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守士生平
房守士,老齐河城西关人,字升甫,号备吾,生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卒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齐河县人。万历丁丑(1577)中进士,先后任山西按察使、河南左布政使、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等职。晚年因病告归,闭门扫迹,于县城西南筑“千楸园”,以藏书,课子为乐。年六十九,卒于家中。
二、孙承宗生平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明光宗常洛、熹宗由校的老师,京城的保卫者,忠贞的爱国者。青年时代就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万历三十二年( 1604),孙承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元年(1621),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当时沈阳、辽阳相继失陷,孙承宗以知兵,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天启五年(1625)八月,柳河之败,导致了孙承宗的去职。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自后金逃归的“降虏生员”刘伯?的话,派兵渡柳河,袭取耀州,中伏遭败。阉党借机小题大做,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孙承宗气极,连上二疏,自请罢官。九月,返乡。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绕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且行反间计,使崇祯帝囚系并最终杀害了袁崇焕。明廷再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①,统筹全局。孙承宗首先晓以大义,安定了军心。其后协调各路军队,联合行动,经数月艰苦作战,取得“遵永大捷”,并于崇祯三年(1630)五月将后金军驱逐出关。崇祯十一年(1638),后金(清)兵深入内地。十一月九日围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与之血战。三天后,城破,孙承宗被俘。被俘后清军对于这位老敌人也十分崇敬,劝降不成后,遂令其自尽,以示对他的尊敬之意。孙承宗接受了清军的尊敬,整理衣冠,面朝北面叩头,自缢而死。死后谥号文正。﹝当作文忠,见明史本传﹞著作有《高阳集》。
三、房守士和孙承宗的关系
孙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壁和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家庭教师,并逐渐接触官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读书;次年中举人。后来,因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孙承宗随行。
四、门人
指门生、弟子。
五、高阳
地名,保定市的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