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 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振兴教育复兴民族
——志慧小学演讲录音整理 春锦先生讲学报告(四)2005 11 2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小朋友:
大家好!
我的这堂报告,可能大人听得懂的多些,小朋友可能听得懂的相应少一些。这不要紧,小朋友在听我的报告的时候,可以闭着眼睛听,打瞌睡也可以,就是不要讲话就行了。因为我讲的内容,可以说还是含有一定的能量,可以帮助大家的身体健康,再一个就是益智开慧。家长们可以听我所讲的内容,看这个道德教育对我们的孩子将来,是否的确有塑造一个道德人生和科学人生的作用。
一 经典诵读(《德道经》《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开慧教育的重要法宝 孩子们目前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对道德教育主要是一种被动接收型的,而我们的成人是思辨型的。有些成年人由于受文化历史教育的限制,可能有一个反复思辨的过程,这也是正常的。但是作为道德教育来说,我觉得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就主要是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最深层次的原理、生命的科学原理,来塑造我们道德的心灵,塑造一个能够从心而发的、开启我们智慧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将这两部分把握住的话,我相信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学生都会非常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去参与到传统道德文化经典教育的运动中来。
目前在全国各地,包括世界上的其它的国家,经典诵读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而且越办越红火。我庆幸地看到我们志慧学校比较早地跨入了世界性的行列。因为不论是在美国、在英国、在法国,还是在德国,儿童诵读中国的经典这一个活动不仅仅在华侨子弟当中开展,而且在外籍的洋人们的小洋人、小娃娃们当中开展。就像前一次,德国来的客人不就是带了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吗?就是那么一个小孩,他都已经学会了“道,可道”。可见我们的道德经典文化、传统的道德文化精神,在世界各地已经在广泛的传播。
因为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认识到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字就是开启智慧的语言和文字。只要将这种工具运用到古老的、传统的、文言文的一些经典著作的诵读当中,就能启迪和开发我们儿童的智慧,使儿童在发育的阶段、过程当中就构建起一个智慧的模式,打造出一个能够开启我们心灵智慧、大脑慧性的一个硬件状态。这个硬件状态,无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将来提高学业或者就业,在任何工作岗位上就奠定了一个坚定的基础,这个基础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成为道德的人才、科技的人才。
由于近百年来,我们与经典诵读已经告别得太远了,在民国初年经典诵读被第一任的国民政府的教育司长给取缔了,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很多老师对经典诵读感到陌生。好像一提经典诵读,就是佛家的或者说道教的东西,果真如此吗?不是!我感觉到还要感谢佛教系统和道教系统,它们能够把这个优秀的方法承传下来,使我们到现在恢复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能够借鉴。
经典诵读,古往今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教育的重要法宝之一。这一点,我们只要回顾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都不难清醒地看到。在汉代以前,从汉代那个时候发展到了一个巅峰阶段;到了唐代、宋代,发展到了一个完善的阶段;到了明代以后,才逐步地走入僵化的时期。
很多的学者、很多的文人将我们民族十六世纪世纪以后在世界上迅速衰落的现象,归罪于我们传统的经典诵读,其实是错误的!是没有清晰地分析到历史的深刻的那一部分。那么,这个深刻的这一部分是在哪儿呢?就是因为在于明朝以后,经典诵读丢弃了对《老子·德道经》的诵读、丢弃了对《周易》的诵读这两大法宝:因为《周易》的诵读能够开启我们科学的头脑,而《道德经》的诵读又能启迪我们道德的心灵。
二 一元(《德道经》)四素方法论(《周易》)是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科学精髓 中国的古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她必须是具有道德的心灵,才能具备科学的头脑。没有道德的心灵,就会与我们祖先传授给我们的开启大智慧的科学方法相隔离,相陌生,没办法解读她,没办法读懂她。所以古代到现代,一直是要求每一个承传祖国的道德文化的人——无论是师者、无论是家长、无论是学生,都要信守一条中国传统文化应当遵循的科学的技术方法,这就是一元四素方法论!
