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前,四川阿婆在银行存入400元,当时这笔“巨款”可以买下一间房,而在33年后“巨款”连本带息835.82元,面值虽是原来的2.09倍,却连一平米的高档瓷砖都买不了。
这场资产缩水的“杯具”,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储蓄在通胀面前的软弱无力,也不得不思考:倘若你是33年前的四川阿婆,你将如何打理资产,存续你的购买力呢?
炒股专业户认为,倘若回到1991年,四川阿婆再添40元就可以获得100股万科配股,迄今这笔投资就将增值到15万,投资收益为初始的345倍,与现在的2.09倍可谓是天差地别。炒房团则认为,身在扶摇直上的房价中,我们不用等上30年,3年你的投资就可以翻番了。若是四川阿婆当年投资地产,说不定今天的身家可以登上富豪排行榜了……
众多“倘若”都让我们充满了财富的遐想,但现实是时间无法倒流,通胀继续紧逼。2010年,通胀从房地产向食品进一步蔓延,从“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到高产量的土豆玩涨价,蔬菜涨价接力赛也看似并无止境……
发起资产保卫战已迫在眉睫,但当下有没有值得投资的领域呢?专家认为,投资理财宜顺经济脉络而动,才能持久的跑赢通胀。回顾过去30年经济发展轨迹,中国经济经历了80-90年代的制度转型期,91-00年轻工业化时期,01-10年的重工业化时期,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在未来十年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消费主题正是这十年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力。
对于消费的增长,正在发行的大摩消费领航拟任基金经理袁航这样解析,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城镇和农村消费将呈现出不同的需求导向,消费市场扩容的同时也面临着迎合消费多元化的消费升级。而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下健康、医疗产业的加速扩容,都将推动中国消费进入一个加速上升的阶段。希望以投资抵御通胀的人们不妨顺势而为,投资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