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53阅读
  • 23回复

历代房氏进士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1-31
— 本帖被 房明毓 执行置顶操作(2010-04-25) —
历代房氏进士榜

       自隋大业元年(605年)正式实行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8个朝代1300余年,开科725科,状元共计638人,进士约十万多人。其中,隋朝没有状元,只有7个进士,后人将其作为状元对待,房玄龄亦在其中。房氏后裔游学海,登书山,入学中举,登科及第,春闱夺魁,金榜题名者,不在少数。现将已知(确定)历代房氏进士编录一表。  
(表格,还不能上传。只能用QQ截图截为几部分上传。)
  
  

  
  
  
  
  
  

  
  
  
  



还在补充中......


[ 此帖被房明毓在2011-04-05 19:57重新编辑 ]
金钱条评分
fxb 威望 +1 优秀文章 2009-02-16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2-25
附:


中国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大业年间,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已经诞生了。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F·B,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而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
  南、北宋三百二十年,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进士二万人以上。
  蒙古人不着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时办时废,共举办过十六次,取士一千余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政府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族人为最多。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有月课和季考,后来变成有名无实了),又称为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么三种,一种叫童试,一种叫岁试,一种叫科试。童试,一般又叫做“小考”。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面选拔了以后到督学进行考试,督学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才”了。“秀才”也称“庠生”或“廪生”
    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廪生: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廪生须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
    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参阅《明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秀才每一年考一次,这也是一个选优的过程,这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考试,叫“科试”。每三年考一次,主要是为了推举举人考试的资格,通过这个考试的提名,便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这是科举的初步考试。
  接下来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它也有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了。当然这个职位很少,每年大概就40人到130人的名额。举人的名额很少,那么举人当中候补做官的人就更少了,这样就往往有候补官。这是第一种乡试。接下来是会试。会试是紧接着乡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举行。乡试是头年的八月份考完,第二年的二月是春天,到京城考试,叫“春试”,这就是会试。会试如果考中了,称为进士,进士每年的名额大概有300名左右。会试考完以后还要进行第三场考试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大概在4月份前后。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离线房小保
房小保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发帖
810
房星
72343
威望
1365
贡献值
1649
交易币
3386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2-25
阅读后方知,古代的房家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振我声音,皆为我后代学习楷模,展望房氏一族,为社会作更大奉献,飞黄腾达。团结合作!
认真回复帖子是尊重楼主的表现,加分也是一种美德!     嘿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姓氏论坛
离线房炳林
踏雪寻梅偶入林园亭小坐遇花神寒枝秀蕾嫣然笑霜蕊红颜婉转颦

发帖
9503
房星
1945425
威望
28588
贡献值
17277
交易币
67068
辈分排序
景、国、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2-25
明毓兄辛苦了,看见这么多先贤奋发有为,真的很惭愧呀!以后继续努力啦!
房氏勋业起盛唐,溯源追流一脉香。赖有先祖扶帝国,敢叫世贤遍诸邦。宜商宜学展奇才,亦文亦武留华芳。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2-26
先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学习典范,后人更须不懈努力,赶上或超过前辈,方算光宗耀祖。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离线房进瑞
发帖
2
房星
6358
威望
15
贡献值
15
交易币
212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2-26
房家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应当多学习先辈的精神,我们后人要不懈的努力啊!
离线房小保
房小保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发帖
810
房星
72343
威望
1365
贡献值
1649
交易币
3386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2-26
回 6楼(房进瑞) 的帖子
这是肯定的,一定要将房氏精神承传下去
认真回复帖子是尊重楼主的表现,加分也是一种美德!     嘿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姓氏论坛
离线房道国
与时俱进!

发帖
361
房星
66263
威望
149
贡献值
108
交易币
1749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5-07
多谢!明毓 先生辛苦了.
房道国
离线房宜浩
宜以先贤为榜样,浩然正气度此生!

发帖
1017
房星
1242
威望
875
贡献值
282
交易币
1518
辈分排序
在子宜顺作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6-30
看了此文,还真有点愧对先祖的感觉了!
房门半遮掩
宜待故人归
浩瀚烟波处
留言可曾回
离线房体良
敦睦堂辈分:春光呈瑞,懋昭体观,敦行孝友,庆延百世

发帖
1021
房星
132
威望
484
贡献值
152
交易币
1640
辈分排序
春光呈瑞,懋昭体观,敦行孝友,庆延百世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8-19
把这个内容例外设立一个频道


古代的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要是这样,很多同宗都能上榜了。
谦以待人、卑以自牧。
离线房家小辉
山东齐河 房氏家族23世孙 良字辈
发帖
174
房星
8143
威望
18
贡献值
14
交易币
210
辈分排序
昭锡承嘉若,伯(bai)良懋念从;在修俊安祥,有德树荣光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12-16
    希望房氏后人可以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明毓宗辛苦!
  顺便说一下,明朝的房守士官职还要多,好像还有湖广承天府知府等,暑假里一定把家谱上传,上面记得很多,也很全
qq:792020465。喜欢历史、街舞、Chinese hip-hop
离线房世峰
Although the road is endless and faraway, I still want to pursue the truth in the world.

