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85阅读
  • 0回复

【房氏源流连载21】房之为房:女娲故里,方夷旧封,房人继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小保
房小保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发帖
810
房星
72343
威望
1365
贡献值
1649
交易币
3386
辈分排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7-02-16

原创2017-01-14房恒贵 房明毓房氏文化房氏文化
我姓房,我自豪”是天底下所有房家人的口头禅,特别是每逢聚会之时,开怀畅饮时刻,总免不了要喊上几句。但问题来了:你知道你为什么姓房吗?为什么你姓房就自豪吗?房姓的家风、家规、家训、家范又是什么?房氏家族的历史文脉是如何走向的?为什么说“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无二房”,为什么说所有房姓的源流在清河?特别现时微信群、QQ群交流中,能交流房氏文化的寥寥无几,更不要说辈分、支族和房氏文化宣传及推广、普及。
房恒贵、房明毓历经12年时间,房氏网(fang.org.cn)收集整理进行整合研究,终于以房氏断代史和房氏文化百科全书的方式编著完成,《清河房氏源流》一书,该书全面地介绍了房姓历史起源、文化传承、房姓的家规、家训、家风、家范,是天下所有房姓家人了解“我姓房,我自豪”理由的一本经典,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非房姓氏家人全面学习了解房姓家族历史文化难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独有的一本著作。
为满足广大无力或不方便购买本书者,也能了解本书全貌,本公众号在获得授权后,将陆续连载全书内容。
第五章 西周房族大兴:天駟护国脉,八骏传令名
三、房邑名自女娲庙,方夷后过房人驻
据中国古文化研究专家王大有先生等考证,房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结体起源于上古女娲神庙的构造:“以土为基,作承天之势”。左为门户之“户”,右为方字(见《房氏图腾》释义)
(一)房之得名
关于古房地、古房邑、古房国,从目前的掌握的资料看,基本是按以下顺序在演变:
“房” 地得名于女娲神庙。古房地乃女娲封地,是女娲部落重要的活动区域。史书和传说证明女娲封地在“房”,今河南遂平县地界就是古房地,应当是女娲炼石补天处。古房国范围相当于今遂平县全境及西平、泌阳的一部分境域。遂平县城西南40里的灈阳镇小文城村附近就是古房国遗址所在,该遗址南临汝河,正是古书所说汝水之阳,遗址上现存有几座土台,传说就是当年的女娲神庙遗址。
六千年前的“房”地是伏牛山的余脉,东临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汝河汤汤,林木参天,是一块丰饶的宝地。《世本•氏姓篇》(清张澍补注本)载:“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所谓“天皇”,即指伏羲氏;弟指女娲;汝水之阳,即为“房”地。
上古母系氏族社会,出于对女性的崇拜,将当地的河流命名为“女水”(汝水),由于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人们就在女水之阳构筑女娲神庙“房”,逐渐形成以“房”为中心的部落居址。女娲神庙所在地也就称之为“房”地。因为房地是女娲的封地,其都邑也就称之为“房邑”。因此,“房邑”就是古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伏羲时代的东方第一女神女娲氏的都邑。在三皇(燧人、伏羲、神农)时代,房邑的女神庙是各皇王、部落首领必须祀典祭拜之地。王大有先生认为:“房地的汝、涡二水,就是以‘女娲’命水名的。”并肯定地指出:“初始的房国是燧人氏这个氏族建立的,是三皇五帝之首,是中华民族的总根源。”伏羲氏与烈山氏(神农部落)联姻而生房氏,其后裔建房国。“伏羲之世,分九牧而理天下,各君一方,以效其治”。房君为牧称王,继尊女娲为女神。
“房”地曾是方雷氏封国。古代的部落定居地或封国,由于朝代的变迁、战争的胜负、天灾的逼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因故迁徙,这才出现很多姓氏在史上留下多个不同地点的封地或封国,但名称一样,令人糊涂难辨。有资料称,本为女娲后裔所居的房邑,后为方雷氏(东夷方氏)长期所居,直到舜将此地改封于丹朱封邑,方雷氏部落则迁往山东半岛。
