冒认官亲呢!必定事出有因。”于是, 他出内厅来到门口一看,只见母女二人面带惊惶,旁有几个无赖汉嘻皮笑脸。
州官心里明白了八九分,遂问几个无赖:“你们几个年轻后生跑来在这里干什么?”无赖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回答。母亲为了息事宁人,忙打圆场说:“这些年轻娃娃,是我们在路上碰见的,要跟着我们一起游春,”几个无赖趁机下台,说:“跟她俩娘母各处走走,没得其他意思。”州官说:“太平世界,朗朗乾坤,万民游春,各游各的,男女有别,你们这样成何体统!”几个无赖吓得额上冒汗急忙离去。母亲才向州官说明原委。州官见那母亲十分机智,女儿也聪明伶俐,就将错就错把女儿认为干女。后来,人们为了使子女健康成长,就在每年春社日(立春后第5个戊日)和正月十六日游百病时为子女找一个干爸爸,称作保保或保爷。
作者: 早月言西 2006-2-13 16:45
************************************************************************************************************************
博文:保保节---有趣的民俗
作者:柔云淡雪
来源: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1a44f9a95697d65c0166a4381132ba7d3020cd58449e3732b425015e2ac26520774a5d20a1416ae394b9b832103321456b68cb9835ddccb85592e9f5337676cf75665d50eaebb5155c737e32afede6ff0caf12593dfc5a5de4322bd44040a9780894d761fdd1ff00342e0b19939022f63ad9c4672fe2960589d3433c050f991251e049685dc4b4db33da06206e4ae22b04f05c514b36e1d3345d05bc07c465632f73e57e8323813939b4a91296e3655a138b0aeb6b0fc49fccb9a358f8ec1b85f947797cefdf801550055ed54b8bffaf2636b1f449f88c917b72fa1aab2e719fe14a05107e60e612f1c9f36cb958f20a33e47b5fa38a07477312f7ed9e420a97271683baa3d1ab31d933ef599763c86acc2d6&p=87759a47a48809ee0be2936d42&user=baidu 保保节---有趣的民俗 (写于2007年3月8日)
今天是保保节, 是我们这儿的传统的节日,是四川民俗的一绝。
每年正月十六日德阳广汉市南隅的古雒城房湖公园内,都要举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这就是广汉保保节。相传是从清朝乾隆时传下来的。所谓“拉保保”,就是这一天年轻父母领着自己10岁以下的孩子,备上酒菜和香蜡钱纸,到房湖公园内的古柏树前,看中一位游人,拉他为自己的孩子“保关煞”(俗传,小孩在童年时期要闯过几道“关口”才能长大成人,否则就有夭折危险)。如果被拉的游人接受了,便在古柏树脚下,焚烧香蜡纸,叫孩子向被拉游人行跪拜礼,并叫一声“保保”。现在保保节已经成为人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特殊节日。
对于保保节的起源在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相传,清乾隆年间的一个正月十六,一貌美村姑随母进城“游百病”,被一伙垂涎美色的地痞纠缠不休。此时,正遇州官出巡,村姑急中生智,上前抓住州官就喊“干爹”,吓走了地痞。州官知道原委后非但没有怪罪村姑,反而还称赞她很机智,并真的将其收为干女。此后,广汉民间每年正月十六拜干爹——“拉保保”的传统习俗便沿袭了下来,并相信认个干爹,就能保佑孩子平安成长。
广汉保保节是由民间传统“游百病”和拉“保保”的习俗演变而成的。历时近三百载,至今尤盛。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刚过元宵佳节,人们年意未尽,多着节日盛装,到处散步,以祛百病,尤喜爬上县城城墙登高览景,还要在文庙前古柏林去折一枝柏桠插在头上,以望“百病不生,富贵白头”。
