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人寻始源
作者:冉学东
引自《阎良财富598(caifu598.cn) 》网
听说,关山镇的南房村、南樊村都有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家谱,笔者一直无缘一见。还是在去年的时候,笔者在南房村岳父家做客时,偶得一见他家祖辈流传至今的老家谱。听老岳父讲他家的家谱是记录有他家的五代人的发展分支状况。传至岳父父辈的时候,就很少有人在老家谱上涂抹字样了。至于村里的大家谱,也不知道落入谁人之手。但据说,南房村的房姓人和武屯镇房村的房姓人及临潼区秦陵镇砖头房村的房姓人皆为唐朝宰相——房玄龄之后人。这两个村子的房氏人年年清明都要去秦陵镇祭祖,甚至有人说解放初期时,南房村还有人手持房玄龄的手抄文稿,并有其当年向朝廷奏本的折子,使用过的器具等。经过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文革运动,这些珍贵的文物消失一空了,南房村曾任过于右任秘书的房步嬴老人谈过“房氏姓氏,起源陶唐”。不管是南房村还是南樊村,那些老家谱终归要有人去续写。就在笔者对此事抱有疑问的时候,听说到了,《阎良报》的退休编辑王成义老师,要为我们关山镇、关山村、巨火组谱写家谱。他也曾为此,走访了那里的不少老人。历时半年的时间,终于将其批谱写而成,我也欣闻退休教师代万科撰写了《代家村史》。前不久,我的老师于克全撰写的《关山村史》已成稿,成书。书中贯通古今,观点正确,资料详实,体例得当,层次分明,叙事文字流畅,并图文并貌。由于有如王成义、代万科、于克全等老师的热心提笔,关山这块热土的文化遗痕,才能被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得知。
关山镇的好多村都有它的历史来源,其中有冉家双冢的冉家村,早在汉朝时期,名为“蔡家村”。那么,要表明这段历史,笔者有意采访了当年参与编写《关山镇志》的李建民老师。他谈到,《三国志》中刘表之夫人,即蔡夫人,系蔡家村(今阎良区、关山镇、冉家村)人。依次推断关山的居住人群,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有民间传说,到元朝时,发展井然的蔡家村,因天降陨石,产生大火,逐将生息在这里的人们烧死个精光。几百多年来,蔡家村几乎无人居住。直到清朝中晚期时候,有关山城里的,冉巷子的冉姓人搬往居住。后几经繁衍形成了现在的冉家村。原来,被人们叫做的蔡家双冢,后因地名的改变,也随之被人们叫做冉家双冢。
至于,与冉家村所毗邻的东兴村及东兴村的人也有他的由来。陕西籍历史学家武佰伦先生,在为《关山镇志》一书做序中提到,他原籍在山东省、益都县、兴旺庄,父名武保新、母马氏于清光绪十年左右因生活无着,逃难陕西。来时父亲肩挑两个竹筐,一个筐内放一个铁锅和一条破棉被,一个筐内放着他和两三岁的姐姐,母亲跟在后面步行。后来,他们落脚在关山镇东兴村的位置。和他们一同前来的兴旺村的乡党与他们一并落户该地。所谓今日东兴村的由来多少和当年兴旺村有所牵连。
又有清朝光绪年间的《陕西省志》、《临潼县志》均谈到过清朝同治年(公元1862年)五月,清朝统制者挑拨回、汉两族的关系,酿成陕,甘两省回汉民族之间的战争。战争的双方滥杀无辜,死伤累累。陕西渭北的临潼、高陵、三原、蒲城、富平一带,百姓死伤尤甚。战后十室九空,良田荒芜,无人耕种。当时曾任富平、三原、临潼知县的焦云龙(山东长山人),申奏朝廷,提出从山东、湖北等省向陕西移民垦荒。于是后来的光绪皇帝明令:每户移民可分给荒地50亩,免缴三年赋税,三年不服徭役;并责令焦云龙亲赴山东,动员青州府一带的农民移居陕西。这样以来,山东的益都、寿光、长山等十余县的5000多口贫苦农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肩挑背负,用木轮车推着老小家眷,徒步3000余里,历时3个月,来陕求生。这批移民大多被安置在关山、康桥、武屯等一带。据阎良区文史资料第四辑燕振东老师撰写的《阎良区的“山东客”》一文讲到,时任的临潼县知府焦云龙的侄子也在阎良区关山镇落户。为了不忘故乡村名就叫做长山村。
笔者所在的村组巨火组,提到村里人的辈份,其中最高的是‘正字辈’笔者是该村辈份较低的的人,没有以排字取名。把正字辈的人叫老爷,把志字辈的人叫爷,把建字辈的人叫叔,后来在建字以后人们取名就没有规律了。我从正字辈的人了解到‘巨火组’的人,在过去居住的人是从今富平县道贤镇有王姓的弟兄三人来到关山城落住该地,大致巨火组王姓人有距今200多的历史。至于如代家村,苏赵村,界方村,北马村还有许多人说道自己祖籍的‘根’是在山西省大槐树底下,关于此话笔者详查了有关资料,结果有史料表明,大槐树人之说法是有历史依据的。
相关史料说到山西省洪洞县北二里之处,有一个济寺,寺旁有一个大槐树,树身粗大,是汉代所植,树旁大亭中有石碑,正面刻有这里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明代初,朱元章为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医治元末战乱和自然灾害造成土地荒芜,接受郑州和官办琦户部郎中刘九皋等人的建议,由山西[这时人稠密]迁民于受灾严重的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将迁民办分地在洪洞县城北广济寺。移民在这里集中,发放凭证和经费,由官府统一整编迁送各地,先后持续五十余年,当移民要离开祖先毕竟伤心,也不自愿,官家将移民绑起来,人们走着后看给子孙们指着大槐树说:“那家是我们的老家。”从此大槐树成了故乡的标志和象征。数百年来,关山一带的有些村落里,一代传递一代,还不知要传多少代,我们是山西大槐树的人。
****************************************************************
附:
关山镇
金置,今山东东阿县地。
在陕西临潼县东北七十五里,旧名上寨,地当临潼渭南蒲城富平四县之交界。明改为镇,移西安府同知驻此,后罢,清设县丞,民国初置县佐。
西安市闫良区关山镇位于闫良城区东15公里,地处蒲城、富平、临潼、渭南四县市交汇处,一九九六年经 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镇建制,一九九九年被省政府列为百名小城镇重点建设之一,2000年被西安 市人民政府列为综合体制改革镇。全镇共87.6平方公里,耕地9.9万亩,人口5.44万人,下辖27个行政 村,183个村民小组。关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523.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