《国语·晋语》:“青阳,方雷氏之甥也。”韦昭注:“方雷,西陵氏之姓。声,雷。嫘同也。”是知古西陵氏本姓“方雷”。《大清一统志·汝宁府》古迹条下:“棠溪城在西平县西北百里,古房国也。”此城与古西陵同在一个地区。而《方氏家谱》所载:神农炎帝裔方雷、方实兄弟因功为黄帝所封,方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西的方山镇所辖),后裔因姓方氏;方实封于房陵,后裔因姓房氏。更像是古方国位于西平西陵,是因其为方雷氏族即嫘祖母家西陵氏的故居,而紧挨着它的古房邑被封给其弟方实。之所以有方实所封为房陵的说法,也许是因为,后来承接此地为封邑的房氏开姓始祖叫房陵,而房陵后裔姓房?时代邈远、史迹湮灭,真相不得而知。
帝喾高辛氏时荆州曾有房王。在史籍典故中最早记载房国的应该是《搜神记》,其中有:“昔高辛氏时,有房王作乱,夏国危亡。帝乃募天下有得房氏首者,赐金千,分赏美女。”那么,这个“房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竟然可以使夏国(其时夏朝还没有建立,这个夏国是指华夏国)面临危亡呢?马灿然著述的《从中华历朝兴亡通鉴·上古兴亡演义》中记述:房王原是西戎人,生得身长八尺,虬须大颡,臂力过人。帝喾高辛氏时期,他从西戎跑到荆州的房山来(此房山即今天的湖北房县,古为房陵郡,据说是因为山形似房而得名)。房山地方的蛮民个个惧怕他,就奉戴他做君王,僭号房王,国为房国。这就是说在帝喾高辛氏时房国曾为一个方国,就是一个小的国家。而这个房国不是分封的,是由这个地方土著产生的。这个传说又与《方氏家谱》所载“方实封于房陵,后裔因姓房氏”似有关联,方实为黄帝所封,如果真的所封为房陵,则湖北房县古代曾叫房陵;而帝喾为黄帝四代孙,则方实的后代继承封号称房王并与帝喾争夺帝位也有可能。
《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然《后汉书、南蛮传》却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着独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斑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今长沙武陵蛮是也。”(引自万一二《盘瓠氏族玉雕图腾柱》)
此说中是“犬戎”国,而不是“房国”,是“吴将军”而不是“房王”。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根据古代神话演绎出来的“房国”,还缺少史料佐证。
(二)房之地望
“房”之为姓,始于尧孙。舜继尧的帝位,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房,始建房国。
何光岳先生指出,按分野理论,房、心二宿对应于宋地。两周时代的这个地域,除宋国外,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房人建立的国家房国。他认为,帝尧之子丹朱首建房国。
这个说法多认为是按姓氏血缘和封地为起源的房国,为史学界所普遍认同。


(2006年9月5日晚, 经多次联系,房恒贵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何光岳藏书楼"拜会时年68岁的中国姓氏研究权威何光岳先生,交流房氏文化研究成果。)
古房国又曾称房陵、房子国、房竹(房渚)、吴房。
房陵之房子国。湖北省房县,古曾称房陵(房姓开姓始祖之姓名),有说是由古房国演变而来的,也有说与古房国无关的,只是因该地“山形似房”得名。
传说舜继尧帝位以后,封丹朱于房,为房邑侯,还把房陵这一块地方封给了丹朱,“封支子于房竹(防渚)”、“曰房竹公”。在房县有关的文史、方志、民间传说等地方文献中,到处都有丹朱留下的痕迹。县城东北六十里有“尧子垭”,相传就是丹朱居住过的地方。而城南二郎岗有“丹朱坟”遗址。丹朱不仅受封于房陵,而且死后葬于房陵。
舜时房陵为房子国,这大概是这里最先出现的国家。到了夏朝,房陵地域属于荆州,与豫州仅一条汉江之隔,衔豫州南部边缘,房陵的边缘地带从此开始。商朝时期从中原地域迁入众多部族,房陵便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方国,成了一个多部落、多民族、多方国的地域。到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房陵属于召公南国疆域,更名为防渚,并为麋、庸两国分而治之。
又传,公元前529年,楚灵王灭房国,迁房国贵族于楚地安置,有可能就是安置在房陵(今房县)。
