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姓氏文化也一样:留心处处皆学问。 我们也是以前从网上查到这个信息的。但一直没机会去兖州博物馆查实。
五代
房知温(-936),字伯玉,曾被后唐庄宗赐名李绍英,五代兗州瑕丘人。历澶州刺史,曹、贝二州刺史。天成元年,拜泰宁军节度使。明年,为北面招讨使,屯于卢台。后唐明宗时徙镇武宁,加兼侍中,历镇天平、平卢。封东平王。天福元年卒于宫,赠太尉。其子彦儒拜沂州刺史。(房玄龄七世孙)
兖州地方志介绍:房知温墓
房知温,五代后唐人,曾任曹州刺史、东平郡王等职。房墓位于兖州城北石马村南。原有大土冢,占地900多平方米。墓为砖砌,分主室、左右耳室、墓道、甬道和天井5部分。主室为盝顶,角及檐部有砖砌斗拱。墓壁上有画。墓中有1合墓志,上盖写有“大唐东平郡王圹志铭”(在石马村场院屋基上)。墓前有石马两对,石羊1对,石俑两个,石猴1对,石金山1块,赑屃神道碑1尊,均为五代后唐年间立。“文化大革命”时,墓被挖掉,墓前石刻大多被埋入地下。现存两匹石马,损坏严重,1986年县博物馆收藏。神道碑高7米,宽2米,被砸坏当作房基石。
房知温,字伯玉,兗州瑕丘人也。少以勇力为赤甲都官健,后隶魏州马斗军,稍迁亲随军指挥使。庄宗取魏博,得知温,赐姓李氏,名曰绍英,以为澶州刺史,历曹、贝二州刺史,戍瓦桥关。明宗自魏反兵南向,知温首驰赴之。天成元年,拜泰宁军节度使。明年,为北面招讨使,屯于卢台。明宗遣乌震往代知温还镇,其戍卒效节军将龙晊等攻震杀之。效节,魏州军也。魏州自罗绍威诛衙军,杨师厚为节度使,复置银枪效节军。当梁末帝时,师厚几为梁患。师厚卒,以贺德伦代之。末帝患魏军强难制,与赵岩等谋分相、魏为两镇,魏军由此作乱,劫德伦叛梁而降晋,梁遂失河北。庄宗自得魏兵,与梁战河上,数有功,许其军以灭梁而厚赏。及梁亡,魏军虽数赐与,而骄纵无厌,常怀怨望;皇甫晖之乱,劫赵在礼入魏,皆此军也。明宗入立,在礼镇天雄军,以魏军素骄,常惧祸,不遑居,阴遣人诉于明宗,求解去。明宗乃以皇子从荣代在礼,而遣魏效节九指挥北戍卢台。军发之日,不给兵甲,惟以长竿系旗帜以表队伍,军士颇自疑惑。明年,明宗遣乌震代知温戍,而知温意尤不乐。卢台戍军夹水东西为两寨,震初至,与知温会东寨,方博,效节军乱,噪于门外,知温即乘马而出。乱军击杀震,执辔留知温,知温绐曰:“骑兵皆在西寨,今独步军,恐无能为也。”知温即跃马登舟渡河入西寨,以骑军尽杀乱者。明宗下诏,悉诛其家属于魏州,凡九指挥三千馀家数万口,驱至漳水上杀之,漳水为之变色。魏之骄兵,于是而尽。明宗知变自知温起,释而不问,徙镇武宁,加兼侍中,历镇天平、平卢。
初,明宗为北面招讨使,而知温为副使,废帝时以裨将事知温甚谨,后因杯酒失意。及废帝起兵凤翔,愍帝出奔,知温乘间有窥觎之意,谓其司马李冲曰:“吾有钱数屋,养兵数千,因时建义,功必有成。”冲曰:“今天子孱弱,上下离心,潞王兵威甚盛,事未可知,冲请怀表而西以觇之。”及冲至京师,废帝已入立,冲即奉表称贺,还劝知温入朝,废帝慰劳之甚厚。知温还镇,封东平王。太常上言: “策拜王公,皇帝临轩遣册。其在外者,正衙命使,而卤簿、鼓吹、辂车、法物不出都城,考之故事无明文。今北平王德钧、东平王知温受封遣策,请下兵部、太常、太仆,给卤簿、鼓吹、辂车、法物赴本道,礼毕还有司。”知温在镇,常厚敛其民,积赀巨万,治第青州南城,出入以声妓,游嬉不恤政事。天福元年卒于宫,赠太尉。
知温卒后,其子彦儒献其父钱三万缗、绢布三万匹、金百两、银千两、茶千五百斤、丝十万两,拜沂州刺史。其将吏分其馀赀者,皆为富家云。《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后晋平卢节度使房知温,性格粗犷,行止无礼,经常纵容左右排斥羞辱宾僚。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 房知温
故青帅房公知温,少年与外弟徐裀(“裀”字原本阙,据明抄本补)为盗于衮郓之境,昼则匿于古冢。一夕遇雨未出间,二鬼至。一鬼曰:“此有节度上(明抄本“上”作“土”)主,宜缓之。”与外弟俱闻之。二人相问曰:“适闻外面语否?”徐曰:“然。”房曰:“吾与汝未知孰是?来宵汝当宿于他所,吾独在此以验之。”迨夕,二鬼又至。一鬼复曰:“昨夜贵人尚在矣。”房闻之喜。后果节制数镇,官至太师中书令东平王。则知晋书说魏阳元闻鬼以三公呼之,为不谬矣。(出《玉堂闲话》)
