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6阅读
  • 4回复

《书后品》所见北朝书家 房氏有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体良
敦睦堂辈分:春光呈瑞,懋昭体观,敦行孝友,庆延百世
 

发帖
1021
房星
132
威望
484
贡献值
152
交易币
1640
辈分排序
春光呈瑞,懋昭体观,敦行孝友,庆延百世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10-15
关键词: 房玄龄房彦谦
《书后品》所见北朝书家意义重大。首先,就正史和品藻两条线索而言,正史所收北朝书家的数量与南朝基本相当,但是品藻所收北朝书家的数量则大为减少。古代书法楷模谱系中北朝书法楷模的缺失已经造成。《续书断》在评论三家品藻时说:“自隋以前,能书者虽怀瓘所不录,而杂见于庾、李《书品》,窦臮《述书赋》,迹绝难考,此不复载也。”朱长文所谓张怀瓘不收录而散见于《书品》、《书后品》及《述书赋》的书家,就是指北朝书家而言。而“此不复载”表明,此后,北朝书法楷模在品藻中的地位就完全被取消了。《广艺舟双楫》所谓北朝书法“史传之名家斯著”而“诸家书品,一无见传”,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此一来,《书后品》所保存的北朝书家的线索就相当重要了。
其次,就书法楷模与范本的关系而言,书家地位的获得及延续,需要作品的支持。虽然后代也有范本追认的情况发生,但是这个基本的关系没有改变。就北朝书家而言,他们的作品在唐代之后就基本失传了,时至今日,楷模与范本之间的联系已经彻底中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品藻所提供的书家品次及风格评价就具有相当大的价值,这些信息可以最低限度地表明北朝书家在古代书法楷模谱系中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书后品》所见北朝书家是确定北朝书家地位的一个坐标。
第三,历代品藻大多出于私人著述,他们对书家的取舍升降并没有共同的标准,尤其对书圣以下的书家更是如此。诸家品藻完成于不同时代,取舍升降的标准又有差异,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品藻对北朝书家的态度,来考察北朝书法的影响和北朝书家地位的变迁。因此,《书后品》所保存的北朝书家的线索也是研究北朝书法和书家的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

