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枞阳在线>人文
网址: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1aa4f9de0690c66c0166f43f1122ba6a30209a7870fd33a541b0120a1ac26510d199680397001d81a1fa2bb7e38200357e6c697950b96fad47f7095273672179b4319ce19acd64427c123965be8a41ff0ba8773c9e88d8d&p=89769a458c8233b306bd9b7f0f4c&user=baidu房列曙教授谈枞阳文化建设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09月21日08时10分 【视力保护:■ ■ ■ ■ ■ ■ ■ 】
文化的故乡,故乡的文化
——安徽师范大学枞阳籍著名教授房列曙谈家乡文化建设
谢思求
秋天的安师大校园是静谧的,林荫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莘莘学子们的身影,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空气中,飘荡着桂花的香气,或者说,飘荡着书香。我想,我们来到这里,奔赴的就是一场文化之约。
9月13日上午,由枞阳县文联组织编辑的《枞阳历史文化名人》书稿安徽师范大学评审会在安师大专家楼会议室召开。县委常委、副县长鲍挺,县文联主席钱叶全及该书部分作者出席了评审会。担任主评的安徽师范大学著名教授裘士京、房列曙先后对书稿进行了认真评审。评审会上,我们有幸认识了安师大社会学院枞阳籍著名教授房列曙先生。
“我是枞阳人……”
这是房列曙教授在我们采访他时面对镜头说的第一句话。我想起胡适先生在他自传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安徽徽州人。”
浓浓的家乡情结,随着岁月的变迁,在心头愈结愈紧,那是一团永远化不开的故园之恋和乡土情怀。
房教授接着说道:“我的老家就在枞阳的公堰塥,祠堂也就在公堰塥。我家的先辈房秩五先生创办了浮山中学。我跟房秩五的儿子房师亮见过面,谈过很多,我们对家乡非常有感情。”
房教授深情地说,“我们的家乡是一个文化的故乡。我们故乡的文化,非常深厚。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文化名人,古代的有、明清的有、近现代的也有。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喻说像方以智,这是世界级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师级的人物,他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在枞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文联编写了《枞阳历史文化名人》这部书。这部书编得非常好,很有价值。它既是通俗性的,又是学术性的。既有学术上的意义,对于建设今天我们新的文化、建设我们枞阳文化、我们家乡的文化,也很有现实的意义。我希望家乡的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越来越好。我为我们的家乡而自豪。”
声音洪亮,字字铿锵,饱含深情。他的家乡情怀,他对家乡的赞美,让我感动。
房列曙,1951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系,1997年晋升为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授权点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考试制度、近现代人才选拔制度、近现代文化史、新四军研究等,是国内皖南事变和新四军史研究权威专家。曾历任历史学系副主任、主任、社会学院院长。历任省史学会副会长,省社科联委员、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人物研究会理事。2005年至今,任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师大编辑部总编。主持多项国家、省社科项目与课题,主编和参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中国考试辞典》、《中国现代史》、《中外文明史》、《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等著作,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论文。
在评审会召开前,房列曙教授应邀在县文联的签字簿上为家乡写几句话。我看见他的题辞开头两句是:“文化的故乡,故乡的文化”。房教授还特地解释说,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对他的意图,我们是理解的。前一句是说我们的家乡枞阳县是文化的故乡,后一句则寄托了房教授的希望,他希望家乡的文化能够得到发展,要做好家乡的文化品牌,把家乡的文化推介出去。
短短的两句话,平淡、简洁,却凝聚着千言万语,充满着热爱家乡的豪情,它是一个赤子桑梓情怀的的坦诚表白和有力见证。
在评审会上,房列曙教授对县委、县政府决定编辑出版《枞阳历史文化名人》一书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该书的编辑出版,既是落实中央关于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皖江文化研究和枞阳本土文化建设的需要。枞阳是桐城派的故乡,是文化的故乡,在新的形势下,要认真研究,加强策划,把枞阳的文化推介出去,提升枞阳形象,扩大枞阳在外影响。接着,房教授说起了影响明清两百余年的桐城派。他说,当初,严复为了翻译《天演论》,拜古文大师吴汝纶为师,向他学习古文,对译文多次作出修改。《天演论》译好后,如何把这本书推出去,尽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呢?单靠严复一人之力是不行的。严复热情邀请吴汝纶为该书作序,吴汝纶用文言文为《天演论》作了一篇序文。在序言中,吴汝纶对《天演论》给予了高度评价。结果,《天演论》很快引起国人关注,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引起巨大反响。
房列曙指出,桐城派在近代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桐城派作家被讥为“桐城缪种”。批评桐城派的两位得力干将也是安徽人,即胡适之和陈独秀。但是,胡适之晚年对桐城派重新作出了客观评价,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说儒》。胡适之认为,包括桐城派在内的传统文化,是可以重新研究的。他还让自己的学生研究桐城派。作为传统文化,桐城派自有它存在和研究的价值。
那么,枞阳文化如何向外推介,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呢。房列曙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加强学术研究。他说,《枞阳历史文化名人》是一本通俗性和普及性的书,这是非常需要和及时的,以后在条件成熟时还可编第二部第三部,但要使枞阳文化走向全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必须走学术研究之路。余英时教授曾指出,胡适为什么会声名遐迩,就是因为他的学术成果。胡适除了大力倡导白话文创作之外,他写出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枞阳要举办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如方以智学术研讨会、皖江文化研究会,也可以借助和依托安师大的学术力量,通过几次大型学术会议的研讨和宣传,枞阳文化的牌子很快就会打出去。另外,还可以出版枞阳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可以进行枞阳民间文化调查。曾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李文海教授主编了一套民俗文化丛书,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枞阳的文化工作者也可以在民间文化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加强对本县民俗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创作出贴近本土的文化著作。
谈起家乡的文化名人,房列曙教授深情地说起了著名教育家房秩五和安师大老校长、著名史学家、国内徽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海鹏先生。房教授说,在记忆中,他生活在家乡时,每逢族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都会去找房秩五,可见房老的影响和权威。谈起自己的老师张海鹏,房教授说,他年轻时多次去过张老师的枞阳老家,有时晚上就在他家住宿,曾和张老师的小儿子、现在安师大图书馆工作的张健同睡在一张床上。枞阳的名人很多,县内外的文化资源也很多,要加强沟通和联络,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宣传家乡,关注家乡,使枞阳文化大放异彩。
在短短一上午的接触中,房列曙教授的家乡情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家乡文化建设与发展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非常切实可行。我想,所有的游子,都是带着故乡前行的,因为,故乡就是他(她)的梦,就是他(她)的心头的灯……
2009/9/17
(向房列曙教授赠送拙著《徽州女人》,方绍兵摄)
稿件来源: 编辑: 谢思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