什么叫“一元”?这个“一”,就是老子在《德道经》中阐释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这个“一”对“天”、“地”、“神”、“人”、“王”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把握了这个“德”、这个“一”,(这个“一”就是“德”,道德的“德”)不具备这个“德”,你就没有办法知道“道”,就不能够明白自己的人生:我们来到世间走一回,到底如何去走?如何达到一种完美的人生、亮丽的人生?既有利于家庭,又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族,你就没办法明白。所以,需要每一个人在我们的心灵当中修养这个德,通过修德而明这个道,明了德才能明道。孔子也讲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明德”是基础。所以在一元论当中,主要就强调的是德性的修持和培养。
那么一元四素的“四素”是什么呢,它就是指的《周易》里面告诉我们认识天、认识地、认识人、认识万事万物的一种科学的方法。这个一元四素方法论——特别是四素方法论,它是科学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整体方法论、集约方法论、大统一论。但是,要明白这四种方法,那你就必须承传祖先们告诉给我们的《周易》的理和《周易》的方法。《周易》当中蕴藏着我们知天、知地、知人事、知社会发展规律的众多的方法。这一上乘的《周易》的方法,称之为“心易”。 就像《老子·德道经》当中所讲的:“天下之大作于细,天下之难作于易”。什么叫“天下之大作于细”呢?这个“细”,要细到什么程度?——要细到象数理炁的深层当中去。从细处着手,从我们眼睛看得到的和眼睛看不到的整体把握住的“细”的里面,去进行分析、把握,这个天下的大事我们才能做得好。 那么“天下之难作于易”,什么叫易呢?这个《易经》的“易”,它是指的《周易》。《易经》要求我们掌握日和月的循环规律,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月”,这个日月交替地运行着,这里面是有规律性的。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早上起来太阳运行,晚上月亮升起。但是她怎么运行的?我们的祖先就是通过“一元四素方法论”的方法,早于西方世界数千年之久,就已经认识了“黄道”。——就是说,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这个圆周率——3.1416的这个除法,比西方都认识得早。西方也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但是在西方来说长期都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一种学说,他们比我们都晚。
为什么中国人能够那么聪明地就把握了天地自然循环的规律呢?其实这里面,就是因为我们祖先用道德的方法打造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建造了自己道德的灵魂,心灵品质处在一种与自然紧密统一、合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运用了科学的方法,从现象里面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象”。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看内在的实质,这就是“象”。“数”呢,就是将万事万物的现象,用数学模式去进行置换、转换、改变,将它转换成为数学的公式和模式。这样一来,就使复杂的“象”用简单的数学模式就可以表现出来,我们便于计算、便于了解这个“象”的最深层次的东西、规律,捕捉到这个规律。“理”呢,那就是说根据现象的观察和数学模式的推算,使它上升到理论上来,加深我们的理解、加深综合分析的能力。这一点对“象、数、理”这三块儿的分析,实际上与西方的逻辑推理异曲同工。西方的逻辑推理,并不是他们独特的发明,实际上在我们祖先的“象、数、理”技术方法当中早已经具足完备了。只是我们如果没有道德的心灵,没有对《周易》进行早期的培养,那么我们在长成人以后再来掌握这些东西就比较困难。所以,古人特别重视“胎婴养虚、童蒙养正”。
三 《德道经》、《周易》在胎婴养虚、童蒙养正中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这两个阶段要特别地重视呢?你比如说“胎婴养虚”,就是说父母怀上孩子以后就要开始,父母给自己腹腔里面的胎儿诵读《德道经》、诵读《易经》,用自己道德的心灵去感应自己的腹中的胎儿,用自己的声波去在早期就给自己的孩子建筑一个道德的硬件,使他们具备这方面的前期准备。大家都知道中国还有一门技术,就是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推算人生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当中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只要在这个规律的推算当中也可以发现,每个人由于出生的年月日时不同,那么他今后的性格上会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古人将这种差异分为五大类,哪五大类呢?那就是说有的人仁德深厚,有的人义德比较强,有的人智德比较丰满,有的人信德比较厚实,有的人礼德比较明亮,相反呢,有的人就缺乏某一项,而这种缺乏等到出生以后、长大以后再来补充那么就比较慢,成就就不大。就像古人所说的“秉性难移”,如果容许它固化性在我们身体内,没有得到及时的改变,那么今后长大了性格就形成了一种模式了——固化的模式,比较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在怀自己孩子的时候,就提前掌握经典诵读方法,主动地与腹腔中的孩子进行交流,那么“胎婴养虚”就能产生作用。
如果你想你的孩子将来出生以后具有道德的心灵,那么你可以专门去诵一诵《老子·德道经》,你可以听一听,让你的孩子也听一听,每天定时地去诵,就可以产生这个作用。如果你想你的孩子将来既是一个具有道德心灵的人才,也是一个具有古代大智慧先哲们那种大智慧的人才,成为国家科学发展的栋梁,那么你可以把《周易》也诵一诵给他听一听。这样一来通过声波的传导、腹腔里面羊水的震荡,这些含有声波、电波、磁波的声波就能够使你腹中的胎儿得到一种最高级的胎教,而且能够使你的孩子出生以后,虽然可能出生的那一天时空点会引起他某种五行的不足,实际上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五德不足的现象——我们每个人反思一下这一生的性格,就会知道。我们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的人脾气温和,有的人特别重信义,有的人特别重人间的交往的一些特殊方式、智力的释放。但是相反,有的人容易轻诺,那就是信德缺乏,答应别人的事却办不到,但是很容易轻易地、轻率地答应去帮助别人办,结果做不到,这种现象那么就是信德缺乏,也就是你先天的脾土缺乏。有的人特别贪吃、贪喝,那么他就是先天的智德的缺乏。所以,我们五种德性德行的缺乏,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
