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茶的传说
房克礼同宗提供的相片
在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西部,有一座峭拔入云的大山,这就是五莲第二大高山——芦山,山下有一个名叫房家沟的小山村,村东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树高12.8米,主干周粗6.9米,树根盘桓如龙,占地面积约两亩。这就是在当地乃至整个五莲亦所罕见的黄鹂茶树,当地人又叫它思乡树。关于树名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明洪武年间,由于元末明初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饥民只得背井离乡,远走他方。据说当时一群房姓灾民,从黄海之滨的海州辗转来到全山环抱的莒州,但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花果遍地,遂在此安营扎寨,垦山劈壤,从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日久天长,渐成了一个较大的村落。因为村人姓房,又处在一条大山沟里,故取村名叫房家沟。
时值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明政府多次派官兵围剿,倭寇屡遭重创。戚继光大败倭寇之后,有小股倭寇便乘混乱之际窜至莒州,奸杀戮掠,夺人妻女,无恶不作,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村里有个年过八旬曾参加过平倭斗争的房姓老人,见状决计奋起反抗,为民除害。他召集村里所有青壮年,携带土枪土炮,和倭寇打起了游击战,直打得倭寇白天不敢出来,单靠晚上袭击村民。可在最后一次最惨烈的战斗中,这位深受村民爱戴的老人不幸饮弹,生命垂危。弥留之际,老人把儿孙们叫到跟前,抖抖地从怀里摸出一个占满鲜血的小包,小心翼翼地将小包一层层打开,只见里面包着一棵黄米粒般大的种子,儿孙们很是诧异,禁不住齐声问道:“这┅┅”老人艰难地招招手,示意儿孙们近前,断断续续地说:“这┅┅是咱故土海州的┅┅黄鹂茶树种,那里有┅┅你们的列祖列宗,我┅┅我活着不能回故土,死了┅┅死了就┅┅就让这树种和我埋在一起,早晚相伴吧┅┅还有,还有你们一定要把倭寇赶出去┅┅”老人气吁吁地说着,突然两眼一翻,魂归故里去了。老人死后,儿女们遵照老人的遗嘱,把老人和种子一起葬在了村东头的一座小山上。说来也怪,葬后第二天,种子破土而出,钻出坟头,短短几天功夫,小苗已长成了一棵半大黄鹂茶树,村中人以为奇,为纪念这位不舍故土的老人,将此树取名“思乡树”。后来,老人的子孙和官兵一起共同剿灭了来犯的倭寇,房家沟的村民从此过上了太平日子。据说,这黄鹂茶还有去病消灾的奇效,每当有小孩得了不明之症,用这棵树上的叶子泡水喝上一两次包管百病全消。明末瘟疫泛滥成灾,当地许多百姓就是靠它治好的。
转眼六百年过去了,这棵黄鹂茶树经受了狂风的洗礼,战争的烽火,竟然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它虽历经数百年,却依然枝繁叶茂,每到夏天,浓荫匝地,蔚为壮观,村上男女老少,茶余饭后来此小憩,谈东说西,天南海北,神侃一番,其乐也融融。每年五一前后,来芦山观光的游人往往不惜徒步数里,爬山越玲,前来房家沟村,争睹古树风采,缅怀那位勇敢的至死不忘故土的老人。
贵兄所作:
海州房氏(连云港)在宋末元初是武学世家,其第七代元末明初房志安,其子房孝初传承了少林红砂掌绝学功夫。日照房氏是否可能是这支海州房氏因避仇而去?值得探究。
红砂掌-历史渊源
红砂掌一法,
红砂掌
