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岭上南山坡,南山坡上唱山歌,唱得红花朵朵开,唱得果树长满坡;田坡林坡花果坡,绿草青青牛满坡,南山坡上放声唱,唱得幸福落满坡……”
唱起这首优美动听的老歌,朋友,您就不想了解词曲作者和他们的近况吗?不想知道它背后珍藏着的一串串故事吗?金秋十月,笔者先后奔赴黄河两岸的晋、陕两省山区,艰难寻访了这首名曲后面沉寂了几十年、名不见经传的农民艺术家:史掌元……
●60年代,山西出了两样在全国引以为豪的新闻。
一个是“大寨”,一个就是《唱得幸福落满坡》!1959年秋,在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昔阳县界都乡里安阳沟村的一面山坡上,39岁的石匠史掌元一边收秋,一边琢磨着从《红旗歌谣》上背下来的一首“陕西商县民歌”,联想自己村解放十几年来的新变化,一段饱含深情、充满自豪、带有晋中民歌味的旋律,从这位在抗日游击区成长起来的新中国农民口中放声而出。收工一回到自家的石窑洞,他有点迫不及待地点起煤油灯,在草纸上用学会的谱谱出了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对新生活的满腔热爱和憧憬……
春节期间,史掌元终于谱完了《唱得幸福落满坡》。这支歌先在村俱乐部试唱、稍稍改动后,又经山西省音协的王诺同志修改,很快被送到北京参加评比。其时,全中国热火朝天的“大跃进”运动刚遭到3年自然灾害的第一次迎头“冷击”,党和全国人民正渴望摆脱厄运、快步进入共产主义,也许是这支歌烧旺了群众心头的火,《唱得幸福落满坡》风一样随电波传唱全国,并于1960年初摘取了全国工农兵业余歌曲创作评比一等奖的桂冠。而史掌元也获得了一套《毛选》、一把二胡和一个奖状。在那个时代,这也许就是最高的奖赏了。
1960年3月,全国群众文化工作会议在山西晋祠召开,授予史掌元“农民作曲家”称号;同年5月,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与贺绿汀、刘炽、雷振邦等一批大音乐家一起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7月,史掌元又出席了全国第三次文代会,以一个农民作曲家的身份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这时节,《唱得幸福落满坡》唱红了大江南北不说,还被翻译传唱到越南、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歌红人更红,这也成了史掌元一生中最辉煌、最值得怀念的“黄金期”;1962年,他当选为中国音协山西分会副主席;1963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联扩大理事会上,作为农民代表的史掌元被推举到周总理等领导人面前,在中央民族乐团小乐队的伴奏下,他演唱了一曲自己刚刚谱出来的《请到我们山庄来》,没想到周总理听完后大为赞赏,高兴得站起来为他鼓掌;演出后游园时,郭沫若同志又亲笔写了条幅送给他,让这个只上过四年小学却酷爱音乐的穷苦汉再一次受宠若惊!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唱得幸福落满坡》,它仍是一首值得传唱的艺术珍品:在风靡60年代的5首农村歌曲中,《社员都是向阳花》的作曲王玉西当时是河北音协负责人,《采茶舞曲》的作曲周大风当时是浙江音协负责人,《一条大道在眼前》的作曲瞿希贤当时是中央乐团的专业作曲家,而《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的作曲金砂也是空政文工团的专业作曲家,只有史掌元一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但这并不影响《唱得幸福落满坡》在当代音乐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一位知名音乐评论家说:这支歌是学院里的作曲教授、歌舞团的作曲家们写不出来的,完全可以作为很好的音乐教材来欣赏!