我们的祖先科学就科学在这里,他注意到了人的先天系统和后天系统在转换过程当中这些可以更改的契机。很多人迷信,讲迷信去算命,把自己固化在封建迷信当中,实质上是没有真正认识的表现。祖先们提供我们很多的技术方法,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我们这个民族可以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掌握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怎么改变?唯有道德可以改变,唯有我们一元四素的科学方法论,可以使我们心身内部得到改变,使我们的智和慧能够得到开发。这种智和慧的开发以及我们性格的改变,都需要我们从能量上去进行补充,从品格、性格上去进行早期的教育和打造。
我们的孩子都是在八岁以后才开始出现换牙,这个换牙期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号,就是一个分水岭。这个期间在八岁之前,我们的孩子都处在先天状态。我们先天的不足,在这个年龄段是最容易得到校正的。等到八岁以后,后天的系统就开始启动和固化,到了十四岁和十六岁后天的发育阶段就完善,就是真正成了一个社会当中后天的人。你看我们古代,就是根据你体内的五德的发展状态、能量的分部情况,来辨别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有些人说“从小看大”,为什么从“小看大”呢?从孩子们的表现、举止、行为是否具有丰厚的道德、品格、行为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将来。那么我们祖先也为我们设计了抢在他们正式成为一个后天的人之前,就将他们的德性加以改变、加以充实、加以丰厚,并且在这个同时把祖先们发现的自然真理,认识自然、认识天、认识地、认识人、认识社会的这个科学方法、这个一元四素论的《周易》里面含有的科学方法,直接地、提前地让他们进行诵读,被动诵读和主动诵读结合在一起。
四 经典诵读开启大脑智慧(《周易》)和培养道德心灵(《德道经》)的渊源证验与科学机理 那么,为什么这样诵读,能够达到开启智慧、培养道德心灵的作用呢?你们可能没有看考古学,没有了解历史,科学的考古学现在已经揭示了:我们的人类这一个人纪,实际上并不是唯一的人纪;我们所处在的这个人纪,只是第四期人纪。什么叫第四期人纪呢?就是在我们人类这一期人纪之前,还有一个人纪——冰河时期。之前有第三人纪,那么第三人纪之前还有人纪。就像二十一世纪和二十世纪,就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从大量的考古学来说,我们人不是猴子进化来的,人呢,实际上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若干亿年,包括在恐龙时代就有人类了,这从考古学已经验证了。——就是说当时的人,还是巨人,非常地高大,可以骑在恐龙的背上飞翔,并且被挖掘出来的壁画——刻在石头上的图画所佐证了。
以说,不要把我们人类的思维局限在这个小的这个人纪的框架之中。我们的文化承传——特别是这个《周易》,你看原来有《归藏》,还有《连山》,到了我们这个人纪才形成所谓的《周易》。这就是因为我们继承了上一个人纪的大科学、大智慧,所以古代的中国人比西方人要聪明得多。在十六世纪之前,我们中国的科学发展和文化水准,以及文明发展的速度,远远比西方快得多!
然而,西方他们为什么没有这种文化承传呢?大家读过历史、读过神话,可能有这个印象:西方人有一个“诺亚方舟”。就是当冰河时期来到的时候,他们只有一个人坐在一个船上,八个生命在这个船上度过了他们的冰河时期。但是在我们的国家呢,却有一大批的祖先们,他们提前地知道天地的大的自然灾害要降临,他们提前就趋吉避凶地躲在高高的深山之上,度过了那一次劫难,并且为我们的后人还创造了一个“船”字!
家都知道这个“船”字吧?——一个“舟”,这边一个“八”,下面一个“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西方也有人逃过了那个大灾难:只有八个生命,坐着那个“舟”度过了那个灾难,就是这么个意思。这就是中国人描写西方诺亚方舟故事的一个最佳的记载,就记载在我们中国的文字上。后来,我们研究了西方的文化以后,就发现刚好完全地吻合在一起。从这个事上,就可以看出四五千年以前,中国人早就冷静地观察到了世界整个形势的变化,所以把我们祖先的优秀文化,就通过《周易》的方式,通过中国文字和语言的方式,承载了下来,记载下来,承传下来,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够完整地继承他们的大智慧。
但是,可惜只是继承的时间不算太长,到后来我们自己就逐步地失去了对祖先的信任,进入了一段历史的误区,那么现在也就到了重新认识我们祖先的时候了。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科学的振兴、民族文化道德的振兴,希望我们民族能够整体地振兴,从经济上、从文化上、从道德水平上,都能发展到一个历史的新的时期。
一个伟大的文明复兴,一个伟大的科学革命,当它要发动、当它要启动的时候,都必定要回到自己民族文化的根上面,去进行一番思考、进行一番思悟。这样我们才能够寻找到源泉式的力量,通过这个力量推动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起步、腾飞、跃进。那么,我们现在坐下来研究我们祖先的道德文化和科学认识生命、认识天地的方法,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我们在座的家长和同学们,都在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必须做准备,从现在准备起,时刻准备着,准备着一个良好的道德心灵,准备一部科学的头脑,那么我们就能够在新的文化复兴时期、新的革命——第三次科学革命的这个时期当中,能够作为先锋出现在我们榆林这块地区上!我相信经过讲授《德道经》、学习《德道经》、开展诵经教育活动培养的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能够完成我们现在与我们祖先大智慧的联接,希望你们将来能够涌现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你看,近百年以来我们中国人的确是长期受压抑,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没有啊!是我们中国人真的笨吗?不聪明吗?——不是!是由于我们近几十年、近百年,只是跟在西方人的后面去学习他们的文化、学习他们的方法,而把我们祖先的东西丟了!我们祖先留给我们能够开启大智慧的方法,我们主动地放弃了,没有使用。而西方人他们又不同,他们是在他们文化的土壤基础之上,相反是他们发展不下去的时候——在十七世纪的时候,他们的科学、他们的文化,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区、狭窄的路上,他们发展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呢,天凑其缘,使我们祖先们的优秀文化传到了西方。
你们学一下世界史,看一看就知道了。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明朝那个时代、宋明时期的那个时候,我们东方的老子的东西、孔子的东西以及《周易》,通过那些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来,就把这些优秀文化的内容带到了西方,而西方的文人、西方的科学家一看到我们的《周易》就大吃一惊。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茨,甚至把他所发明的微积分扔到了办公室的字纸篓里面,说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是天下最高的秘密。他看到了中国的东西以后,他就利用长期在西方文化土壤上养成的那种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这两种思维方法,人家应用在那种土壤环境当中已经生长了多年很自然地就能应用,所以他很敏锐就捕捉到中国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是高科技高科学,所以迅速地就进一步地运用中国人说的这个“○”和“一”——也就是老子所讲的“道无德一”,运用这个原理,他就创造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个数学模式——称之为“二进位制”。