《房县历史沿革》载:房县,古称“房陵”,西周以前为部落方国,属梁州域。春秋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西汉因之。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迭有变更。隋大业二年(606年)为房陵郡。唐贞观十年(636年)为房陵县,隶山南东道。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明洪武十年(1277 年)降房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
清同治四年《房县志》的主笔汪魁儒却断然否定“房子国”的存在。他认为: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房县志》卷六“事纪·七记”载:“周倾王四年春,楚子糜,成大心败糜于房渚(防渚)”。"房渚"就是古房陵,是防治水灾的重要关隘。从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房县一直称为“房渚”。还有人认为:房县属于彭部落方国。“彭”字的原始形态是“澎”,这边三点水,那边也有三点水。这个字形象地演衍了当时房县的山川地貌,房县曾经有过千湖之国,或者是水网湖区的时代。于是,水灾频发,洪水不断。横穿境内的一条彭水,四季肆虐。房县原来是防治水灾的前沿。房县的“房”字实际是从防治水灾的“防”字演变而来的。这就是说湖北房县与古房国可能没有联系。
古遂平之房邑。周灭商后,“兴灭国、继绝世”,分封王室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一大批古代贤王的后裔为诸侯,其中在河南省的东南部建立房子国,安置尧帝嫡裔古房人的后代。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曾命太子钊(后为康王)娶房氏女为妻。康王之子周昭王又再娶房女,房氏所生太子,便是后来的周穆王。周穆王南狩时,曾到过其舅家房国。
《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年)载楚灭房国等,称;“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杜注曰:“道、房、中皆故诸侯,楚灭以为邑。昭公二十二年,吴王夫概奔楚,楚封夫概于房,称之吴房。”这个房国,学者多认为就是今河南遂平县。《汉书·地理志》载汝南有吴房县,孟康注曰:“本房子国,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可见,周代之房国即在汝南一带。西汉的汝南,主要包括淮河、颖河之间即今河南省的上蔡、淮阳、安徽省的阜阳等地。据《晋书·天文志》记载:房宿、心宿的分野包括颖川、汝南、沛郡、梁国、淮阳等地,汝南、颖川、淮阳首当其冲。由此可见,房宿就是指房国,天上星宿的地理分野,与房国的地域正好完全对应,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可见,周代之房国即在汝南一带。西汉的汝南,主要包括淮河、颖河之间即今河南省的上蔡、淮阳、安徽省的阜阳等地。
战国时越国之房子邑。《穆天子传》卷五,称穆王“东至于房”。晋人郭璞注:“房,房子,属赵国地,有巑山。”此赵国之房即战国时的房子邑(在今河北高邑县),早年属中山。《史记》卷43《赵世家》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条所载“北伐中山之地,至于房子”可证。
《国语》卷1《周语上·内史过论神》也提到房国,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对于这里的“房”,唐兰以为即河南省遂平县西北之房,魏建震则认为“遂平县之房与周王室的关系史籍别无记载,而高邑之房子国,穆王征犬戎时曾居于此。据多支《房氏族谱》记载,房陵三十五世孙锺, 周昭王时曾“食采灵寿”。灵寿一地直到战国时仍有灵寿邑,曾为中山国恒公的都城,赵灭中山后属赵国。所谓食采,是指王公贵族经朝廷恩准,可以享用封邑的租赋,但没有封邑的行政管理权。这就可能是当时房钟的实际封地在河南遂平的古房邑,房钟又另食灵寿辖下某地之采,因之称其为“房子邑,那么这个“房子”就不大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封地,因之灵寿只是封给房家人的采邑。所以,以房钟父子两代为周王室国舅的贵戚身份,“遂平之房乃房钟实封,高邑之房乃房钟采邑”的推测,似应更合理。同时因西周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按“房伯祈,归于宗周”的说法,房钟之父嫁女时是房伯(伯爵国,袭爵者通常依例降爵,则此处从早期房陵所继承的侯国降为伯国也是理所应当),房钟和他的儿子房沈则应该均已不是房邑侯,而是“房子”(依例从伯爵降为子爵),则高邑之作为“房子”房钟采邑的房子国,也就可以理解了。
