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严谨 以父为镜
房玄龄被人称为德吏,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着高尚道德的人,与他自小严谨的家教有关。
其父房彦谦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房彦谦从小失去父亲,全靠母亲与哥哥们扶持成人, 15 岁又过继给堂叔。这种生活使他从小就很懂事理,继母过世,丁忧守孝,他一连五天不吃不喝,一直跪在灵前,蚊叮虫咬不见动弹一星半点。后来做了县令,他并不因官小职轻而懈怠,反是更加勤勉守职,被一方百姓称赞为慈父。朝廷派臣视察各州,考核官员们业绩,竟将他评了个天下第一,破格提升。全县百姓听说他要走,无不夹道相送,痛哭失声。
房彦谦后来官至司隶刺史,其职责是“统诸巡察京城之外官员”,他刚正不阿,为官清正,秉公办事,从不收取贿赂,凡经他举荐的官员,全都为人正派,一心为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房彦谦的品德不能不传授予房玄龄,从而匡定了他一生的道德准则。
因公务在身,其父很少回家,但偶尔回家,总要对子女们说些做人道理。他的俸薪不多,又常常拿出去周恤亲友,竟没给孩子们留下什么。有一次,他歉疚地对房玄龄说:“别人都因享受朝廷俸禄而致富,惟独我是因做官而受穷,我能留给你的,就只有这一身清白了。”房玄龄回答:“孩儿不图父亲积下万贯家财,父亲的言传身教,足够孩儿受用终身。”
此时,房玄龄才 10 岁。 10 岁的他已立志要终生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清官,做一个好官。
在以后的长长的一生中,他的确做到了。
宽容为怀 网罗人才
38 岁那年,房玄龄决意出山。他经人推荐,投到了李世民的手下,从此开始了他的不平凡的仕途生涯。他协助李世民夺取了江山,最后贵为一代名相。
纵观他一生,房玄龄极为人称道的品德之一是宽容为怀,网罗人才。
古人语:大器能容物。作为李世民几十年来最信任的老臣,他的雅量对王位的巩固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他能容人、善用人、能识人。还是在与隋军作战之时,打了胜仗,其他唐军将士忙着打扫战场,有的争相搜罗金银财宝,有的抢夺年轻女子,房玄龄却到俘虏营里,将各级军官一一登记造册,挨个儿谈话。当唐军将俘虏押回京都时,他已对这些人的身世、才干了若指掌。李渊要下令杀这些人时,他就将挑选出来的名册交给李世民,让他收罗这些人才。久而久之,李世民因此而拥有了许多可用之才,势力越来越强。
房玄龄又很能推荐人。大名鼎鼎的杜如晦当时一直在秦王府做兵曹参军,不被李世民重视,不久又要将他调至陕西派去做地方官。他立即前去一再劝说李世民将他留下。李世民听从了这一建议,重用了杜。杜如晦后来在李世民的政权里起着极大的作用,人称“房谋杜断”,也就是说,凡重大的事,都是由他俩帮助李世民定夺的。
房玄龄极有雅量,即使反对过他的人,只要真正是人才,只要他们愿意,他就容纳下来并委以重任。李世民杀了兄弟成了太子以后,将东宫的主要谋士魏徵关进了大牢。早在隋末群龙逐鹿之时,魏徵就表现出超人的才能,李建成对他极为重视,在与李世民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中,魏徵出过不少让李世民头疼的主意,李世民对他恨之入骨,要将他拉出去斩了,正是房玄龄夺过卫士腰刀,力主刀下留人。魏徵后被封为谏议大夫。他为人耿直,伺主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出过许多好的点子,也纠正过不少李世民错误的做法,甚至于一些连房玄龄不敢说的话,他都敢说。在巩固政权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以至他死后,李世民竟放声大哭。
正是因为房玄龄坚持任人唯贤、不避仇过、才行兼顾、行重于才、扬长避短、明赏慎罚、用人不疑、严惩告讦等原则,在唐太宗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人才,成了兴国安邦的重要组织保证。
发展经济 安定民心
一个国家要想兴旺发达,最重要的是要发展经济。
烽烟散去之后,李世民时代到来了,如何安邦治国成了头等大事。做皇帝夺江山不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不容易。房玄龄清醒地知道,国家的局势还不容乐观,隋末以来十多年的战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有的地区,千里萧条,人烟断绝,。鸡犬不宁,粮价暴涨,老百姓四处流浪,如果长此以往,恐怕人心不稳。