发帖
10375
房星
1145
威望
53612
贡献值
524
交易币
724
辈分排序
祖德永宏昌,万世兆发祥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3-02
回 10楼(房体良) 的帖子
体良宗亲

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和那是的进士还不是一个级别啊

当然,现代的知识和素质修养要远高于那个时代

因为社会的全面发展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3-20
当今的大学生与旧时的举人、进士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相互很难比较。今天的大学生主要在于文化程度的认可;旧时的科举考试在于取士,首先必须是已经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读书人才有资格参加考试,通过逐级考试,逐级筛选,剩下的也就寥寥无几,可谓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考中举人、进士,就具备了当官的资格,享有国家俸禄。因此,旧时的举人、进士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当今的大学生。
(以后为引文)乡进士就是举人的别称,由于制度不同,很难说举人、进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或职务。只能说举人是省级精英,在地方上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且正式拥有了做官的资格,享有一定的国家俸禄。科举考试的难度很大,一个省的举人比现在的博士还要少得多。梁启超曾经描述过:“邑聚千数百童生,拔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拔百数十人为进士。复于百数十进士,拔十数人入于翰林。”十九世纪时,全中国一千七百四十一所官学,每次录取两万五千零八十九人,录取率仅为百分之一、二而已。所以能爬上这第一层台阶的读书人,已是相当不容易了。当时全国生员总人数约为四十六万人,他们可以考「五贡」进入第二层台阶(五贡指五种贡生,即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贡生是京师国子监学生,而以「贡」为名,是指贡献人才给皇帝)。贡生可以经挑选当官,也可与其它生员一起向第三层台阶——「举人」冲刺。考选举人的考试称「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会举行一次,全国总录取名额不过一千三四百人,录取率仅百分之一、二。当时全国举人总数约有一万八千多人,他们可以经过「大挑」(是会试失败之后的出路,主要看长相)考试当官,不过大多是教职或候补。要想当地方长官,就得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全国性「会试」。会试被录取的称为贡士,贡士再经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就成进士。进士是第四层台阶,每次只录取两三百人,考取率也不过百分之二、三而已。进士总人数约两千五百人左右,构成士大夫阶层的核心。至于这个金字塔的顶尖,则是每次会试、殿试中的佼佼者——十几名翰林学士。关于"乡进士"的历史我国自西汉文帝刘恒始,封建皇朝为选拔官吏而推行“察举制”,即由丞相、列候、刺史、守相推荐,经过考核任以职官。其主要考试科目为孝廉、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或贤良、茂才等。至隋朝隋炀帝杨广,重视文才,始设进士科,并把进士科做为先拔官吏的重要科目之一。“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此科目最被重视,应考的统叫“进士”,考试及格的分别称:赐进士及第(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出身(二甲,若干名。为首者日传);赐同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历代相沿,明清两朝“进士”一词特指考中者的专称,即童生乡试取得举人后,经过会试(又称春闱,在京城礼部举行)及殿试(皇帝在殿廷上对贡士亲发策问),录取者为“进士”。进士科考试,唐以前主要考诗赋,至宋朝丞相王安石厌恶考诗赋,始改考经义、策论,并将其他科目并入进士科录取。进士经过殿试取得出身后仍须应一次“朝考”,即皇帝物派大臣阅卷,按“朝考”的成绩,结合殿试与复试的名次,由皇帝分别决定授予何种官职。最优者选入翰林院;其次者分部任用为主事;又次者分别以知县任作;再次者任用为各州、府、县学的教官。明清两朝承袭宋制,做官的虽还有风贡、荐举、进士科三途,但仍偏重进士科。