亦少林寺之秘传。其法实脱胎于一指禅功夫者。盖少林寺自白玉峰摭拾其附绪言,重振宗风之后,名手辈出,如洪蕴、贯一,独杖僧,李镜源辈,先后以武功名于时;且对于各种武功,阐发尤多。各本其所学,而创立特异之功夫亦不少。红砂掌一法,究传自何人,固不可以确指,然以事实上之观察,当系独杖僧所传耳。因红砂掌一法之初见于武术界,则在元明绝续之季。当时海州有房志安者,本为武世家子,学有独传。祖孙相继者,至志安已七世,故威名夙著。在当时武术界中,有言海州房氏,人无不知,且无不道其家学之精,其素望有如此者。惟誉者既众,而嫉妒者亦不乏人。志安家居之暇,每应行商之聘,为之护财物,来往南北,亦已有年,未曾一遇强敌。盖绿林中人,闻其名字,自揣不能敌,与其出而取辱,毋宁避而自全,故不之扰也。海州习俗,每遇年岁丰盈,秋间必出都天会,铺张扬历、城乡若狂。远道来观者,途为之塞。盖所以酬神护之德,而与众共乐也。某年秋间,又行赛会,庙中拥挤异常;志安亦小步闲观于其间。忽远处有人一簇,围观不散。志安疑系江湖卖解者流,亦信步往观之。群见志安至,则狂喜呼曰:“房大爷至,此围可解矣!“志安始知有异,急趋入,则见一少年与一僧斗。少年已屡中拳,负伤重,力尽且不能斗。而僧独苦苦逼之,似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已者。
安即拱手向僧曰:“大师且止。何事与孺子斗者?今孺子已负伤。大师理宜悯而遣之。胡犹不相舍?果大师与孺子夙仇深而必欲死之者,则予不敢强预人事。惟以予以观之,孺子固未经世故者。而大师又系他方人,谅不至有深仇阔怨。故特来劝大师,可赦则赦之。出手杀人亦非慈悲之旨。还望大师察之。“其言婉而讽,僧不能堪,赫然怒曰“我自与彼竖斗,何预汝事,敢为出头,毋欲觅死乎?速支当赦乐,否则老拳殊不能为尔宥也。”志安笑曰:“大师出家人,胡乃使气如是。须知房志安生平,不欲凌人,亦从未为人所凌者。大师宜可退休参禅支矣。”僧瞪目相视曰:“房志安汝?我久欲得之矣。顾乃相见于是。宜须一交手以判技之优劣。若规避者非夫也。”志安殊不欲斗,笑谢之。僧苦苦相逼,且言语侵志安,志安亦怒,起于斗。不及数合,已颠僧于寻丈之外。观众鼓噪大乐。僧以志安之当众辱已也,愤然相顾曰:“期以三年。必报此仇!”乃踉跄支。志安以其言为收场势也。亦不措意。不料越三年而僧果至,踵门求生。志安知有异,强起于斗,留意特甚,孰意况为僧鸳鸯腿所中,遂颠。论理胜负既分,僧亦可休。顾僧仇之甚,又举足踹其胸,竟死。僧支好就城外寺中居,且设厂授徒焉。时志安子孝初者,方五龄,不克继家学,虽幼而知父仇。及稍长,辞母出外访名师,辗转至卫辉而遇冯五,怜而收之。孝初述往事,且泣下。冯五嘉其志,乃授以红砂掌之法,历七年而成,遣之归。并语之曰:“此足以报尔父仇矣。顾不可滥伤无辜。若犯之,天且不尔。“孝初涕泣受命,归海州。而僧既杀志安,自鸣技高,以为今且莫予毒也,遂永居于是,未尝他去。孝初归而得其详,竟造僧舍,告以所以。僧怒而起曰:“孺子乃敢撄我锋!”举手欲相朴。其手甫举,孝初亦起左手,频摇作相止状。而僧竟口噤而萎身于地。视之死矣。自是孝初遂奉母家居,读书求学,终其身绝口不言武事。按冯五者实孟纪良之徒。而纪良则师独仗僧者。由是以言,则此红砂掌之一种功夫,即谓创自独仗僧,亦谁曰弗宜?
红砂掌-训练准备
红砂掌,
红砂掌
为软功内壮阴手之一,又名梅花掌。然又有称黑砂手者,实属舛误。盖黑砂手者,有药功内壮之助。
练习之法,先用一沙盘,满盛细沙,手入沙中,用力搓摩之,不限次数,力尽为止。如是按日行之,至能以手在离沙盘尺许处,凭空搓摩,而盘中之细沙,亦能应手而动为度。至此,则第一步功夫成。即所谓精神贯注,敛神聚气之意。如击人以掌,稍着其身,外部不损毫发,而五脏已受重创,不可救药。
如再继续练习,易细沙为砂子,易砂子为铁砂,再易重四五两之铁球而后已,亦能手不着盘,铁球应手跃出,则朱砂掌全功告成。至此,手不必着人肌肤,但遥遥以手示意,作抚摩或掌击状,受者即应手而伤,且无法医治,越十日或半月而死,甚至有数时而殁者。练此掌,至少亦须十五年苦功。惟技成后,除非万不得已而保全己之性命者,切不可滥用。盖遥遥击人,死而不知,殊属阴毒。如无故施以杀手,于道德有损,亦为技击家所不取。
红砂掌-采气之法
功法能充盈内气,
红砂掌
强身健体。初级功以内气贯掌为主,可使两手劳宫穴迅速产生气感。练红砂手功时,手指外观可内红变紫、变黑、形状变粗,时而坚硬异常,时而温柔如绵。两掌相对时,可感觉到一定的吸力或斥力。为进一步增强内气,可在上述基础上,练采气功。
功法操作:
1、预备式:
直立,两脚分开同肩宽,趾抓地,含胸收腹,全身放松。两眼微闭,留一线之光,注视鼻尖,舌抵上腭;排除杂念.集中思想,用鼻自然呼吸。
2、采气:
两掌相对垂直.置于胸前33cm左右处,左掌垂直向上,右掌与地面平行,掌心向下。右手中指正对左手劳宫穴,然后开始,用左手从太阳、月亮、森林、蓝天等预定的周围目标采气。吸气时,意想周围纯洁之气徐徐采入劳宫.同时设想劳宫是一片大海,而每个手指则如条条江河,滔滔东流,汇入大海。呼气时,放松意念,暂停采气,采气9次,稍息片刻。更换两掌位置,左掌平放,右掌垂直(姿势同上).做右手采气9次(方法同上),这样为1遍,每次可练4—6遍。
3、收功:
