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83阅读
  • 1回复

《中国古代宰相传》:房玄龄(1)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相宇
房星普化九天曲,相将和谐苍龙虎,宇宙正气极盛日,帝王唐尧真始祖。
 

发帖
2172
房星
8373
威望
1930
贡献值
33
交易币
332
辈分排序
国、汉、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2-03-14
              
              《中国古代宰相传》:房玄龄(1)
                    作者:熊良钟

     房玄龄(579-648),唐代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他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奔秦王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封梁国公,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贞观二十二年病逝。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以父为镜,雅量识才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为官颇有政绩,后来官至司隶刺史,其职责是“统诸巡察京城之外官员”,他刚正不阿,为官清正,秉公办事,从不收取贿赂,凡经他举荐的官员均为人正派,一心为国。房彦谦不但为官清廉,还是一个饱学之士,他无论为官还是赋闲在家,对子侄们的学业都非常重视,时常督促勉励他们。房玄龄自幼就聪明机警,对父亲要求自己熟读的经书,无不琅琅上口,深得房彦谦的钟爱。随着年龄的增长,房玄龄在父亲的教育下,不仅写得一笔体兼草隶的好书法,更深受父亲那恢廓闲雅的文笔影响,文章也写得篇篇珠玑,非同一般。对于儿子的日益长进,房彦谦的内心充满喜悦,但他并不单单教育儿子攻读学业,还经常培养儿子的品德。有一次,房彦谦对房玄龄说:“别人都因为做官而发了财,我做官却还是一贫如洗。我留给后世子孙的,只有清白的名声。”父亲的一席话影响了房玄龄一生,他后来的官宦生涯,无处不体现着父亲的教诲。房玄龄当时的回答是:“孩儿不图父亲积下万贯家财,父亲的言传身教,足够孩儿受用终身。”此时,房玄龄才10岁。10岁的他已立志要终生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清官,做一个好官。房玄龄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经史,善写文章,年18岁举本州进士,授羽骑尉。他不仅博学多才,且自幼便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觉,早在隋王朝尚在兴旺时期,就预见到隋灭亡的命运。
    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李渊在太原起兵,李世民被派到渭北攻打隋军,这时正任隋隰城(今山西汾阳)尉的房玄龄,毅然脱离隋王朝,“杖策谒于军门”(《旧唐书》本传),投奔了李世民。李世民一见到他,就像见到老相识一样,立即任命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并以他为谋主。“玄龄亦自以为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每次战役胜利以后,将领们都争抢珍玩宝物,唯独房玄龄只考虑怎样为秦府收揽文武人才。每当唐军将俘虏押回京都时,他已对这些人的身世、才干了若指掌。李渊要下令杀这些人时,他就将挑选出来的名册交给李世民,让他收罗这些人才。久而久之,李世民因此而拥有了许多可用之才,势力越来越

       未完待续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Frank 】㊣题㊣
离线房相宇
房星普化九天曲,相将和谐苍龙虎,宇宙正气极盛日,帝王唐尧真始祖。

发帖
2172
房星
8373
威望
1930
贡献值
33
交易币
332
辈分排序
国、汉、春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3-22
       房玄龄是个高明的大夫,用不着把脉,也看出了30年的统一即将在中原大地流产。他从容不迫,干脆把前40年的生命,都用来交游山东江南的文人墨客了。当房玄龄走到李世民面前时,中原,微微颤栗了一下。一个书卷韬晦,一个武功初立;一个慢条斯理,一个热血沸腾;一个像水,一个像山。这一老一少,刚一见面,那微妙的、对立的、又恰好能融合互补的家世和气质,就深深吸引了彼此。

【Frank 】㊣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