我们现在都知道电脑,都知道网络世界,已经使整个世界疯狂了,使整个电信事业得到了一个高峰的发展。这个功劳在哪儿呢?看起来理论基础来自于莱布尼茨,实际上莱布尼茨又是从哪儿获得的呢?是从我们老子这里获得的,是从我们的《周易》当中获得的。是因为我们自己人不使用,传到了别人的家里,别人拿着当宝贝用起来,而开发了他的智慧,培养了他的才能,他才发现的。所以很多的现象,包括西方的科学家李约瑟,他曾经总结了:“在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人有二十五种世界级的发明;这二十五种世界级的发明,是西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土壤和基础。”是他们借鉴了我们的发明,才诞生了他们的资本主义,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进行了肯定。
这些现象,我们要了解、要知道,不要妄自菲薄。实际上,我们的国民、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都要树立起一个坚信自己民族的信念:我们是优秀的民族!我们是伟大的民族!我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我们的头脑、我们的心灵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
有一位德国的科学家,曾经说过:“在两千五百年前,在这个世界上曾经诞生了一个轴心时代。”西欧诞生的是柏拉图,印度诞生的是释迦牟尼,而中国诞生的就是老子和孔子,这就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我们看一看随着历史的推移,印度文化他转到中国来了,相反在印度没有发展下去,被中国文化所同化,在中国进行扎根了;那么只剩下西方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及中国的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支撑着世界的两大阵营的文明的发展。可惜的是我们东方文明的发展,在十六世纪之后没有承传好这一个文化之根的发展,西方继续沿着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开放的文化思路向前推动发展着。
而中国则在十六世纪之后,丢弃了原汁原味的老子思想和孔子的思想,而用理学思想取而代之,并且用八股文固而化之,使中国人的思想迷失了、流失了、丢失了开启大智慧的方法论,丢失了打造道德灵魂心灵的方法论,将老子的《德道经》和孔子的思想对立起来,将老子的《德道经》和《周易》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割裂开来,因此就造成了近七百年以来中华民族整个民族文化教育启迪智慧的一个大滑坡。 这个滑坡应该回溯到七百年之前,从明朝开始,自从定制了八股文的教育方式以后开始的。所以我们的思维——特别是老师、特别是我们家长,要跨越这个历史的悲痛的区域,回到汉唐时代那个鼎盛时期,去看我们伟大的民族是如何的光荣,所创造的成绩是如何的辉煌。无论是我们的四大发明,还是其它众多的科学发现,在那个时代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这一点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是高度地给予肯定的。包括西方的许多哲人、伟人,他们都说他们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以后的发展,都是得益于中国的文化的营养,是中国文化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如果大家注意看一看西方一些学者们本身的一些说法,都不难知道这个特点。不要以为我在这里胡编乱造,实际上在历史上,在西方都是他们自己这样说的。
我挑选几段念给大家听听:爱因斯坦早就宣称“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就需要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式。”日本的学者也说过“西方文明像瘟疫一样威胁着现在的世界,要摆脱这些困境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到东方文化宝库中去寻找智能。”国际上有些学者说“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治疗对应现代进化进程中产生的危机。”大名鼎鼎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他曾经不远万里到中国来进行讲学,他在讲学的过程中,就曾经强调过“不能丢掉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建议我们不要丢掉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全球化、对高技术的认同,不能以牺牲中国的文化为代价。他在帮助我们,在告诫我们要守住自己的传统文化才是民族的希望。而且还有一位大哲学家、大数学家罗素,他的话那就更加使人振聋发聩了,他说:“东方的一切都是学术的摇篮。”我们的东方是一切学术思想的摇篮,那就包括了科学、包括了文化,也就是包括了人类文明的摇篮,他就是指的我们中国的古文化、传统文化就是这个世界文明发展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他们都承认。这个罗素就是天才的数学家、哲学家,他都能够虚心下气地敢于承认西方的一切的发展都源自于、得益于我们中国的古老的传统文化,而我们自己却认识不到,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呢!英国的学者罗伯特·坦普尔曾经也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础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就是说有百分之五十,都是在中国古文明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西方的科学家都拼命地在学习研究中国的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周易》文化。我们要是展开西方人对中国古文化的评价,还可以引述的更多。像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他也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就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作者,他认为影响很大的作者就是孔子,而影响最大的那就是老子。
