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水总是情、春晓燕来述情意 ~~遇见遗孤千山、晓燕兄妹
(与其说遇见,应该说是刻意邀约吧~~)
接任总务之时,最让我牵肠挂肚的,便是07年本会为千山及晓燕兄妹两所筹的教育基金了,倒不是担心基金会不翼而飞,而是不晓得这对兄妹如今怎么样了,找遍整个会所及从南算宗亲处得来的资料也不过是剪报及每月移交3百元的账目记录而已,其他一无所知了;
- 他们现在几岁了?
- 他们现在住在新山哪里?
- 他们读哪间学校?
- 他们成绩如何?
- 他们过得快乐吗?
- 他们印尼籍母亲可有拿到本国公民权?
对于已故伯松宗亲留下的这对兄妹,如今我们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对于当年本会那么轰轰烈烈的为这对小兄妹筹款,之后也只有每月支付款项而没有其他生活资料存档,内心是沉重的,就我个人而言,我们要给的不只是钱,我们还得把关爱交给他们,我不能责怪千山兄妹的妈妈,对于一个异乡人,一个印尼籍的妈妈,一个几乎没有学历的母亲而言,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是何其艰苦。
通过理事会议,我联络上千山的妈妈,并告知我星期三会直接拜访她,也会将六、七月的教育基金带下去给她。
星期三早上,带着千山母亲给的地址,转了好久,终于找到了,站在组屋楼下,我沉重的心稍微轻了些,这里的环境还算不错,不会太杂乱,然而随千山母亲进到他们家里,要求打开千山房间一看,我的心又开始沉重起来;从千山母亲口中得知千山今年12岁妹妹晓燕今年11岁,两人竟然睡同一间房,房门打开,里面冒出一阵霉菌味,我皱了皱眉,问到,为什么两个孩子要睡在一起呢,不会不方便吗。对于在幸福家庭中成长的我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对这个妈妈来说又有什么不方便的呢?整间屋子得同另一个租户合租,哪来那么多房间来分配。
~当初为什么会搬来新山?
~在马六甲工钱少,很难过生活,因为一个认识的牧师要到新山来,也愿意帮助一些些琐碎的事,所以就搬来了。
~如果千山兄妹下午没课,中午回到家,午餐吃什么?
~有时早上有多煮,他们回来就吃冷饭啰~
~如果没有冷饭呢?
~他们自己会煮泡面吃。
妈妈回答得理所当然,我听了倒抽一口凉气,这样有营养吗?
~晚餐呢?
~也一样啊。
心一直往下沉,千山母亲前阵子失业没收入,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在那个时候应该是陷入困惑当中了。幸好得知她目前正等着附近一家朔胶工厂的通知,平时也从其他工厂拿些活回家干,生活虽苦,但还是熬得过去。
在他们家转了一转,我跟千山母便一起到他们就读的宽柔第5分校去见校长了。
在见了该校的黄副校长後,对他们在校的情况我真正的放心了,学校在他们今年刚转进来时便提供了一切全免的措施,同时黄副校长也着手为这对兄妹办理其他慈善机构的拨款,像已获得的由新山创价学会每年拨出的3百元,政府机构的每年2百元,以及目前黄副校长正为晓燕做另一个申请,希望慈济功德会能领养晓燕,对于明年千山升中学之后她唯一可帮的只有交代千山向校方做哪些申请了。
对于兄妹两在校的成绩,从黄副校长处得知还算不错,重要的是品行非常好,只是非常内向,但不是自卑。
跟这对小兄妹相处了大约3个钟头,发现他们极为孝顺母亲,吃的喝的都让给妈妈,直到我说每人一份,不用担心,他们才选了菜单上看起来很好吃的食物。
我问千山说,长大了的愿望是什么?他很腼腆的告诉我想当军人,我说很好啊,在中国好几个我们房氏宗亲都是很高级的军官呢,有机会上网介绍一个在北京的炳林给你认识,他也是军警人员,他听了双眼发亮。再问问晓燕的志向,她害羞的低下头说不知道,我回她说是不是想当空姐,她泛起了灿烂的微笑,摇摇头,不说话了,这个妹妹真是内向到了极端。
下午4点告别了这一对兄妹,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们还可以帮这对兄妹做些什么呢?回程的两个半小时里,我没有答案。在他们这个年纪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欢乐,然而放了学就呆在家作家课,看看电视节目,礼拜天跟牧师到教会,其他一般孩子在享受的,他们都视为奢侈,跟他们相处的3小时里,我几乎看不到他们欢颜,只有在食物送达时才一闪而过一丝的欢愉。
我想,也仅仅是想而已,没有答案,没有答案。。。。。。。。。
[ 此帖被房金琥在2009-07-16 14:1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