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2阅读
  • 4回复

600年的兄弟,你在哪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小保
房小保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发帖
810
房星
72343
威望
1365
贡献值
1649
交易币
3386
辈分排序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1-20
600年的兄弟,你在哪里?
房思举、房斌
2008.3.8

      公元1370年,在我国历史上正处于明洪武三年,大明朝刚刚建立政权不久。由于连年的征战,加上天灾,山东一带荒芜人烟,为充实人口,朝廷遂下令北方人口南迁。据《山东蒙阴大黄庄房氏族谱》记载:“吾始祖讳彦文,本直隶枣强人也,于明洪武三年,以北方荒歉,奉诏南迁,至山东蒙阴房家圈家焉”。据传,那时,彦文公有兄弟五人,随同南迁的是兄弟四人,“从发四支,吾始祖亦未知行几,但闻有彦吉、彦刚、彦续者迁于青州、博山一带” ,从那时至今,已整整638个年头了。638年啊,多少个日日夜夜,遥想当年,兄弟四人“散居各处,择地立业”(房氏族谱载),音信不通,骨肉分离,是何等的凄凉!寒来暑往,雁去了又来,花落了又开,心中又有多少牵挂,多少祝福,多少愁怅,多少无奈!
      望穿秋水,不见故人,兄弟啊,你在他乡还好吗?——彦文公在期盼,彦文公的后人,我们房氏的子子孙孙也在相互找寻中,度过了几百年……

一个重要的信息
      2007年4月的一天,我偶然走进了中华房氏网站,淄川房斌提供的《淄川房氏族谱》引起了我的注意。《族谱》上说:“近世先祖尝言及之矣:自明初洪武年间,吾始祖讳铎由河北枣强迁至颜神镇(今博山)”——这不刚好与我们《山东蒙阴大黄庄房氏族谱》的记载一致吗,会不会,这是我们失散600多年的宗亲呢?
     相同的血脉总会引起彼此的共鸣,此时,淄川房斌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网上,我们确定了联系方式,并通过电话进行了联系。

种种疑惑
     按照《黄庄族谱》的记载,彦文公的兄弟可能在青州、博山一带,并且一定是从河北枣强迁来的,那么,这一带的房姓族人,极有可能就是彦文公兄弟的后人,这一点,同《淄川族谱》的记载完全相符合。
然而,历史总是这样,带给我们希望,又同时留给我们迷茫。一些问题让我们久久疑惑——始祖的名讳为什么同记载不一致呢?彦文公、房铎公是兄弟吗?谁兄、谁弟?另外的三支又在哪里呢?尽管《族谱》乏载,资料缺乏,可据现有的资料推测,其中一支,自然是留在了原籍,如果淄川一支是一个兄弟的话,那另外两支极有可能还会在青州、博山一带留下后人。而所有这一切,仅仅靠一两部《族谱》的序,是很难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两份族谱
       公元2008年3月3日,农历正月26,天气晴好,阳光明媚,惠风和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历史的日子吧!在淄博市张店区金鼎路与人民路交叉处北约二百米,一个普通甚至是有些简陋的酒店里,房斌带来了全套的《淄川房氏族谱》,两支跨越了600多年的宗亲的手握在了一起!这不仅仅是我们两个人的幸运,这是我们所有枣强籍房氏子孙的盛事!尽管寻找宗亲的活动才刚刚开始,但毕竟是已经起步,始祖们可以欣慰了……

