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阅读
  • 1回复

编纂房氏家谱,传承家族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杰
静室兰香远,云高水面平。轩窗映竹道,主客酌依亭。
 

发帖
1319
房星
97557
威望
2512
贡献值
738
交易币
918
辈分排序
几十本纸张泛黄的草稿,磨损严重的边缘用胶带细细粘好,每一页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字迹……在河北邢台清河县,有一位耄耋老人,历时26年四处奔波,穿梭于各村落之间,甚至自费远赴他乡寻亲,只为搜集资料编纂家谱,让族人了解自己的根脉。

  这位老人叫房化申,今年80岁,是邢台清河县小闫庄村人。“清河房氏族人从我们村迁向全国多个省、市,遍布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如果不抓紧编纂家谱,怕是以后更难找到自己的根儿。”房化申告诉记者,房氏的起源可追溯至五帝之一的尧,其后裔中诞生了房玄龄等杰出人物。清河曾是房氏望族,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房氏族人四散各地,家族的历史与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1998年,深知家谱重要性的房化申决心编纂一部完整的《房氏家谱》留给后人。想不到,家里人听到后都发出质疑和不理解的声音,觉得房化申已经54岁了,担心他身体扛不住。但房化申却坚定地说:“编写家谱是我的一份责任。”

房化申手写的家谱草稿。(供图/房化申)房化申手写的家谱草稿。(供图/房化申)
  力排众议开始编纂后,房化申才逐渐感受到了这项工程有多难:家族中流传的事迹往往只是口耳相传的模糊记忆,一些家族分支已经失散多年音讯全无,需要搜集的资料遍布各地,家族新成员的不断诞生也为编纂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工作量很大,也确实很难,有时候我也担心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务。”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倒房化申。为了获取信息,他耐心地和每一位村民交流,有时候一整天都顾不上吃口饭。碰到恶劣天气,泥泞的道路也不会阻碍他在村子里穿梭的步伐。一旦通过电话联系到可能是房氏分支的后人,他便乘坐火车前往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地寻亲。无论房化申走到哪里,他总会带着那份沉甸甸的手写家谱草稿,“走到哪儿,就要整理到哪儿”。

  2010年,房化申经历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家里人本以为他终于可以“消停”一阵,想不到房化申刚下手术台,就在病房里继续拿起家谱草稿研究起来。

  正是这份执着与坚持,让房化申的家人开始转变想法,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房化申的三儿子房振强回忆说:“有天晚上,我都睡着了,我爸打来电话,跟我商量把家谱弄成电子版的事儿。我就想着,这是老人的一个心愿,作为儿子我也想帮帮他,不想让他这辈子留下遗憾。”

印刷后的《清河县房氏家谱》。(供图/房化申)印刷后的《清河县房氏家谱》。(供图/房化申)

  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2024年春节前,房化申耗时26年手写的十几本草稿终于被整理成电子版,并印刷成册。当房化申见到第一本印刷好的《清河县房氏家谱》时,他用颤抖的手不断摩挲着家谱的封面,眼眶逐渐湿润了,嘴里不停说着:“太好了,这本家谱终于制成了。”

  翻开这本《清河县房氏家谱》,洋洋洒洒数万字,详细记述了清河县房氏家族的历史演变,追溯了房姓的起源,并收录了房氏族人迁移四方的记载,跨越了300余年的历史,涵盖了18代人的血脉传统。

  “以后无论我们走到哪儿,都会记住自己的根在清河。”今年五一假期,黑龙江省鸡西市的房化志等人专程来到清河县寻根问祖,看到这本《清河县房氏家谱》时,房化志激动地说,“终于找到根了!有了这本家谱,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后的房氏后代也能凭借它找到自己的根。”

  但追求完美的房化申却还不满意。“虽然初稿已经完成了,但还有许多需要修改的细节。村里有很多嫁出去的姑娘,也有很多刚出生的小孩,他们还没有被收录到家谱中。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要把这本家谱不断地完善、更新。”房化申说。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静为芙蓉动临风,云笼房山缘帝征。
轩门荣登燕赵士,主发杰叹客归程。
离线房杰
静室兰香远,云高水面平。轩窗映竹道,主客酌依亭。

发帖
1319
房星
97557
威望
2512
贡献值
738
交易币
918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昨天 20:38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修订族谱为吾此生之愿。此次修谱自一九九八年腊月二十六日开始至今,历经二十余个春秋。经多次切磋,推敲谱例,研讨体裁,终于完成初稿。
我族人口众多,遍布各地,却因故一直未修族谱,世道沧桑、世系失传,而修编族谱难度之大无法想象,故历经二十余载,方梳理清楚,修得初稿,亦望我族贤能之士,承前启后,续修今后族谱。
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中华民族历来有编志、修谱的良好传统。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精粹,珍贵遗产,底蕴深厚,涵盖古今。
今天吾辈生活于盛世年代,古人云“乱世习武、盛世修志”,编修房氏修谱也乃时代赋予吾等神圣职责。
小闫庄村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晚期,吾辈始祖讳  赞从贾楼庄迁居此地而建村,房赞家有长兄讳洪守业,故小闫庄立为其始祖,迄今约三百余年的历史。在小闫庄这块热土,房氏祖人,代代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发展至今已有后裔八百余人(2017年统计),开垦良田七百余亩地,可谓枝繁叶茂、方兴未艾。
近百年来,小闫庄房氏后裔人口倍增,然不少人家族观念淡薄,对其祖事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尊长不清、祖孙同序,出现笑谈不足为奇,故续谱之事迫在眉睫。
紧迫之余,吾与兄长化奎倡议续修家谱,阖族之人拥护。二人舍已为公,不辞劳苦,串巷入户,逐家核实;又前往小闫庄房赞后代迁出地之杨二庄、代屯村,及吾祖房赞之先人所在村庄房楼庄,核查入谱;还前往黑龙江、哈尔滨、吉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等地,将房赞支系后人尽入谱册。
因房氏族谱百年未续,其前细情知之甚少,只就解放时期至今,房氏后裔之中,工农兵学商等诸界,能人辈出,为社会称赞,更为县域发展贡献力量。
希冀房氏后生,效学先辈精神,倍加砥砺前行,奋发图强,崇德尚学,开创伟业,为族争光,留芳于世。
此次房氏家谱修编,系房赞后代十八世孙的支系汇总,对迁出至外省、市、县及村庄的房赞的十八世孙全部入谱册。贾楼庄的房宽、房元系从山东青州而来,此上几代不详,此后所续虽不尽详实,但皆有据可考。因族众人数较多,我辈能力有限,故未将女性纳入谱册,绝非重男轻女之故。
家谱修编,谨使子孙后代了解先世,共享先人之荫泽,谨以祖宗实迹撰写成册,以昭伦序,以传后世而已。
此谱载入人名截至2017年10月21日,此后几年新添人口尚未记载,振文、振法、振续、振武、振强等诸人又提议将新添人口全部记载入谱,奈何我等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谱书出版紧迫,暂时无法记全,谱中留有空页,请各族人自行填写为盼,更望后人续修家谱时一并搜集整理完整。
修谱之事,兄长化奎功不可没,振文、振发、振林、明辉等人费心尽力,族众热情参与,县志办副主任靳志华给予了大力支持,方有此谱面世。因我等学识浅薄,错误纰漏,在所难免,惟望阖族长辈、兄弟、子侄及后生共同斟酌,以便补漏拾遗,不留憾事。
第十四世:化申 谨识
癸卯冬月
静为芙蓉动临风,云笼房山缘帝征。
轩门荣登燕赵士,主发杰叹客归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