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秩五是浮山中学的创办人。1929年,他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在学校之东北,建造了一座别具一格的小楼房。在阁楼上,可眺望石溪河对岸房秩五父母的坟墓。因援《诗经》内“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圮兮,瞻望母兮”之意,将阁楼取名为“双瞻阁”。
双瞻阁分三部分组成,前有门楼,中为阁,后为脚屋,四周有土围墙,共占1913平方米。阁为杨幼卿(留日学生,时为浮山中学总务主任)设计。其主体建筑面积192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木楼板,楼下地坪用水泥铺成的。楼前为六边形小阁,全是玻璃窗户;阁下为宽阔的走廊,并置有水泥栏杆,中有石级可达门楼。阁前檐正中有匾一,文曰“双瞻阁”,初为上海知名人士沈尹默所题,现为原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恺帆所书。大门前三字,系仿照房氏书箱上的字体写就的,据说是房秩五的墨迹。从前,楼下为房秩五及其家属的卧室与客厅;楼上为藏书之所。建国后,房秩五捐献此阁为“浮山烈士纪念馆”,交浮山中学管理,后被当地林场占用。1984年,枞阳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收回双瞻阁,交浮山管理处使用。当年,管理处重修此阁,并建造了职工宿舍。1989年,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年,由管理处主持,再度扩建了围墙,并新建了“紫霞居”、“邀月堂”,给房氏故居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