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本身也是一位有造诣的文学家,其诗作在《全唐诗》存89首,他曾作《威凤赋》自喻并赐房公,以诗《赐房玄龄》颂扬、勉励玄龄公为国求贤:“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又曾作《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一首:“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一位开国君王,为一位大臣三次赋诗,可见其对玄龄公之倚重。
玄龄公去世后,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唐大臣也是著名书法家的褚遂良,于唐永徽三年,为玄龄公墓刻“房玄龄碑”,碑文二千余字,其中最为知名的一句话是:“道光守器长琴振音,方嗣余风仙管流声”。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他在【七爱诗.房杜二相国】中慷慨言道:“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不仅如此,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也无不首推房玄龄,名曰:"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唐人柳芳就曾感叹道:“房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玄龄不言己功;王珪、魏征善谏,房玄龄赞其贤;李积、李靖善将兵,房玄龄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辅太宗,理致太平,善归人主,真贤相也!房玄龄身处要职,然不跋扈,善始善终,此所以有贤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评论可谓恰如其分,后来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写有关这段历史的评论时,全文抄录了以上文字。
有唐一朝清河房氏"五代三宰相",房氏家族于此时获得中兴,备极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