还不仅如此,当时天下很不太平,内乱外敌此起彼伏,边境战事不断。为此,房玄龄手书“惧畏恐忧”四个大字,送与太宗,悬挂在显德殿上,太宗大为称赞:“你这四个字,正巧是我心头的事。”
于是房玄龄努力地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他组织朝内大臣进行讨论,首先在大臣中间树立以农为本的思想。接着他又带着一批人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他的工作十分深入,农民们常常看到一群穿着朴素的人在田间走,还以为是县官出来视察,却不知是宰相亲自出巡。
这种深入的工作作风使他得益极大。一天,他看到库中有很多兵器闲放着,他就建议皇上将其中一部分改用作农家工具,以解决农具不足之虞。他又发现劳动力严重不够,于是提出多项举措:招徕和赎回汉人;劝说男女及时婚嫁;提倡再婚再嫁;鼓励生育;取消家奴,解放劳动力;提倡僧尼还俗等。这真是史无前例的大胆改革,一时间竟然有十余万人走出寺院。另外,又出台了暂免死刑、释放罪犯、让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向着地广人稀处迁移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在当时起着积极作用,即使是在现在,也很有积极意义。
接着,他又说服唐太宗重新颁布了《均田令》。为了推进这一工作,他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甚至要求皇室以身作则,建议太宗把皇家园林芳华苑等地放弃,赐给当地穷人耕作。太宗果然依他所言,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贞观二年夏天,京城大旱,蝗虫四起,田里庄稼全被吃光,房玄龄跟着皇上视察,痛心疾首。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连续发布了几十道皇帝诏书,有《水部式》、《租庸调法》、《缓力役诏》等,其中还有一些比较灵活变通的款项。所有这一切都是旨在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力。
他的努力很有成效,贞观二年末,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基本上都做到了“食无忧,居有所”。除了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州县都比较安定了。正是房玄龄帮助唐太宗度过了他执政时期最困难的日子。
谦虚谨慎 巧阻奢侈
自贞观元年起,房玄龄迁为中书令,次年又拜门下省侍中,第三年拜为尚书省左仆射,这样他就将朝廷三省的一把手全都做过了,从此成为首席宰相。太宗封他为梁国公,还将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同时韩王又娶了房玄龄的宝贝女儿为妃,房玄龄因此成了皇亲国戚,可谓权高一时,言重如山。
然而,房玄龄依然故我。 50 岁的房玄龄瘦长个儿,待人接物和颜悦色,衣食住行简单朴素,从不随心所欲,从不随意议论是非曲直。他虽然大权在握,说起话来却总是细声慢气,即使是胸有成竹,也用商量的口气,从不趾高气扬。
性格即命运,性格不是装出来的,命运也不是刻意追求的,恰好是这么一个房玄龄,恰好是那么一个时代,他的种种个性得到了最好的张扬,他成功了。身为“总理”,他协助君主治理了许多疑难问题,协调好各大臣之间、君臣之间、衙署之间的各种关系。他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深得皇帝信任,但是遇到重要问题,即使是对李世民,他也很能坚守原则。
别看李世民口头经常挂着俭朴两字,反对奢侈腐化,然而随着整个形势的好转,在一片颂扬之声中也渐生骄奢之心。从贞观元年起,他就想仿效其他君王,造一座自己的宫殿,砖瓦木材全都准备好了,因为众臣谏阻,这才半途停止。到了贞观三年,有人拍马奉承,劝说陛下住的房子又低又潮,何不建一座阁楼住 ? 房玄龄与魏徵极力劝阻,说眼下民不聊生,皇宫里大兴土木,有损皇上威信。李世民才勉强作罢。过不多久,又有好事者进奏,说天下太平,请李世民往泰山封禅。封禅是封建王朝的一项大典。封,即必须在泰山极顶设坛祭天;禅,即在泰山附近小山上祭地,实际上是以这种形式来为天子歌功颂德。此事耗资巨大,房玄龄接到奏章,就替太宗拟好持否定态度的诏书,然后将奏章与诏书一并交上。太宗看了,虽有些许不快,只得怏怏表示同意。 ·
