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延凌(1903—1972),又名苑林,延龄,化名达人。银江坑口玉尺村人。民国六年(1917〕,他14岁前往印尼。民国十三年(1924),获张弼士赞助,回国赴上海就读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政法大学,后转入上海大学。民国十四年(1925)他秘密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夏,转为中国***党员。大革命时期, 他是上海市虹口区领导成员之一,常与周恩来、瞿秋白、陆定一、潘汉年等接触,民国十六年(1927)被捕,后经组织营救获释。"八一"南昌起义受挫后,他再次赴印尼与其父一起经商。
民国十七年(1928)他迁至万隆,与一起到印尼的中共党员李德奇等秘密成立"中共荷属东印度支部"。他联合万隆客家同乡发起成立"华侨公会",为社区华文教育、公益事业服务。他创办的图书馆,藏书量居万隆侨团之冠。抗日战争期间,他与巴城名医、养生院创办人柯金寿一起发起募捐活动,把募集到的款项设法通过设在香港的中共华南分局转去延安,支持抗战。
民国三十五年(1946)他当选万隆"华侨公会"第一届主席。他热心公益福利事业,组织"新明会",创办新明学校、中华孤儿院和中华医院。解放战争初期,一批民主人士滞留香港,他通过万隆、香港地下钱庄,多次把接济款转给中共华南分局负责人***,直至1949年民主人士离港赴京参加政协会议为止。
1949年,他当选万隆中华总会主席。1955年,万隆召开亚非会议期间,他和中华总会的侨领们,亲自参与周恩来在万隆期间的安全保卫和食住行等服务工作。
20世纪50年代,他多次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和全国侨联会议,返乡为家乡学校捐款,发动华侨捐款支持农业生产。1960年8月,他回北京定居,加入致公党,任中央委员,历任北京市侨联、政协委员。1972年11月因病逝世,享年69岁。
房伯群(1898—1976〕,又名光,字熙。银江冠山村人,潮州金 山中学毕业后赴上海参加北伐战争,历任代理师长、军长等职,授 少将军衔。国共两党分裂后,往印尼雅加达创办大埔同乡会,任会 长。民国二十一年(1932)回乡,倡建冠山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防空学校军需官,后随罗卓英部到贵州,先后任中校军需处长、 军人俱乐部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返广东,在潮州筹建银江馆任馆 长。新中国成立后,接受政府和人民监督,进行劳动改造,1957年, 受邀参加大埔县政治协商会议。1976年,因病逝世,终年78岁。
房晓文(1911—1992)银江车上村人。早年就读于南京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民国二十七年(1938)毕业后在中央畜牧实验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建国后,先后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任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细菌研究室主任。他发现和确定了内蒙古牧区暴发的羊猝和羊快疫,并及时研制出疫苗。北方发生大面积牛气肿疸病,数万头耕牛死亡,他又及时研制出气肿疸明矾菌苗,有效地控制了羊、牛疫的流行与蔓延。同时,他还主持研制成功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沙门氏菌马流产弱毒菌苗、鸡白痢伤寒疫苗、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疫苗等,多项研究成果均得到推广应用,获得了农业部爱国丰产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是一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兽医细菌生物制药专家。
1992年1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