他们对中国的老子和孔子的思想,那都是顶礼膜拜,都是全面地进行学习。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都从我们老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因为西方人他们的文化,就像我在前几堂课就讲了——他们文化的根,是启迪的大脑的后半区。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整个西方文化,他们创造的文字和语言所开启的区域是哪儿呢?西方人、西方文字所打开的智慧之门是在大脑的后区,也就是说威尔尼克语言区,他们的文字都是开启这个区域的生理功能。这个区,在解剖学上是在大脑的听觉区,紧挨着听觉区。这个区的语言、这个地方的文字,也就是拼音文字都是能起到把这个区域激活的作用,而这个功能的激活不能产生大慧——像中国人的大智慧,所以西方人呢,特别强调他们的直觉,也叫做灵感。但是中国古文化当中没有这个“灵感”的这个词,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开启慧心获得大智慧,用这个心和脑结合起来整体开启一个系统性的、稳定性的大智慧。西方的文化,构成他们的文明只能产生直觉、敏锐的直觉和闪现的灵感。而我们中国人的古文化、我们祖先为我们创造的汉语、汉字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开启我们布鲁卡氏语言区,它就是大脑前额的这个区域的生理功能。而这个区域的生理功能,它紧贴到了我们运动神经区,这个运动神经区,紧贴着我们发音的语言区,所以中国人学习跟外国人根本不同。
要掌握中国的文化——古文化,你就必须要动手、动口、动眼,整个都要行动起来,运动一下,才能够掌握中国优秀的文化。而且这个区域当我们在发声、发音的时候,它的两侧产生工作,都在放电,都在产生反射的运动。大家都知道现在医院检查,最高级的检查叫做核磁共振,那么科学家在研究的时候就应用核磁共振记录下来了,中国文字和语言在我们使用的时候在大脑产生的不同现象:念英文的时候——你们在读英文的时候,只是对这两个区域产生作用,这两点呢,布鲁卡氏区都没有产生作用。所以小伙子们、小姑娘们你们在十六岁之前是学习英语最佳的时机,不要错过这个时机,因为学外文是要靠听力来完成的,不需要大脑的前区。中国人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才需要调动大脑的前额区,这一点不同。所以,你们学英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听觉,不要像这一代我们很多的学生,学到大学了,学了一肚子英语,脑袋里记满了单词,但是走出国门到了国外以后成了“哑巴英语”,开不了口。为什么呢?没有调动自己的听觉功能,而你还是在沿用自己文化的基础在学英语。所以在国外有时候讲学的时候,想请一位留学生,英语很好的留学生到欧洲翻译一下吧,他在台上就结结巴巴地翻译不了,转不过弯儿来。他总在想一下单词的意思吻合性、定位性,他不像外国人是把他们的文字和语言当作工具来使用,所以他们不具有语言的细化。你看看学习英语的都知道,它的单词越来越厚,而且它的分科越细,词汇就越复杂。而中国人只要掌握三千字到六千字你就可以成为文学家,这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你要像在国外掌握英语的人一定要成为什么家,那你要掌握专门的英语,这一点跟中国不同。
从文字的基本设计上、语言的基本学习上,中国人和西方人根本就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起我们民族信心,掌握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连自己结构都不知道该用哪儿、不该用哪儿、如何去用哪儿都不知道,盲目地跟在西洋人的屁股后面跑,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赶上人家。但是我们看看祖先为我们子孙后代设计的语言和文字方案,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中国的文字和语言是开启智慧的语言和文字!我们中文学习有个特点,是从英国科学家发现的:外国人在说外语的时候只是这两侧区域兴奋,而中国人发音的时候、读书的时候,这两块兴奋,这两个同时兴奋。外国人在发他们的音的时候,这个区域单侧处于兴奋,也就是说单侧的放电、单侧的处于功能状态,那么这个现象呢,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祖先告诉我们的在大脑的前额的中央到前额的这两侧连线的中点上有一个叫“洞房”的地方。这个洞房呢,就是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阳电阴电正电负电在放电的时候同时激活了这个区域,让这个区域产生功能。这个功能是什么?就是慧、慧性,中国人特有的慧性。只要我们掌握好了经典诵读,并且保持经典诵读,就能将幼儿、少年他们的慧性在12岁之前就全部的打开,建立起一个硬件的模式,他的思维就会主动的在使用语言和文字的时候就会打开这个区域,那么我们这些孩子将来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将比我们的家长甚至老师还要厉害得多,他比外国人更加厉害。
所以,我们祖先为我们子孙后代设计的科学方法,到现在21世纪才被科学家发现。我了解到这个科学成果以后,我就自然地把它跟古代承传给我们的古代文化的科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就发现了这个秘密。所以,我非常热心于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进行早期的经典教育。这个早期经典教育如果我们能进行,的确我们新一代的智慧将远远超越于我们现在在座的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并且一定会超越西方所有科学家!因为这个大智慧比西方的那种直觉灵感要稳定得多。
这就是中国祖先为我们设计的教育方案!为什么要强调胎教,为什么要进行婴儿教育,被动教育和教导他们经典诵读教育,都是为了早期开发这个洞房的功能。这个洞房家长都知道,夫妻结合的地方,也就是阴阳合一的地方,大脑两侧放电产生功能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地方。这个结合一旦完成,那么就像我们组织家庭一样,你这个家就成立了,对不对?你这个家庭成立了以后,这个家庭不就延续繁衍下去了么?就稳定地向前发展了吗?非常科学!当然还有更高的智慧者他能够把“泥丸”这个区域激活,前面“明堂”的功能也激活。
在这里就不再深入地介绍,因为涉及的领域太深、太广,但现在目前还难以深入地去了解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那是十分专业性的内容,是内行都难知的。我们把这个明白了、了解了为什么开展经典诵读教育的话,那么就距离这个科学的认识,科学观很近了。这个科学观一建立起来以后,我相信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同学都会高度重视对我们宝贵文化遗产当中的重要经典进行诵读的作用了。也祝福在座的所有同学,能够通过正确的经典诵读早日开发出我们大脑前额中央区的智慧功能,因为这一功能已经被美国科学家所验证了!大家都觉得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但是我在外国呆了几年,我觉得还是中国的月亮圆,不是外国的圆!