史掌元当之无愧地成了那个时代山西人的骄傲。而昔阳县的大寨村,则是1963年以后才开始走上全国农业榜样的高台!●30年后《唱得幸福落满坡》再度唱红,给村上唱来“史掌元音乐学校”。
1991年,《唱得幸福落满坡》“梅开二度”:在中唱上海公司音乐人杨圣良的策划下,一盘由当红歌星李玲玉、孙国庆、屠洪刚、范琳琳和当时还属无名之辈的景冈山、朱桦、赵莉等歌手演唱的新节奏联唱磁带《红太阳———毛泽东颂歌》应运而生,作为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年的献礼。收录了30首金曲的《红太阳》一经推出供不应求,销量好得无法形容!《唱得幸福落满坡》作为“红色经典”,又一次唱红了祖国大好河山!史掌元这个被遗忘在小山村的七旬老头儿也再次出山———
1993年7月15日,上海举办首届乡村歌手电视大赛,史掌元受邀与国内一流作曲家吕其明、屠巴海等人一起担任评委。1996年,他又两赴上海,担任农民歌手大赛评委,并出席了上海艺术节,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上海歌剧舞剧院还决定把艺术节上歌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的演出收入15万元,通过“希望工程”捐赠给史掌元所在的昔阳县,创办“史掌元音乐学校”。如今,由我国交响乐大师朱践耳亲笔题写的校牌已挂上里安阳沟村小学的大门。
1997年7月,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的上海音乐出版社破天荒地为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出版了他的创作歌曲专辑《唱得幸福落满坡》,歌本由音乐家吕骥作序,从他40年创作的2000多首歌曲中精选出70余首,圆了他今生最大的梦想!
眼前的史掌元,虽已是87岁高龄了,但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得很。记者找到他家时,他还在地里干活!听他儿子史华明讲,父亲还经常到村里的蓄水池里挑水哩!谈起音乐创作,老人饶有兴致,并拿出他近年来发表的歌曲唱给笔者听。从他那满腔热忱的谈话里,我看出:史掌元还要为新时代新农村歌唱!
●从笔者口中史掌元才得知词作者是房程华。但当他想在有生之年见词作者一面的时候,小他19岁的房程华已病逝8年了!
那是1957年12月8日,陕西商县中学初一学生房天舍以“房程华”的笔名,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一首民歌体小诗《南山坡上唱山歌》。一周后,《陕西农民报》以《南山坡上放声唱》为题做了转载,1958年8月,在毛主席倡导的中国新民歌运动中,这首小诗被《陕西新民歌三百首》收录,这时诗名已改为《唱得幸福落满坡》。这年9月,周扬、郭沫若全国范围内选编《红旗歌谣》时,它又被幸运地收进书中。但遗憾的是,诗作者房程华的名字被抹去了,“陕西商县民歌”从此成为一个代词,被印在各类“歌海”、“歌典”、“歌选”中,一如当年“王洛宾”被“新疆民歌”替代了一样。
就这样,一个颇具天分的小诗人,从此退进了岁月深处,在陕西商洛市金陵寺镇一个名叫房店子的小山村,悄无声息地度过了他贫困孤寂的一生!
当笔者多方打听,欣喜地找到房程华的家时,看到的却是他的荒冢;当善良的史掌元老人从笔者口中得知这首歌原来是有词作者的时候,深为房程华叫屈,并提出想在有生之年见房程华一面的想法,但我告诉老人:小他19岁的“红旗歌手”因患食道癌已去世8年了!
史掌元这一辈子育有8儿4女,最令他欣慰的是有3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衣钵:大儿子史玉明原在县文化馆搞音乐(现已病退);二儿子史虎明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分在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工作至今;六儿子史记明也是晋中地区青年晋剧团的一名乐手……
坐在太行山下这座崖畔上的农家小院,头顶是满架的葡萄,远处是满坡的林果,耳边又响起史掌元“唱得幸福落满坡”那动人的歌声,我心头不禁一热,为老人对共产党的一腔忠诚、对新农村的满腔热爱、对新生活的一往情深而感动,跟着他一起唱开这支难忘的歌!
本文转自三农在线
http://www.farmer.com.cn/wlb/nmrb/nb5/200711180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