民国初,文庙龛师黄某将十二株古柏按地支十二字编序号,并于每年正月十六日备一筐柏桠挂在一株古柏上供游人取用,十二株古柏逐年轮流悬挂,人们遂根据地支生肖属性,称十二古柏为十二相。同时,开始有人在古柏下拉保保。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刚过了元宵节的男女老少,从各乡镇拥入城内,填街塞巷,广汉公园内外,几无隙地。“十二相”处,早已站满人群。拉保保的盛景就在这里,山呼海啸般的热闹场景一幕接一幕。50--70年代,拉保保曾中断,70年代末又逐渐恢复。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民众物质、文化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变化。"拉保保"的传统习俗也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变异。原来拉保保的目的,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现在拉保保是由孩子的父母邀几个小伙子,一经看中哪位游人,就由一个小伙子将孩子的帽儿,乘其不备朝这位游人头上一戴;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小伙子一拥而上,将这位游人团团围住,并把孩子塞进游人怀抱,同时高声喊道:"拉中了。"围观者也助兴拍掌叫好。这突然的行动,弄得被拉者措手不及,孩子塞进怀里了,又怕把孩子摔着,只得忙用双手将孩子抱住,这下,就算你同意作孩子的"保保"了。但并不在"十二相"前焚香礼拜,而是由孩子的家人将"保保"簇拥出人群,找人少的地方,互相介绍姓名、职业及详细住址,道出孩子父母的心愿,然后到酒馆或餐厅宴请"保保",然后去公园公证处公证。"保保"也要为孩子取名字,赠礼品。而名字的含意都突破了旧的观念。
今天一大早,我就约上几个好姐妹,到公园去,观看拉保保。这是我们自从来到这城市之后,每年必看的节目。
成都平原上的广汉市,还沉浸在十五闹元宵的鞭炮硝烟和阵阵春寒中,而通往市区的大道小路,却车流滚滚,人流滚滚,像解冻的春水,笑笑闹闹,朝这座文化古城涌来。市内大街小巷涨潮般漫满了热闹的人流。最终,这波澜壮阔的春潮,都轮番汇合在市内东南隅的房湖公园内。这天,车辆都改道,不能进城了。
刚进公园,我们还走在通往“十二相”的小路上,忽然我们旁边一个人就叫了起来,“干啥子”。我们一看,只见三四个人把那人抱住,我们还以为是熟人开玩笑,可看那人在挣扎,哦,原来是在拉保保了。再往前走。一路上都有人被拉住。一般是有小孩子的人家,先挑好被拉的保保,而三四十岁,身强力壮,穿着比较体面的男士是首选,也有拉女保保的,不过较少。有一年,我和老公一起去看拉保保,他身体比较壮实,我说小心被拉上,我们刚进公园,就有人在后面跟上了,我赶紧和老公逃到湖中心的小岛上,那儿是属于安全区,我们才逃过一“劫”,后来他再不敢去看了。
我和同伴们到了拉保保的主要地段,即十二棵古柏树下,只见人山人海,小山坡上,湖边,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古城墙上,古色古香的亭子里,到处都是人。有抱着小孩来拉保保的,有来看热闹的,还有好多警察和武警来维持秩序的。另有一些人,是专门为人拉保保的,有的已是专业的了,每年都来为需要拉保保的人家服务,当然有收费的。一般是四五个人一组,看好了一个年龄大约三十多岁,身体健壮,穿着时尚的男士之后,就悄悄地从后面包抄过去,其中一人拿着小孩的帽子或围巾,突然把那男士抱住,把帽子套在那人头上,另外的人就推的推,拉的拉,四五个把那人往小孩父母身边拖,然后把小孩往那人手上一放,他接不是,不接又怕把小孩摔着,只好接着,就是答应做保保了。这时旁边的人们就拍掌欢笑,起哄高兴,然后簇拥着到公证处去公证,而保保得给小宝宝买保险,还得给小宝宝打发压岁钱,还得给帮拉保保的人封红包。反正得破费一些。之后宝宝一家人和保保就一起去茶楼或饭店互想了解各自的家庭。地址等等,以后就当亲戚走动了。