五 科学塑造完整的道德幸福人生:经典诵读三阶段(听诵,背诵,诵行)与人生德道教育六纲目(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老年养福) 我们在经典诵读掌握一个阶段,就是强调要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来复兴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里面重要的是从小抓起进行经典诵读,第一个阶段就是“胎婴养虚”。所谓“胎婴养虚”,就是在怀胎期间就开始可以进行了,你听一听念诵《德道经》的光盘录音,你听一听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精神教育,就能够早期规范胎儿的思维模式。因为我们婴幼儿在母亲腹中发育的时候,大脑是提前发育的阶段。你看看胎儿都是脑袋很大的,身体是慢慢地不成比例地发育。那么在大脑架构的这个程序当中,他虽然不能发音但能够感知到声音,外界的任何强烈的刺激都能对胎儿造成有害影响。像巨大的声音对胎儿和母体造成不安,这都是被科学界验证的。那么我们许多的给他们正确的东西、良好的精神的食粮,称为精神食粮,提供给他、培养他,使他能听到经典诵读,这是个关键。可以在“胎婴养虚”、“幼儿养性”这一个时期——也就是说0~3岁之间主要以听诵为主,当然到两岁以后就可以开口了,那么就可以开始背诵。
这个“童蒙养正”和“少年养志”这个阶段,就可以真正开始让他自己去进行背诵。什么叫“童蒙养正”呢?就是儿童启蒙阶段用这个德——牢牢地用这个德来养他的心、养他的身,就称之为“养正”。这个“正”呢,是“一”和“止”构成的。这个“一”,就是指的德,规范在这个德的范围内来进行教育,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个“止”,在古文是扎根的意思,就是立定脚跟牢牢地站在这个地方称之为“止”。所以说在童蒙养正这个阶段,就都是重视用道德的能量来教育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心灵当中充满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的能量,这样他将来就能够成才。这五种能量不足、缺乏,那么孩子的性格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将来就很难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之路,所以要注重在“童蒙养正”阶段、“少年养志“阶段的这个背诵。 再大一点呢,就到了“少年养志”,也同样要靠自己的背诵。古文的经典就是这么一个奥秘,它是由中文组成的,中文的方块字它里面含有东西,这一点西方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用他们的字母来治疗他们的孩子的毛病,治不了。有的孩子失忆了,就是说失去记忆了,他们用他们的英文、用他们的法文、用他们的德文想治疗孩子能恢复记忆,却治不好。但是其中有一位医学家,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上面用英文,下面用中文,让孩子看着中文的字来读他们自己的文字——拼音结构的那种拼读文字,奇迹就产生了。产生什么奇迹呢?——失忆症被治疗好了!为什么会被治疗好了?因为中国的文字里面有营养、有能量,能够激活孩子的记忆区,也就是说只是看着中国字就能激活大脑的功能,恢复大脑的功能。这,就是我们祖先给我们创造汉文的重大的科学奥秘!也是外国人验证的,可惜不是中国人发现的,这可非常可惜。我们希望我们自己能够发现它、发现我们的祖先。这个“少年养志”,要志于德、志于道、志于民族、志于社会、志于国家,这样就立下了宏图大志。要充满自己的自信心、民族的自信心、国家的自信心,要相信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具有道德的民族! 西方文明再强,实际上只是一个强盗性的文明啊!我们看一看世界发展史,那西方的确是一个掠夺性的文明,他是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掠夺其他的民族身上。不仅仅是在我们的亚洲,曾经组成八国联军在中国长驱直入,把我们优秀文化的圆明园都毁之于火海之中。并且,还在世界各地侵略非洲,侵略澳洲,侵略南北美洲。我们为什么要去羡慕他们的科学文明呢?我们的道德文明,那就是建立在建筑我们道德心灵、而且又认识世界、创造奇迹的这样一个基础之上。这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有这个根基,我们的民族才在任何外来民族强大的压力下没有灭绝,没有消亡!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立的优秀民族文化,并且要记住这段历史! 我们的成人已经懂事了,已经为人父母了,那么就这样去养德,给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周围平等的道德的环境,这就是古人提倡的“成人养德”。以仁义礼智信五德的标准去衡量言谈举止、衡量我们对孩子们的影响和作用力,把握住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自己在社会中、在家庭、在工作岗位,都要勤之于立于德、行于德、修于德、持于德,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或者烈女子,那才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祖先们教给我们的成人都要高度重视这个养德,因为这个养德不仅对我们的心灵有益,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希望我们把这个德,作为我们成人的行为规范,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获得你命运的亨通,获得你家庭的和睦。
你看看,现在家庭由于丢失了这个德,我们的很多家庭都跟西方差不多了:夫妻高高兴兴地结合在一起,那一闹小矛盾吵吵嘴,女的就包袱一包就回娘家去了,拜拜了;男的呢,一口气气不出来,把脖子一掰、脑袋一甩,拍拍屁股跑了。这种夫妻关系为什么闹得这么僵?我们国内为什么近年来离婚率逐步攀升上来呢?甚至超过了西方啊!为什么呢?我们既丢失了自己的祖先,而又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毒害,因为他们的民族文化深刻到我们的灵魂当中,这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尽早地树立起来,我们的民族将会被他们蹂躏下去!
