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衙鉴赏
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内乡县城县衙东街,312国道和宁西铁路穿县境而过,是我国第—座衙门博物馆。自八十年年代对外开放以来,受到众多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中外游客的高度赞扬,其唯一性、独特性、真实性、完整性、艺术性、历史性的特点被称为“历史活标本”。
首先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于元代(1304年),历经元、明、清及中华民国,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占地27000平方米,计有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珍存文物近千件,其建筑和文物遗存,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基层政权运作模式和官吏的生活起居,是研究封建社会一座珍贵的“文史资料库”,被称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二是丰富的文化内涵。内乡县衙是我国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是我国衙署文化研究的发祥地,其由全国众多知名历史、古建专家和大专院校教授参加的两届全国性的衙署文化研讨会和百余篇研究论文,十几部学术专著使其始终成为我国地方衙署文化的研究中心,四十二个单体近六千平方米的陈列展览及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它所承载的那个年代的阵阵击鼓声和句句含冤声中,再现了古代官署衙门的赫赫威严。特别是每个建筑物前的匾额、楹联都以其语言精练、含义深刻而令人赞不绝口,其中许多楹联、匾额所折射山的民本思想和亲民爱民的理念,对我们今天仍有许多借鉴意义,它启示人们: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之称。
三是独特的建筑风格。内乡县地处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汉水流域,其文化、气候、植被处于南北过渡地带,显示出多样性和独特性,境内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一宝天曼。内乡县衙的建筑与《明史》、《清会典》所载的“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邸、监狱居南”的建筑规制完全一致,其大堂、二堂、三堂分别比附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宝和三人殿而建,贯穿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礼制思想和中庸之道,同时义受其地理位置和其主持营建者、工部下派官员浙江人章炳焘的影响,融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被专家称为“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