   注:正科、恩科——科举时定期举行乡试、会试,清制三年一次,称正科。乡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会试逢丑未辰戊年正科。遇皇帝皇后整寿(逢每一个十满岁)或非常庆祝之事,加行的乡会试,称恩科。 2。副榜——科举时代会试取士分正榜、副榜。正式录取的列正榜;在正榜之外,另取若干,名列副榜。元朝至正八年中书省奏请,会试例取十八人外,再取副榜二十人,副榜之名始此。明朝永乐中会试副榜给一些下第举人做官开了方便之门,嘉靖中又有乡试副榜。中副榜者无论乡试、会试均可再参加下一科会试、廷试。 4。武进士——科举时代选士分文武两科,是其中之一。唐武后始武科置武举,后历朝皆因之。明成化十四年始设武科乡、会试,崇祯四年始举行武科殿试。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扬,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各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初试归学政主持,乡试以本省督抚、会试想以大学士、都统、兵部尚书、侍郎等为考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怀兼谋勇,襟容柔刚,为人恭顺,志在四方。

发帖
1464
房星
1134
威望
9745
贡献值
116
交易币
1184
辈分排序
建。克。忠。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5-31
跟公务员考试似的难呐,清后期我的老家秀才比较多。
看来进士不是那么好考的,愧对祖先。
快乐并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发帖
38
房星
2291
威望
37
贡献值
28
交易币
127
辈分排序
子、有、益、忠、厚、永、传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4-05
科举考试的介绍太好的,古谱上讲的“贡生”“痒生”“廪生”一直不知道是什么“职称”,今天算是了。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4-05
回 14楼(房益坚山东) 的帖子
益坚宗亲,见你这么有兴趣,我又对表中内容进行了更新,供探讨。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离线房乃发
我是甘肃省靖远县人,靖远县志记载:先有房家人,后有靖远城。祖籍安徽庐州(合肥),明正统二 ..

发帖
158
房星
2216
威望
326
贡献值
2
交易币
2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8-27
多谢!明毓宗亲辛苦了!补充一点房世淳籍贯是甘肃靖远县,是房贵的八世孙!
离线房物通

发帖
352
房星
2900
威望
1893
贡献值
4
交易币
420915843
辈分排序
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2-06-03
房家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应当多学习先辈的精神
离线房立博
做事沉着谦逊好,个性不助成功早;智信礼义身体健,者行千里靠双脚。

发帖
443
房星
6397
威望
553
贡献值
38
交易币
19
辈分排序
建(维、景)、元(保)、立(连)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2-11-12
据家谱记录,我们这个支脉明、清两代的太学生、郡痒生也有很多。
房氏宗亲天下同根
离线房炳林
踏雪寻梅偶入林园亭小坐遇花神寒枝秀蕾嫣然笑霜蕊红颜婉转颦

发帖
9503
房星
1945425
威望
28588
贡献值
17277
交易币
67068
辈分排序
景、国、炳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2-11-12
进士、举人、秀才,这可是比公务员资格要硬得多,那些人都是候补官员,有俸禄的。
房氏勋业起盛唐,溯源追流一脉香。赖有先祖扶帝国,敢叫世贤遍诸邦。宜商宜学展奇才,亦文亦武留华芳。
离线房永定
幸逢盛世老树荣            & ..

发帖
9411
房星
16462
威望
48260
贡献值
15355
交易币
22015
辈分排序
庭(松)、寅【应该是字】、宏、开、远、大、瑞、有、正、祥、齐、贤、崇、礼、锦、毓、恒、昌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2-11-13
            不过现在有些人是年年考,就是上不了,哈哈哈哈哈
江苏扬州市师俭堂【大(福)字辈】电话:15805274510      QQ;604935886房氏乐园QQ:195083604  加群附加实名制,其他无效
skepr:fangfang6009    fangydwj@163.com
江苏房氏宗亲联谊(微信)群
离线房明志

发帖
163
房星
1051
威望
618
贡献值
9
交易币
9
辈分排序
山,明,光,照,清,天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2-11-13
辛苦了,看了 以后,发现里面有好几个都是我们家谱里面有的 ,。如房陆是 初始祖,还有房明,房辟,房临福,真高兴。。。。。
离线房明志

发帖
163
房星
1051
威望
618
贡献值
9
交易币
9
辈分排序
山,明,光,照,清,天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2-11-13
宗亲,你好,不 知道你 的 这些资料都是 在哪里找到的 ?
离线房明毓

发帖
1135
房星
248917
威望
3443
贡献值
3421
交易币
4600
辈分排序
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2-11-14
回 房明志 的帖子
房明志:宗亲,你好,不 知道你 的 这些资料都是 在哪里找到的 ? (2012-11-13 20:15)

从史书、家谱、人物传记、墓志、网络专帖等收集到的。现已进一步进行分类,人物又有大量增补。
【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