已故的青州节度使房知温,年轻的时候和表弟徐裀在衮州和郓城一带当盗贼,白天藏身在古墓里面。有一天晚上下雨,他们没有出去,有两个鬼来了。一个鬼说:“这儿有节度使大人,我们应该等一会儿。”房知温和他的表弟都听到了。他们互相问对方说:“刚才外面说的话你听到了吗?”徐裀说:“听到了。”房知温说:“我和你不知道是谁,明天晚上你到别的地方去睡,我自己在这里验证一下。”等到第二天晚上,两个鬼又来了,一个鬼又说:“昨天晚上的贵人还在。”房知温听了很高兴,后来他果然当官节制许多地方,最后当上了太师中书令东平王。由此可知晋书目上所说的魏阳元听到鬼称他为三公的记载,是不错的。
房知温,字伯玉,兗州瑕丘人也。少有勇力,籍名于本军,为赤甲都官健。 《玉堂闲话》:知温少年,与外弟徐某为盗于兗、郓之境。 梁将葛从周镇其地,选置麾下。时部将牛存节屯于镇,好摴博,每求辨采者,知温以善博见推,因得侍左右,遂熟于存节。及王师范遣刘鄩据兗州,梁祖命存节将兵讨之,知温夕缒出奔,存节喜而纳焉。明夜,窃良马一驷,复入城,鄩乃擢为裨将。鄩降,隶于同州刘知俊,知俊补为克和军使。知俊奔岐,改隶魏州杨师厚,以为马步军校,渐升至亲随指挥使,继加检校司空。庄宗入魏,赐姓,名绍英,改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加检校司徒、澶州刺史、行台右千牛卫大将军。庄宗平梁,历曹、贝州刺史,权充东北面蕃汉马步都虞候,遣戍瓦桥关。明宗自鄴入洛,知温与王晏球首赴焉。明宗自总管府署知温滑州两使留后。天成元年,授兗州节度使。明宗即位,诏充北面招讨,屯于卢台军。以卢文进来归,加特进、同平章事,赏招讨之功也。后除乌震为招讨副使,代知温归镇。知温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纵博,诱牙兵杀震于席上。会次将安审通保骑军隔河按甲不动,知温惧不济,乃束身渡水,复结审通,逐其乱军以奏。时朝廷姑息知温,下诏于鄴尽杀军士家口老幼凡数万,清漳为之变色。寻诏遣知温就便之镇,以安反侧。俄改徐州节度使,加兼侍中。会朝廷起兵伐高季兴,授荆南招讨使,知行府事。寻丁母忧,起复云麾将军,墨缞即戎,竟无功而还。长兴中,节制文阳。越二年,除平卢军节度使,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东平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天福元年冬十二月辛巳,卒于镇。赠太尉,归葬于瑕丘,诏立神道碑。
知温性粗犷,动罕由礼。每迎待王人,不改戎服,寡言笑,多纵左右排辱宾僚,他日知误,亦无愧色。始与唐末帝尝失意于杯盘间,以白刃相恐,及末帝即位,知温忧甚,末帝乃封王爵以宁之也。知温径赴洛阳,申其宿过,且感新恩,末帝开怀以厚礼慰而遣之。及还郡,厚敛不已,积货数百万,治第于南城,出则以妓乐相随,任意所之,曾不以政事为务。有幕客颜衎者,正直之士也,委曲陈其利病,知温不能用焉。及高祖建义入洛,尚不即进献,耀兵于牙帐之下,衎正色谓曰:“清泰富有天下,多力善战,岂明公之比!而天运有归,坐成灰烬。今青州迁延不贡,何以求安?千百武夫,无足为恃,深为大王之所忧也。”知温遂驰表称贺,青人乃安。未几,以沈湎成疾而卒,部曲将吏分其所聚,例为富室。衎又劝其子彦儒进钱十万贯,以助国用,朝廷除彦儒为沂州刺史。其家幸获保全,皆衎之力也。
旧五代史 卷九十一 晋书十七 列传六
另,
兖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墓志,志主 房安,他“通贯儒术,兼通国字”,做过寿张、观城县尹和泰安知州。他有一个女儿嫁给了蒙古人颜不花。房氏是兖州望族,自称是唐代名臣房玄龄的后代,是汉人无疑;房安既精通儒家经典,又熟悉蒙古族语言文字,还和蒙古族互通婚姻,这正是当时民族间相互融合的例证。[ 此帖被房恒贵在2009-06-07 22:4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