后来又生一事。这次是李世民要修好洛阳宫作为礼品给高阳公主。当时高阳公主已是房家儿媳妇,一向谨慎小心的房玄龄当然不愿意让这种奢侈之事发生在自家身上。足智多谋的他与皇后策划后,喝酒壮胆,前往皇上处进谏,结果惹怒了皇帝老儿,被投入大狱。最后,在众多大臣劝说下,在皇后的请求下,李世民才收回成命,将他放了出来,并暂缓了修洛阳宫的计划。
严以律己 见荣誉就让
“为官惧盈满,做事尽所能”,这是房玄龄给自己写的一张条幅,并终生以此自勉。
房玄龄作为宰相总理国政,日夜操劳,日理万机。但事无巨细,他总是尽心尽力,对自己要求很严,不容许有一点事情处理不当。
他为人毫无妒忌之心,听说了人家的优点,就像自己出了成绩一样兴高采烈。他擅长于用各种方法手段处理各种不同的情况,而一切又显得那么温
文尔雅。他审议决定法律,务求宽缓公平。他从来不以自己的长处去要求别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即使是地位卑微的人,他也能根据其能力加以任用。
他宽厚待人却严以律己,如果因了什么事受到皇上责备,不管对错,他绝不辩解,总是叩头谢罪,先检讨自己的不足。
他对荣誉则能让便让。公元 627 年春天,唐太宗封房玄龄为魏国公,并拜为太子少师,掌教诲养训诫太子,赐绢五千匹。这是许多人梦想得到的位置,但房玄龄觉得自己身上的荣誉太多了,坚辞不受,最后仅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代理太子詹事,并兼礼部尚书。到了贞观十一年,太宗改封他为梁国公,又要请他担当魏王李泰的老师,对太宗的好意他深为感激,但他不想让自己头上有更多光环,又多次上书谢辞,力荐他人担任。
作为宰相,李世民的许多文件都出自他的手,大到治国方略,小到人事任免。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为了维护太宗的尊严和一元化领导,他悄悄地将自己许多珍贵的手稿烧毁,只留下皇帝的手迹。他说他不想让别人看到他的存在,哪怕是一点儿也不行。这一方面说明他是个角色意识很强的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自律意识很强。正是在他的带动下,贞观后期,这种做法在大臣中渐成惯例。史是由他主编的,他却总是力求抹去自己的痕迹,将自己做的许多事都记在了皇上头上,弄得李世民都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史册上关于房玄龄的记载如此之少的原因。
在生活作风上,房玄龄更是严以律己。当时的人,娶个三妻四妾是寻常事,然而房玄龄贵为一国之相,却始终只有一位结发之妻卢绛儿,还是个独眼。但他们恩爱异常,白头到老,从未听说他有过花哨之事,倒是皇帝老儿曾执意要赐给他一位美女,被拒绝。
他教子有方。怕子女们因父辈位高,生骄奢淫逸之心、以势压人,他悉心收集古今家训,亲自写在屏风上,让每个孩子各保存一幅。女儿奉珠嫁给了韩王为妻,他主张婚事一切从简,并反复告诫女儿:以后你做了王妃,别忘了恪守妇道,相夫要讲究方法,教子要以身作则。奉珠随丈夫到远方赴任,他虽牵挂在心,但硬是不去送行,怕过于招摇。奉珠后来不负他所望,以德服人,深受众人爱戴。
伴君如伴虎,虽然房玄龄事事小心,还是免不了被小人进谗。太宗一度极不信任他,将他罢课归第。还是魏徵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将告恶状的小人免职回家,太宗才召回了房玄龄。尽管受此委曲,他心里毫无芥蒂,依旧忠心耿耿,直至年逾古稀。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公元 648 年,即贞观末期,房玄龄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他已年老力衰,患有多种疾病,但是,即使到了那时,他还是一心惦记着公事。随着不少老臣的去世,李世民越来越离不开他,总是呼他上朝理政。上朝走不动了,他被特许坐着轿子上朝。紧急事情被特许先斩后奏,身体稍微好转,房玄龄又将大量案卷带回家中,躺在病榻上处理文件,须臾不肯怠慢。在有生之年,他尽到了一个“老管家”的职责。
是年 8月,房玄龄辞世,享年 70 岁。一代名相,以自己的行动,为一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名相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