二  对北朝四家的考察

《书后品》所见北朝四家,刘珉为中中品,其书法“比颠波赴壑,狂涧争流”,与谢安、康昕、桓玄、邱道护、许静、萧子云、陶弘景、释智永、刘珉、房玄龄、陆柬之、王知敬同品,是北朝四家当中品次最高者;王褒、房彦谦为下上品,评王褒书法“是东阳之亚”,房彦谦书法 “参小令之体”,与陆机、袁崧、李夫人、谢朓、庾肩吾、萧纶、斛斯彦明、殷令名、张大隐、蔺静文、钱毅同品;刘逖为下中品,其书法如“落花从风”,与范晔、萧思话、张融、梁简文帝、王晏、周顒、王崇素、释智果、虞绰同品,是北朝四家当中品次最低者。
北朝四家当中,两位刘姓书家的关系引人注目。《北齐书》卷四五《刘逖传》:“刘逖,字子长,彭城丛亭里人也。祖芳,魏太常卿。父馘,金紫光禄大夫。”可见刘逖出自彭城丛亭里,是北魏重臣刘芳之孙。《北史》卷四二《刘芳传》:“刘芳字伯文,彭城丛亭里人,汉楚元王交之后也。长子怿……无子,弟廞以第三子浚为后……廞弟戫……戫子逖。”可证刘逖里望、世系无误。
窦臮《述书赋》注云:“刘珉,字仲宝,彭城人,彦英子,北齐三公郎中。” 刘珉为刘彦英之子。刘彦英见《北齐书》卷三五《刘祎传》:“刘祎字彦英,彭城人。父世明,魏兖州刺史。”可见彦英当是刘祎。《述书赋》只说刘珉为彭城人,其里望尚需进一步确认。《魏书》卷五五《刘芳传》:“(刘)芳族兄僧利,轻财通侠,甚得乡情。……长子世雄,至太山太守。……世雄弟世明,字伯楚。子祎,字彦英。武定末,冠军将军、中散大夫。”此处列刘氏世系甚详,刘僧利是刘珉曾祖,既为刘芳族兄,则其里望亦当是彭城丛亭里。由此可见,刘珉与刘逖俱出彭城丛亭里刘氏。
丛亭里刘氏是彭城三刘之一,为中古时代的世家大族,历来为史学研究所重视。但是有关丛亭里刘氏书法,却很少有人研究。从刘珉、刘逖俱出丛亭里刘氏的情况看,丛亭里刘氏书法的研究应该引起重视。历史上,丛亭里刘氏善书者众多。刘逖的远祖刘劭“多艺能,善草隶”、“善小篆,工飞白”,刘逖的祖父刘芳“善正书”、“笔迹称善”,刘逖的从父刘懋“善草隶书,多识奇字”,刘珉之子刘玄平亦善书法。由此可见,丛亭里刘氏是中古时代的书法世家,从东晋至隋的三百年间,传承不绝,人才辈出。但是,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书法世家,却为历来研究者所忽略。幸有《书后品》的记载,才使它不至于湮灭。
王褒既见于《书后品》,又见于《书断》,不见于《书品》,是品藻当中唯一两见的书家。王褒的身份需要加以说明。《书后品》说他的书法是“东阳之亚”,东阳即萧子云。《北周书·王褒传》说王褒书法“俄而名亚子云”,《书后品》的说法当由此转化而来。《书断》也引用了这一说法,并评价王褒的书法“虽风神不峻,亦士君子之流也”。从师承和早期经历来看,王褒应是南朝书家。但是在西魏平江陵之后,王褒入北周,当时贵游“翕然并学褒书”,从这个情况看,他又应该是北朝书家。《书断》在提到他的时候就说他是“周王褒”。《书品》收录大量庾肩吾同时代书家,王褒与他同时,庾不收王,应该与王入西魏、北周有关。那么王褒到底是南朝书家还是北朝书家呢?如何理解王褒身份的双重性呢?
王褒的书法虽然与南朝关系密切,但是他的政治和书法影响主要是在北方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他是北朝书家。王褒入北周之后,书法广受欢迎,应该与他的南朝背景有关,赵文深的“惭恨”以及“改习褒书”都应该是这一背景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将他作为南朝书家是可以成立的。但是,王褒的书法在入北周之后,并不是没有变化。南朝的书法风尚与北朝不同,王褒入北周之后,不能不受北方风气的影响,以满足北方的需要。从颜之推对他“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的记载来看,王褒入北周之后应该书写了大量的碑志。南朝禁碑,书家没有书碑的传统,王褒要书碑,就必须学习北朝的方法和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书法不能不变。这个时候,王褒已经由一个南朝书家转变为北朝书家了。
房彦谦的身份也需要说明。从房彦谦的一生来看,他的后半生主要在隋代度过。隋代虽然与北朝渊源紧密,但其本身可不视作北朝,不过隋代书家却有南北的区别。关于隋代书家的南北归属问题,我们认为应当以其入隋之前的身份加以判断。为研究方便,我们把来自北朝的部分隋代书家也看成是北朝书家。清河房氏本来世居北方,房彦谦的先世又多出仕北朝,其本人也曾在北齐、北周为官,因此我们把房彦谦作为北朝书家来看待。这与欧阳询、虞世南来自南朝并且入唐的情况有所不同。