再说,我们站在小山坡上,观看拉保保。十点过,这时正是拉保保的高峰时间,只见我们所站的前后左右,时不时的有人被拉出来。一会,左边一个穿红色羽绒服的被突然戴上了帽子,几个人拉的拉手,拉的拉腿,那人使劲挣扎,不愿意当保保。(大多数人都不是一开始就自愿当保保的,能挣脱跑掉就挣脱跑掉,实在不行才答应下来,但现在也有自己愿意当保保,去拉干儿子或干女儿的,那必竟是少数)几个人硬是把那人从山破上给拉下来了,然后拉到了小宝宝父母跟前,那是一个才半岁左右的小女孩,很乖,宝宝妈妈把孩子往那人手上一放,他只好接着,怕孩子摔下去了,这就算是答应当保保了.保保抱着小宝宝被那群人推搡着往公证处去了。
这时,右边又有一人被拉住了,是一个四十左右的红光满面的壮实汉子,本来他在看有人被拉下去,正在高兴地笑着和别人说话,没想到有人从后面一把抱住他,另外三四个人把他推的推,拉的拉,从山坡上弄下来了,他使劲挣扎,嘴里说着“不当,不当”。但一个人的力气哪敌得过四五个人,结果还是被拉到了小宝宝父母跟前,这是个小男孩儿,有三四岁吧。那小孩子很乖,他爸爸把他放到那人身上,小孩子赶忙抱住那人叫保保,两手挂在那人脖子上不放,小嘴叫着保保,保保。那人还想不当,那小孩爸爸就把孩子驾到那人脖子上,孩子就在保保身上高兴地骑马马了,呵,看来这一对也成了。后边这会也拉上了,就在我们身后,拉下来了好几个,我们赶快往旁边闪,怕把我们也给推下去了。忽听一阵哄笑声,原来是拉上了一个女保保,就是干妈,也叫保娘。那是一个三十岁上下,人还比较漂亮,气质也还好的女士,她虽然不愿意,几个人拉着她又不好挣扎,当小女孩的妈妈把小宝宝递给她的时候,她只好接过孩子,在小女孩儿的脸上亲了一下,然后和小宝宝家人一起往公证处走去了。
有一个人,被拉去了八次,但都被他挣脱了,最后一次还是被拉去了。还有的实在不愿意,当纠缠多时,警察就会来干涉了,解放前,如果保保不愿意,还要挨打,直打得你愿意为止,现在不准了,有维持秩序的警察就会前来干涉,实在不愿意就不能强加于人了。去年,有一个美国专家被拉了保保,非常高兴的做了干女儿的保保。今年,也有外国人被拉了保保。来自美国、墨西哥、以色列、印度等国家、在广汉工作的10名外国人也喜滋滋地成为当地小孩的“干爹”保保。
“就是他!拉!”随着一声呼喊,四个壮汉冲上山坡,扭住一个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中年男子。这名男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头顶上就被扣上一顶红色的婴儿帽。四名壮汉生拉活扯地把他拉到一名妇女面前,一把将妇女怀里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塞给他。这名中年男子只得接过孩子,紧接着又被四名壮汉推到组委会去登记公证。这男子是从西安到广汉来出差的,听说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拉保保”很有趣,一大早他就到公园来准备一探究竟。看见一名男子不情愿给人当“保保”,结果被四个壮汉仰面朝天地抬了起来,他正笑得前仰后合时,不料却被另一群拉“保保”的人相中了,结果自己也当了保保。
保保节上,好多记者拍照的拍照,采访的采访,忙得不亦乐乎。有的也被拉成了保保。还未结婚的成都记者李鑫也突然有了一个女儿,他被3个小伙“强拉”着给一个1岁半的小女孩当了“保保”(干爹)。虽然突然多了个女儿,李鑫还是很高兴,他说:“茫茫人海中这也是个缘分,以后我还准备和这家人常联系。
在这个民俗节日中,有上千对家庭喜结“干亲家”、10名外国人“喜得贵子”。有25万人冲着“保保节”活动来到广汉,其中有5万多人进入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参加“拉保保”活动,而到组委会登记公证、成功结对子的“保保”和“宝宝”共900余对,估计还有100对没有登记。
“拉保保”乐趣就在这“拉”上,这种略带强迫的性质正是“保保节”热闹、刺激的关键所在,也正是“保保节”延续至今更加红火的原因。那些长相较为富态的中年男士是场中追逐的热门人物,被扣上小儿帽后,便“强迫”或“半推半就”成了陌生“干女儿”的“保保”。这些年还时兴给孩子拉“保娘”,不少衣着体面的中年妇女都“难逃一劫”。
若你有兴趣,也可来广汉一试,认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回家。
[ 此帖被房明毓在2009-07-06 10:4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