身体姿势不变,收回视线,闭眼。两手搓热,轻轻按在于双眼上,默数心跳81次.然后放松意念,缓缓收功。效应:练采气功,自觉劳宫有明显进气感,始则忽凉忽热,进而劳宫发热发胀,劳宫处微陷有一小窝。
红砂掌-招式动作
预备式:
红砂掌
直立,两脚分开等肩宽,含胸收腹,全身放松,舌抵上腭,思想集中,鼻吸鼻呼。
两臂下垂,掌心向下,手指朝前方。吸气,吸时要缓慢,进入丹田(脐下1寸3分处),同时,两臂上收。呼气时,脚趾抓地,提肛,少腹外挺,意想气从丹田贯彻双手掌,两手掌慢慢下按复原。如此做四十九次。
两臂朝前平行伸直,掌与肩平齐,手心向上,呼吸要求同前。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慢慢向前推回原处。如此做四十九次。
两臂向上直举,手掌托天,呼吸要求同前。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后,手掌慢慢上推回原处。如此做四十九次。
两臂左右平行伸出,成一字形,手心朝外,手指向上,呼吸要求同前。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后,手掌慢慢向外、左右推回原处。如此做四十九次。
两臂下垂,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吸气时,以腰为轴,先向左转,脚不动;左转时,双手向里交叉贴身向上画圆弧;当上身完全朝左时,双手向上画弧,交叉在头顶,然后左右分开,掌心向外,同时吸气变呼气。呼手时,脚趾抓地,提肛,少腹外挺,意想气从丹田贯到手掌后,手掌向外按,慢慢下落,身体逐渐转回原来姿势。然后,再向右转,动作呼吸同左转。如此做四十九次。
红砂掌-辅助功法
端坐于齐膝高的木凳上,双掌于胸前相对,距离5厘米。双目微闭,吸气时意想双掌互相排斥,呼气时意想双掌互相吸引,可练习8~10分钟。此为少林红砂手的辅助功法,可于正式练功前后练习。
具体练法如下:
红砂掌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心静气,松静自然。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自然呼吸两三分钟。待身心俱静,两掌变成立掌,掌心向下,两臂撑起。同时两眼似闭非闭,舌抵上腭,以鼻呼吸。吸气时双掌上提,掌心向下,掌要提至最高点;呼气时双掌下按,双脚十趾抓地,提肛。吸气时意想万物之精气自鼻吸入,贮于丹田。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上提,经前胸贯入双臂,注入双掌,力达指梢。如此双掌一提一按为一次,本式共做49次。
2.接上式,吸气时双掌上提至肩部,翻掌,掌心向上;呼气时双掌向前冲出,与肩同宽,意想内气由丹田经肩部贯入双掌。吸气时双掌收回,意想精气由鼻吸入丹田;呼气时双掌冲出,意想内气由丹田注入双掌。一呼一吸为一次,本式共做49次。
3.接上式,吸气时双掌收至肩部,同时双掌上翻,掌根在前,掌指向后,掌心向上。呼时双掌向上推出,意想真气贯入双掌,有力托千斤之感;吸气时意想万物之精气由鼻、头顶百会穴吸入丹田,同时双掌收回至肩部。呼气时双掌向上推出,意想真气贯入双掌。一呼一吸为一次,本式共做49次。
4.接上式,吸气时双掌收回,呼气时双掌向左右推出,意想自己在推动左右两堵墙或两块巨石。吸气时收回双掌,呼气时推出,意想真气贯入双掌。一呼一吸为一次,此次共做49次。
5.收式:吸气时双掌收回,呼气时双掌向前推出。吸气时双臂交叉向上绕环,呼气时双臂向下绕环。此时全身放松,不意守任何一处,配合呼吸绕环14次后,缓慢散步即可。
红砂掌-注意事项
1.练功第一年内,
红砂掌
每日坚持练功三次,早、午、晚各一次。练功有一定基础后,可改为每日练功二次,早、晚各一次。
2.每次呼气时,一定要双脚十趾抓地,同时提肛。
3.此功练习一段时间后,双手会发麻、发胀、发热,此为有气感的表现,不必惊慌,此时全身气力大增。功成后,可击人伤其脏腑而外表无伤。
功法运动量较大,要求练功者体质较好,最好没有疾病。练功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晨,于公园、林间等空气新鲜处,面向东方,吐出浊气,吸入清气。练功期间,要注间营养,保证睡眠时间,节制性欲。练功时手要圆活,用内劲,不要僵硬做作。这样持之以恒,定会功到事成。
红砂掌-参考资料
1、民国武术书《一指禅--红砂掌真传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