族谱研究
     我对两份族谱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比对,事实上,两份族谱一份创修于民国二十一年,一个重修于民国十七年,都不是最古老的。据《黄庄房氏族谱》记载:“在先亦尝有谱,传至民国十四年,以世乱携至山寨收藏,偶遭火灾,谱本遂失”, 《淄川房氏族谱》则说:“世湮年远、曾经兵燹,因之谱系失传”,可见,两份最古老的族谱都没有流传下来。理论上分析,五兄弟分手之时,应各持族谱,不知另外三支兄弟的族谱保留下来了没有?不过,目前从网上看,还没有发现,真切希望有知情者能够提供!
尽管谱系失传,但从重修族谱的时间上看,重修族谱时,应该有人还记得古谱上的一些文字或事情。这一点从以下的分析可以看出。
     首先,现存两份的文字有惊人相似,甚至是一致的地方。如:木本水源之说。《黄庄房氏族谱》说:“以其木发千枝,总有一本,水流万派,究归同源故耳” ;“盖闻水皆有源,木皆有本,其流虽分,其脉一也,其枝虽歧,其气同也”。《淄川房氏族谱》则如此描述:“盖闻水源深则流长,木本固则枝荣”;“族有族谱犹木有本、水有源也:木无本不立,水无源不流”。文字相以者,如:《黄庄房氏族谱》里有“孰睦于家庭,世祚悠长,瓜瓞绵远”;而《淄川房氏族谱》有“瓜瓞绵绵,以期流传者也”。其它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估计在老谱中,亦有此类话语。
     其次,事件相似。《黄庄房氏族谱》里提到是“唐崇门第”;《淄川房氏族谱》则直述为:“吾族房氏溯厥由来--唐室元勋贤相玄龄公之后”。
再次,有些祖规相近。如都规定三十年修谱一次。《黄庄房氏族谱》“族谱创修以后,应以三十年续修一次,宜移前不宜移后。恐世代弥远,文献无征,后之续谱者难以清晰无遗,应依此例,慎勿延缓”;《淄川房氏族谱》“嗣后阅卅余载而有踵其事者,则又余所厚望焉”。
      第四,从行辈用字来看。初看时,我有些疑惑,《淄川房氏族谱》里这样规定:“先人选定十五字:永佩喜常魁  恭宽信敏惠  忠厚传家远。今用到八字,复择十五字:勤慎守先志  绵启业泽久  斯可宗延继”;《黄庄房氏族谱》“仅按二十世以下续行辈如左(原谱如此),鸿孝化生广,中兴寿元祥,道正久保在,继履山泉长”。根本就连重复的字都没有。仔细研究族谱,我才发现,事实上,淄川 的族谱是从十二世以下序谱的,黄庄的族谱则是二十世以下续行辈。研究淄川十一世以前的行辈用字,同黄庄族谱对照,我们就会发现亲切了许多,好多用字甚至是比较生僻的字,都是一样的,如:淄川族谱里用到的“有、成、汝、秉、振、美、永”等,黄庄族谱在前十二、三世以上也多用,当然,世系可能不完全一样,这在黄庄族谱里,也一样,所以黄庄族谱这样说:“而行辈复杂,双单错乱,不免有重复颠倒之嫌”。
     由上可以看出,既使,彦文公、房铎公不是兄弟,可两支在血缘上也不会太远。况且,如果,淄川的宗亲不是五兄弟的后人,那迁于青州、博山一带的彦吉、彦刚、彦续的后人又会去哪里呢?
      据我个人推测,始祖的名讳不一致,大抵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古人起名后,还有用字的习惯。这在族谱上一般都有记载,但在碑文上却不一定;二是南迁时,兄弟四人就有了后代,带了家眷,而后世认定的始祖,极有可能是五兄弟的儿子辈;第三个原因不大可能,但也一并列入,就是改了名字;第四个原因,是修谱时,参考有误,“虽有始祖古碑,而在松崮老林河北路侧,业已名字模糊”。

一些传说
      一些传说,也能够为我们提供可贵的佐证。房庆祥老人,房斌的爷爷,老人家今年90多岁了,耳聪目明。据老人回忆,老人曾从上辈人那里听说,从河北枣强南迁时,是兄弟五人之中的四人,他们一支老好象是老二、还是老四,而这在《淄川房氏族谱》里是没有记载的。事实上,《黄庄房氏族谱》里也是说:“吾祖自枣强迁来,世传兄弟五人”,用了“世传”两字。
      另外,我在家乡时也常听说,“我们老祖宗做官做够了(就是厌倦了的意思),说以后我们房家人就别做官了,所以到现在我们房家人没有大官,都是老祖宗封的”——能够做官做够了的人,一定不是小官,不知指的是谁。但同时也有“天不用房,其运不昌”和“天不弃房”之说,不知有什么典故,“所以,周朝对房家优礼有加,才有八百年的基业,唐朝用了唐玄龄才能大治”。因此,尽管房家人不愿意做官,但历朝历代,做官的人还是不少。至于“天不弃房”,我的理解,可能是要我们房家人要自强自立,永不绝望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房家人不做官后,一句勉励的话。