三  北朝四家的意义

《书后品》所见北朝书家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透过他们的取舍升降,可以使我们对北朝书法的认识有所转变,以下就此略作阐发。《书后品》所见北朝书家意义有三。
其一,凸显北朝书法价值。从时代构成来看,《书后品》所见北朝四家中,北齐书家2人,北周书家1人,隋书家1人。人数虽然有限,但是朝代分布却很均匀。刘逖武平四年“与崔季舒等同时被戮,时年四十九”, 武平四年为573年,周平齐在577年,可见刘逖是地道的北齐书家。刘珉生卒年不可考,但是根据《北齐书》“文林馆待诏”、《述书赋》“北齐三公郎中”、李邕《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齐散骑常侍”的记载来看,他的为官经历集中在北齐,因此把他看成北齐书家也是没有问题的。王褒、房彦谦的情况已见上述,他们的代表性也没有问题。
正史所见北朝书家的人数众多,大约与南朝相当,其中如崔宏、崔浩、刘芳、姚元标、沈法会、张景仁、赵文深等人影响较大,但是却不见于品藻。这样,北朝书家就失去了与南朝书家乃至历代书家比较的可能。《书后品》所见北朝四家,就成为联系北朝书家与历代书家的最后环节。虽然《述书赋》、《宣和书谱》及其他文献中偶尔也有北朝书家的身影,但是因为著述体裁的不同,其权威性往往无法同品藻相提并论。比如刘珉书法与谢安、萧子云、陶弘景、智永、陆柬之、王知敬同品,这虽然是李嗣真的一家之言,但是考虑到上述书家的书法史影响,刘珉书法的水平应该不低。其他王褒、房彦谦、刘逖的品次不高,但是他们的价值本不在高下比较的本身。
其二,梳理中古书法世家的变迁。世家大族在中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不乏书法世家。与秦汉时代不同,这些书法世家是中古时代书法风貌的设计者和塑造者。就北朝书法史而言,情况也是如此。比如南北书法的分野与北朝初期书法风格的奠定,就与崔卢二门书法有密切关系。但是历来对北朝书法世家的重视均在南朝之下,以至于有的书法世家湮没无闻。在此情形之下,《书后品》所提供的北朝及中古书法世家的信息就显得非常珍贵。
上文已经指出,我们从《书后品》所见北朝书家刘珉与刘逖的里望出发,揭示了一个为后代所遗忘的北朝书法世家。彭城丛亭里刘氏从北朝中期至隋,绵延数代,书家辈出,与北朝的崔卢及南朝的王谢相比也毫不逊色。丛亭里刘氏以彭城为依托,奔走于南北之间,一方面向北方输出以小王为代表的南朝书法,并因此而获得认可,另一方面又接受以崔卢为代表的北朝书法的影响,稳定地成长为北魏迁洛之后的重要书法世家。
王褒与琅琊王氏书法的关系也值得关注。琅琊王氏书法发展到南北朝中后期已呈衰落之势,虽然当时南北书风仍在二王笼罩之下,但是王氏自身的书法传承却并不顺畅。考察中古时代琅琊王氏书法的传承与变迁,应该是有价值的工作。王褒能在入北周以后造成“翕然”向学的影响,应该与他的世家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表明,王氏的影响衰而不绝,断而时续。如果再考虑到同为琅琊王氏的智永的影响,则王氏书法传承的变迁就更有发掘的余地。褒永同为王氏之后,且同代、同龄,两人在南北及隋唐书法地位的升降变化,耐人寻味。
清河房氏在北朝中后期书法史上也有一定影响。房氏虽非世家大族,却“世为著姓”,其远祖房景伯曾以平齐民身份进入北朝,以佣书养父母,并成长为一代学者。到房彦谦一代,书法始有声誉。清河房氏的材料不多,却很有价值。
其三,揭示隋唐书法渊源。陈寅恪先生在论隋唐政治制度时,认为它的渊源有三,即以南朝齐梁为代表的江左传统,以北齐为代表的山东传统,以北周为代表的关陇传统。隋唐书法也有这样的渊源,具体来说,江左传统以智永——虞世南为代表,山东传统以刘珉——欧阳询为代表,关陇传统以王褒——李渊为代表。三个来源共同作用,形成隋唐书法的基本面貌。三个传统当中,山东、关陇传统的代表人物均见于《书后品》。当然,从《书后品》的全部来看,江左传统也包括其中。《书后品》实际上揭示了隋唐书法的渊源,如果我们没有成见的话,应该承认这一做法是李嗣真成熟思考的结果。
隋唐书法渊源中的智永——虞世南一源,因为历来论说者众多,且与本文主旨无关,故略去不论,这里只说其他两源。《述书赋》论欧阳询书法:“若乃出自三公,一家面首”,其注云:“书出于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可见欧阳询师从刘珉确有其事。欧阳询是古代书法史上实际影响最大的书家之一,单就书法本身而言,他的影响不在颜真卿之下,每个朝代几乎都有学欧的时期。史载欧阳询亦曾从养父江总学书计。刘珉、江总书法皆不传。比较起来,欧阳询书法更接近刘珉。《书后品》说刘珉的书法“比颠波赴壑,狂涧争流”、《述书赋》说他的书法“劣克凡正,备法紧草”,与欧阳询书法“如武库戈戟、雄健欲飞”、“笔力险峻”及“不顾偏丑。幽页翘缩爽,了枭黝纠”的特点非常接近。江总为南朝陈人,书法风格当与江左相类。
李渊师法王褒亦见于《述书赋》:“师王褒,得其妙,故有梁朝风格焉。”窦氏见多识广,其说可信。《大唐创业起居注》说李渊书法“真草自如,不拘常体,而草迹韶媚可爱”,这与王褒书法“凄断风流”、“风神不峻”仍有风格上的联系。《书后品》说其子汉王元昌书法“作献之气势”,想来应受李渊影响,是萧子云、王褒风格的再传。李渊是唐代开国帝王,他的老师本应地位崇高,但是我们看到,王褒在唐代的地位急转直下,与智永形成鲜明对比。李氏父子的政治斗争也许可以对此做出解释。