关于房子国的具体位置,可根据战国时期房子邑的方位推出,《太平褒字记》卷60赵州高邑县称:“战国时赵房子邑之地,《史记》云赵敬肃侯救燕,燕与中山公战于房。惠文王四年城之是也。《竹书纪年》作纺子,汉以为房县。《汉书·地理志上》:房子县属常山郡,光武即位,更名高邑。房子故城在县西南十五里,本汉房子县也。”可见,房子故城在西汉时,位于高邑县城西南15里。今房子城犹有遗迹。《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第75页征引民国本《高邑县志》称:“今古城村北尚有遗址,村盖以此得名。又与仓房村毗连,或呼为仓房村,周围七里余。”认为“房子故城当在古城村、仓房村之间”。据1983年3月印刷的《高邑县地名志》第47页,房子故城遗址“在县城西南7.5公里西富村公社古城村。现残留城垣,南北1100米,东西1400米。村西有城墙遗迹,高6。5米。”
山西之长子县(今天的长治)。
山西临汾是帝尧建都之地平阳,山西长治则是古上党郡,尧子丹朱曾被分封于此,筑有“丹朱城”,因丹朱为帝尧长子,后世当地百姓感丹朱治理期间之恩,就把“丹朱城”改称“长子城”(音“掌”),后成为长子县,后又改称长治。长治县城现仍称丹朱镇,并有丹朱大道,境内并有丹朱岭、丹朱垭、丹朱学棋处等古迹。但丹朱这个封地,未能沾上“房”字。
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古代诸侯国亦是相互更替的,封国或兴、或衰、或破,国名地名的更改变换、建制沿革的变化,故国故族的迁徒流变,地域区间的相承相兼相并,或分离、或扩大、或缩小、或消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同一名称的古国名、古地名不知是否有前后沿袭、或革沿变迁关系?若无相对统一、准确的历史资料考证,多已无从知道。不过,对于古房国的区域所在,人们还是普遍认同在河南的遂平一带。
若按“从丹朱初为房邑侯(公元前2200年左右),到公元前529年楚灭房”算,小小的房国曾经绵延存在了1600年左右,也是不易。
(三)上古之房人
生活于古房地、古房邑、古房国的人都可以称房人,但古房人不一定都姓房。我们这里所说的古房人是指古代的房姓人。
《搜神记》中称的“房王”、“房氏”,不是真正冠以“房姓”的人,更不见有其传人姓房,何况他还是古代神话故事中虚构而且有争议的人物。有的人将他列为房姓的又一位得姓始祖,是没有史料根据的。
真正能称为房人的应该是得姓之后的房氏裔孙。尧子丹朱受封于房,为房邑侯,始建房国。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这才开始出现以房为姓的真正房人。
得姓之后的房人氏族,在其封地上休养生息,繁衍后代,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古房人在夏商周三代的生存和发展情况,前面已有介绍,此处不重复。
另据《黄氏源流总世系》记载,周时黄家曾四娶房氏:黄姓后裔58 世(自黄帝算起)黄昭臣,字臣伯,生于周昭王29年丁巳(公元前1024年)3月,娶房氏,生子:善柔。74世羲方,字雨春,生于周敬王18年己亥(公元前502年)12月初8酉时,娶房氏,生子三:邵 、祗蜀、綺(注:其时房国已为楚灵王所灭)。76 世子皙,字雩咀,生于周考王11年辛亥(公元前430年)正月16,娶房氏,生子二:宏济、方论。81 世致逺,字茂林,生于周赧王15年辛酉年(公元前300年)2月20酉时,娶房氏,生子二:石、知節。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群雄四起,诸侯争霸,房国逐渐衰落。鲁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29年),房国为楚国所灭,房人由此徙居四方。
----------------------------------------------

《清河房氏源流》,标准定价:138元/本,国内各地包邮寄费。欢迎有意收藏本书者联系作者购买。
房恒贵 13392868111(微信同步) 邮箱:249605943@qq.com
本书版权所有,转载或引用其内容请注明出处。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房恒贵宗亲公众号可获得《清河房氏源流》连载推送。

本图文由房氏网房小宝整理发布,未经本站授权勿转载!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认真回复帖子是尊重楼主的表现,加分也是一种美德!     嘿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姓氏论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