按世论辈
      在我的家乡一带,还流传着一个老一辈的说法,就是:不论你的辈分是那个字(因为天下太大,时间又长,各分支的辈分的称呼肯定会变),但是只要你知道你是那一世,就会论上我们房家的辈分!我始终对这个说法持怀疑的态度,现在从网上看,各分支认定的始祖也是不一样的,从全国的情况看,那样肯定是不科学的。
     但无独有偶,在淄博一带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我曾经跟张店区房家村的房姓人论辈份,他们也和我论世,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在不同的地方却有相同的说法?张店区房家村是在清朝时由淄川迁入的,而淄川的房家人,是由博山迁来的。从地理条件看,现在的蒙阴大黄庄属莱芜管辖,黄庄和博山尽管不是很遥远,但中间也隔了崇山峻岭,在民国以前的那些时代,想要互能音信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修谱时,古人没能到达淄博的缘故吧!但重读《族谱》,我们依然对古人那种“不惮跋涉,采访邻封,历五六寒暑”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据我推测,可能五兄弟在分手时,就知道我们房姓家谱的弊端,就是各支用字不一(孔、孟家的家谱用字是循环使用的,但那样也有弊端,容易重名,若重修族谱时,是否可以引入“轮”的单位呢,三十世或更多为一轮,值得商榷——纯属个人臆想,见笑!),而那时,由于交通并不发达,山东人烟又少,他们可能认为,基本上迁来山东的房姓,就是这五兄弟了,所以才定下了这一“祖训”。但同时,也为我们寻找五兄弟的后人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

其它分支
      我也注意到了青州的碑文记载:“吾族房氏,原籍直隶省真定府枣强县铁佛寺村。兄弟四人:季子友公仍住原籍,伯仲叔三人自明洪武二年迁来山东省青州府”,由于没能够得到原谱,谈不上什么研究,淄川的房斌还跟他们联系着。至于山东其它的支派,大体上我是这么认为的:日照、微山等大抵明初迁入,而有确切记载的,应以本支的研究为主,致于山东济南、泰安、新泰等地,极有可能是五兄弟的后辈,在清或稍前迁走的。另外,在淄博的沂源三岔还有一支,据传是一位明朝房姓将军的后人,文革前还存有纪念祠堂,不知现在还有没有,由于我所住的大黄庄在1991年以前也属沂源,跟三岔的房姓人接触较多,也是按世论辈,世俗都认同的。

一点感慨
      岁月无情,600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试图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时,才知道,历史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感谢恒贵宗亲,他算得是开网络族史研究之先河,研究房氏族谱第一人,正是由于他出于强烈的家族荣誉感,义务建立了中华房氏网的研究平台,才使我们较为全面的掌握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也感谢所有关心房氏网站的房姓族人,正是由于你们的关心,才使得我们房姓家人越走越近,心贴得越来越紧!事实上,有着四千多年的房姓家族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但愿房姓族人都能为自已的族史研究贡献出一份力量!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认真回复帖子是尊重楼主的表现,加分也是一种美德!     嘿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姓氏论坛
离线房志东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发帖
2594
房星
47486438
威望
219087
贡献值
1296
交易币
1367723648
辈分排序
没搞清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3-22
引用第3楼房文昭于2009-03-22 20:03发表的 :
是明洪武从山西迁来的!那些石碑好像有很多记载!可惜我自己弄不了了!~~~

可以用相机拍下来啊~
醑陶浓亦淡,◆国器堂◆◆粤康公祠◆
飘然枕志闲。◇清河衍庆◇祖德流芳◇
农庄天虽早,
宾主远东山。
http://bbs.fang.org.cn:81/?u=11
离线房文昭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发扬先祖艰苦奋斗精神 振我家业 兴我中华

发帖
352
房星
2196
威望
311
贡献值
73
交易币
1337
辈分排序
继允兴崇泽 玉立启殿英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3-22
是明洪武从山西迁来的!那些石碑好像有很多记载!可惜我自己弄不了了!~~~
房姓以土为基,作承天之势.
离线房文昭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发扬先祖艰苦奋斗精神 振我家业 兴我中华

发帖
352
房星
2196
威望
311
贡献值
73
交易币
1337
辈分排序
继允兴崇泽 玉立启殿英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3-22
现在这边发现很多碑文!听老人们说是明从洪武迁来的!~
房姓以土为基,作承天之势.
离线房文昭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发扬先祖艰苦奋斗精神 振我家业 兴我中华

发帖
352
房星
2196
威望
311
贡献值
73
交易币
1337
辈分排序
继允兴崇泽 玉立启殿英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3-22
应该和我们这边也有关系!~山东邹平
房姓以土为基,作承天之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