四、李嗣真的“升降失中”问题

作为私人著述,品藻对书家的取舍升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不同的品藻对历代书家的处理是有很大区别的,三家品藻对北朝书家的取舍升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般来说,不同品藻之间的争议是难以避免的。《书断》对李嗣真的品藻有所批评:
李夫人以程邈居第一品,且书传所载,程创为隶法。其于工拙,蔑尔无闻,遗迹又
无,何以知其品第?又云:梁氏石书,雅劲于韦、蔡。以梁比蔡,岂不悬绝?又张昶,伯英之弟,妙于草、隶、八分,混兄之书,故谓之‘亚圣’。卫恒兼精体势,时人云得伯英之骨,并居第四,仍与汉王同流。又黜桓玄、谢安、萧子云、释智永、陆柬之等与王知敬同居第五等,若此数子,岂与埒能?嗜好不同,又加之以言,况可尽之?于刚柔消息,贵乎适宜,形象无常,不可典要,固难平也。
从张怀瓘的用语可以看出,虽然品次升降也是他关心的重点。但是他对李的批评并不激烈,基本局限于具体问题的商讨,朱长文则没有那么温和,他先列举了李嗣真的优点,认为他的品藻“得承群贤之绪余,而又益之以隋、唐之近迹,故可以锱铢以权之,尺寸以度之”,然后话锋一转:
然太繁则乱,其升降失中者多矣,其说止于题评譬喻,不求事实,虚言润饰,孰为准绳。
朱已不像张那样追究具体的品次升降,而是从总体上指出李嗣真的品藻存在“升降失中”的问题。所谓“升降失小保雍笪摹安磺笫率担檠匀笫巍崩纯矗匀皇侵咐钏谜娑允榧业娜∩嵘滴匏谰萸移兰凼У薄1冉现斐の亩陨破吩迦抑衅渌郊业呐溃岳钏谜娴呐烙Ω盟凳窍嗟毖侠髁恕D敲础妒楹笃贰匪背榧沂欠褚泊嬖凇吧凳е小蔽侍饽兀
李嗣真在《书后品》中对古代书家的取舍升降确实有很个性化的一面。杜度是汉代草书家,《书断》列为神品,认为“章草古逸,极致高深,则伯度第一”,是张怀瓘所谓“五贤”之一,《书品》的评价虽然没有那么高,但是也列在上中品。对于这样一位重要书家,《书后品》的逸、上、中、下四品均不见其踪迹。此一升降,乍看起来,可能会怀疑是版本的问题,但是从“始于秦氏,终于唐世,凡八十一人”的数字来看,又与版本无关。《书后品》所列书家总数,确为八十一人,杜度不在其中,并非文献有误。除杜度以外,李嗣真在《书后品》中也取消了刘德升和王僧虔的品次,以刘、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而言,这样的升降确实显得有些突兀。由此可见,李嗣真的品藻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升降失中”问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书后品》所见北朝书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方面,《书后品》的通史性质决定李嗣真在书家的取舍升降上必然有全面的考虑,在“始于秦氏,终于唐世”的近千年当中,选择哪些书家进入品藻,应该有严格的要求。我们注意到,李嗣真在取舍书家的时候,他的“舍”相当大胆,“取”也格外谨慎。“素未曾入,有可措者,亦复云尔”的选择标准表明,北朝书家能够进入到品藻中来,绝非李氏一时兴起。换句话说,他对杜度、刘德升、王僧虔的取舍固然出乎意料,但是应当有他自己的理由。并且李嗣真对于品次的设置也相当重视,他在上中下三品之上再置逸品,就是为了突出钟张大王的地位。这就表明,他对书家品次的升降有着严格的标准。由此可见,《书后品》所见北朝书家的品次设置是反复权衡的结果。