我们的“成人养德”对整个社会影响极其重大,因为我们要为人父母、为人表率,我们如果没有德行作为表率作用、作为标尺作用,我们的孩子也难以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实际上是依靠父母亲,很白很白的、很纯很纯的,他们的眼睛就盯着我们的眼睛、盯着我们的父辈长辈。有一位小同学写了一篇文章,我看了,当时他说到自己的成长,说父母的离异抛弃他了,使他弱小的心灵都揉碎了。我当时眼泪都滚落了,的确令人感动!这就是我们下一代对我们成人的要求、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我们现在由于离德现象太严重了,我们的父母难以关注到我们的后代,我们作为人、为人父母,不去为孩子着想,却只想着自己的安乐、自己所谓的开放、所谓奔放、所谓潇洒,把爱寄托在婚外情,我们真的像一个中国祖先承传到现在的中国人吗?不像!我觉得有些四不象,我们既不像西洋人,也不像中国人。这样下去,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一定会产生重大的阻碍和不稳定!所以希望我们能高度地重视这个“成人养德”。 “老年养福”。这个老年人呢,走完了人生大部分的历程,要养这个福德来帮助自己的儿孙这叫“老年养福”。能不能做到?能够做到,只要你去诵、你去行,行这个德,诵这个经典,你的声波、你的能力就能够传递给你的后代,帮助你的后代、影响你的后代。而且你去用你的行为,运用你的余生的这段时间大量地行德、积福。中国古代有句话“积得福德留儿孙”。你积千万的资产,也不如积这个德来留给自己的儿孙,因为修德可以使你的子孙昌盛繁衍。就像在岳阳楼题词的那位著名文人——范仲淹,他就这样。你看看他官也做得很大,他可以说富甲一方,但是他没有给儿子们留下任何财产,他就认为自己宁可留点福德给儿孙,就义务地去教育那个地区的孩子,使那些孩子从小能够受到教育,使他们能够在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下得到一个健康的发展,而他没有给他自己的子女留下任何一点的遗产,那就叫“老年养福”,将这个德转为福德能量储存在你自己的子孙身上。范仲淹的儿子个个有出息,都作了官,都成了人才,他的这个家族就是在他那种高尚的德行滋养之下,成了中国历史上在那个时期形成的一个望族。这说明老年人不是没有作为的,对你的家庭、对你的子女、对你的儿孙,都是能够通过诵读《德道经》这些古代的著名经典,并且高度注意去行德、积德,也是能够帮助自己的子女获得福慧的。
好!这么六大阶段就简要地介绍到这里,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展开讲,一展开讲的话我可以讲一天一夜,大家也坐不住,好,就讲这么多。
诵读证验实例
下面介绍一下实例,针对这六大阶段简要地介绍一下实例。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其它地方开展道德教育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接受了这个愿望、接受了这个理念,他就曾经发了个愿——他三十多岁了一直没有生育,他就发了个愿,他就说:“如果上苍赐给我一个孩子,那么我就一定以经典诵读的理念培养这个孩子。”结果挺奇怪的,他到处找医生治疗都没有治好他的不孕症,他就说他参加《德道经》实践以后愿望就实现了,结果真的就怀了个孩子,而且怀了孩子以后呢,他夫妻俩就共同地坚持对《老子·德道经》的诵念、学习和实践,但主要是以听和自己诵这两种方法为主。每天,他爱人说:“我每天坚持听《老子·德道经》全文,或者亲自地诵读《老子·德道经》,在听和诵的过程当中我会感觉到很轻松、很愉悦。这个孩子发育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就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孩子的胎动。每当不小心在外面遇到了一种噪音的时候、噪声比较大的时候,就会感到胎儿在自己肚子里面剧烈的活动,烦躁的一种胎动就会出现。 但是每当听到诵念《老子·德道经》的时候,我会感到自己的心灵平静,孩子也非常地平静,很轻松、很愉悦,带有节奏性的胎动就会在腹腔当中出现,甚至能够感受到胎儿愉悦的心情。”这个母亲她说当自己烦躁,遇到事情不能冷静、不能正确处理的时候,那么也就会感觉到孩子也在自己腹腔里面躁动不安,但是一旦马上诵上几句《老子·德道经》的词句呢,又会很快地使心情恢复平静。后来作丈夫的陪妻子去医院作了检查。当时在产前检查去检查的时候,这个房间里面有另外一个孕妇在做引产,这个孕妇就躺在她候诊的房间,他的妻子听到那个声音看到那个象以后,马上就觉得非常地难受。所以,在做胎儿心音检查的时候就发现胎儿的心音高达一百八十多次,胎动得特别厉害,医生当时就感觉非常的害怕,说你这么快的胎儿胎动心音的话,这个胎儿恐怕就难以保住了,就一定要要求她做剖腹产,就不要等着再顺产了。因为这个一百八十次的胎心音太高了,婴儿不稳定怕保不住,建议她剖腹产,但是他们夫妻俩坚持没有做,因为感觉到胎儿这样的猛烈的心跳原因,不是来自于胎儿本身,而是在产房的环境引起了自己胎儿的不安,所以他们就没有接受坚持不做,还是坚持了诵读《老子·德道经》,并且用心灵交流的办法,告诉自己腹腔中的孩子安静下来不要害怕。结果前后不到一个小时,这个孩子很快就平静下来了,心跳、胎音恢复了正常。在待产过程当中,只是等待了一个小时这个孩子就顺产,顺利地分娩下来了,没有进行剖腹产。他的妻子说:“我并不感到特别的痛苦,听到孩子第一声响亮的哭声的时候,我激动地流泪了,内心充满了对《老子·德道经》的感激之情,是她帮助我孕育了这个孩子。”这是第一个例子。
还有一个学生,她是天斋,就是生下来就一直是受家庭影响都是吃的素食,她到了结婚以后也是这样素食。很多人都认为她营养不良,但是她怀孕以后并没有吃荤的东西,连钙片都没有吃,他们一起学习了《老子·德道经》、《黄帝内经》。懂得了人体是由精神系统和肉体系统两部分组成的,婴儿的发育不仅仅是靠母体摄入的物质营养来决定的,关键是看婴儿摄取能量的通道是否畅通,母亲体内摄入了“天德地慈之气”是否充盈。胎儿摄取的能量,不但是通过胎盘的脐带从血里面供应,还要通过羊水来进行传输。
他们有了这个认识以后,就坚持一直诵读《德道经》。所以她的孩子出生的时候,体重就是3450克(并不重),发育得很好,头发又黑又密,面部很光亮。出生以后黄疸的反应也很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都比同期的孩子要快捷得多、敏锐得多,而且对风寒的抵抗力很强。刚三天的时候,这个孩子婴儿就能够分清昼夜,将睡眠的时间自动地调整过来了,孩子能够自动地调整睡眠状态。医生一再嘱咐这个产妇,要煲一点鱼汤、弄一点排骨汤等等进补,不然的话就会没有奶。但是这个母亲却并没有开荤,而且奶水一直很足。孩子吃得好,睡得好,长得也快。孩子目前的发育呢,用他们长辈的话说那就是:“还没有满月,就已经有我小时候三个月的大小了”。从这个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诵读经典对“胎婴养虚”,不仅仅是养的心灵,而且对他们的命体、孩子们的命体也是有作用的。
像幼儿养性这些现象,也有众多的例子。有位妈妈,怀孕期间就诵《老子·德道经》,生下以后的婴儿精力充沛、体格强壮。第一天,就可以用一只手臂抱在怀里,而不用两只手小心翼翼地抱。那就是说,孩子发育得骨节之间的韧带的韧力,都已经超越了刚出生的婴儿软头塌脑的那种状态。她每天放录音或者自己诵经给自己的孩子听,孩子都能够静静地睁着双眼在那里安静地听。而且她在诵经的过程当中,如果说往后面再诵几章呢,就会发现孩子手脚就会乱动,好像有点不耐烦,但是一回到了原来给他逐步诵的那些章节当中那就很安静。她也发现孩子喜欢学习重复性的内容,进行接受新的内容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不断躁动不安,这都是一些“胎婴养虚”的这么一个过程。
当然“童蒙养正”这一个阶段的例子,也是同样非常丰富的。在国内的学校里面学前班、幼儿班,无论是山东还是东北,还是我们陕西、还是甘肃、还是四川,都开办了大量的经典诵读的实验。各地的家长、各地的教师,从幼儿教育到中学教育这个阶段,我在全国接受了各地的许许多多学校的邀请,帮助他们指导一下这个经典诵读。反馈过来的信息呢,可以说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健康的反应,都是那些孩子们达到了一种启迪智慧、增强了体质。无论是孩子们的性格、脾气,还是在学校的举止、行为,班风、学风,整班开展了那么整班的风气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他们的应试教育的成绩,不仅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相反比那些没有开展的班级要高出十个百分点左右。这就说明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这些效果却明显地显露出来。
让我们真实地去认识它的科学性,坚持这种教育。不论是在十六岁之前,还是对于大学生、高中生,实际上这个经典诵读都有开启我们智慧的良好作用,都能使我们的孩子得到一种健康的、精神领域的发展、智慧的开发和道德性格、道德品质的补充。因为我们人类的营养是两块系统,就称之为“道德养精神,五谷养命身”。我们的人身实际上的确是由太极模式双重结构构成的,就是一性一命。我们精神系统需要的营养,并不是从我们嘴里面吃进去的,而是从我们通过修养道德,建立我们道德的品格,然后空气当中含有的这种能量,随着我们的鼻子吸入到我们的体内,这是一个途径;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我们在十六岁之前和十四岁之前,充分地为他们准备好精神营养而进入到体内的。这两个环节,如果我们把握住了,这一生都受用无穷。
像中国著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当中,就讲了“天食人以德,地食人以气,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老子也曾经说过:“天食人以五德之气,地食人以五谷之味”“天食人以五德之气”,就是说天供应给我们人仁义礼智信五种能量的空气,含在空气当中从鼻子里面进入我们体内;而我们的大地就长出了五谷,像稻啊、麦啊、莜啊这些五谷的粮食,它产生的这个能量,就是营养了我们的肉体。作为一个人要想达到真正健康,就应该注意这种双重营养的同时补充。这双重营养同时补充最佳的时机,就是在我们的十四岁和十六岁之前把先天补得足足的。我们体内有一个仓库叫元精仓库,人之所以活得实在就是因为具备了这个精气神的仓库,里面的能量在十六岁、十四岁之前能够储备完整,那么这一生都会非常的健康。如果我们不注意十六岁、十四岁之前的道德修养能量的补充,那么等到完全进入后天以后,我们的体质会远远不如其他的健康的人。
所以,我们认识经典诵读既要从理念上认识,也要从科学上认识,从生命上认识,从健康上认识,从国家民族利益的根本上,去整体地认识它的积极的重要意义。这样我们才能整体地、完整地把握住我们经典诵读的根本性的科学道理和重要的精神内涵,使我们在实践当中自觉地去运用这些科学方法,帮助我们建立一个道德的家庭,打造一个道德的孩子,营造一个道德的社会环境,都能共同地参与到我们民族的文明复苏复兴、民族真正纯洁的一场最大的科学革命大潮中去,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重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我们的一点贡献和奉献!
好,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 此帖被房伟铭在2011-07-21 13:0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