另一方面,李嗣真是初唐时人,他对于北朝末年及初唐书坛的状况应有很好的了解。《旧唐书》本传云李嗣真为“滑州匡城人”,可见李嗣真为赵州李氏,其父李彦琮曾任“赵州长史”,由此可以推断李嗣真先世或与北齐政权有关。李嗣真对北朝书法,尤其是北齐书法的认识当由此而来。《旧唐书》载李嗣真曾入弘文馆,“馆中号为三少”,弘文馆为初唐文化机构,褚遂良曾“检校馆主”,虞世南、欧阳询都曾入馆“教授楷法”,由此可见,李嗣真与初唐三家皆曾有所往来,他对欧阳询师法刘珉的了解,当与这一经历有关。
由上述可见,李嗣真《书后品》固然存在“升降失中”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因此说《书后品》所见北朝书家就是这个“升降失中”的结果。我们认为李嗣真对北朝书家的取舍升降,是经过成熟思考的。事实上,就三家品藻而言,李嗣真对北朝书家的取舍升降或有可商之处,但是这个行动本身,就已经显示了李嗣真的高明。与朱长文对北朝书家的视而不见相比,李嗣真的“升降失中”反而无足轻重了。更进一步说,如果历代品藻者都有李嗣真这样的胆识和胸怀,那么品藻所见北朝书家显然不会只有区区四人之数,而北朝书法史的状态也将完全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嗣真的品藻纵使“升降失中”,也不是什么坏事。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谦以待人、卑以自牧。
离线房志谦
尧翼之埃

发帖
1372
房星
64093
威望
774
贡献值
109
交易币
1223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0-15
辛苦 辛苦  读过了   小提示  文中有段代码出现
尧翼之埃
离线房相宇
房星普化九天曲,相将和谐苍龙虎,宇宙正气极盛日,帝王唐尧真始祖。

发帖
2172
房星
8373
威望
1930
贡献值
33
交易币
332
辈分排序
国、汉、春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10-15
体良宗亲很有学问,学问就是靠勤学多问得来的。我也学习了,感谢体良宗亲的付出。
【Frank 】㊣题㊣
离线房炳林
踏雪寻梅偶入林园亭小坐遇花神寒枝秀蕾嫣然笑霜蕊红颜婉转颦

发帖
9503
房星
1945425
威望
28588
贡献值
17277
交易币
67068
辈分排序
景、国、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10-16
谢谢体良宗亲呀!这是从书法界得到的关于房氏的记载,又多了一份有力佐证:房氏虽非世家大族,却“世为著姓”。
房氏勋业起盛唐,溯源追流一脉香。赖有先祖扶帝国,敢叫世贤遍诸邦。宜商宜学展奇才,亦文亦武留华芳。
离线房体芹
敦睦堂辈分:春光呈瑞,懋昭体观,敦行孝友,庆延百世    体良哥 我们一样噢

发帖
757
房星
70791
威望
233
贡献值
104
交易币
1552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11-09
         辛苦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