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永字八法”
1、唐-李阳冰 评“永字八法”
“昔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
——唐.李阳冰
《翰林禁经》(唐.李阳冰)论永字八法
点为侧,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
横为勒,勒不得卧其笔,中高下两头,以笔心压之;
竖为努,努不宜直其笔,直则无力,立笔左偃而下,最要有力;
挑为趯,趯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暗收;
左上为策,策须斫笔背发而仰收,则背斫仰策也,两头高,中以笔心举之;
左下为掠,掠者拂掠须迅,其锋左而欲利;
右上为啄,啄者,如禽之啄物也,其笔不罨,以疾为胜;
右下为磔,磔者,不徐不疾,战行顾卷,复驻而去之。
2、清-包世臣 评“永字八法”
《艺舟双楫·述书下》:“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唐韩方明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历钟、王以至永禅师者,古今学书之概括也。隶字即今之真书。”又云:“以‘永’字八画而备八艺,故用为式。”
——清.包世臣
包世臣论八法:夫作点势,在篆皆圆笔,在分皆平笔;既变为隶,圆平之笔,体势不相入,故示其法曰侧也。平横为勒者,言作平横,必勒其笔,逆锋落字,卷(这个字不甚妥当,我以为应该用铺字)毫右行,缓去急回;盖勒字之义,强抑力制,愈收愈紧;又分书横画多不收锋,云勒者,示画之必收锋也。后人为横画,顺笔平过,失其法矣。直为努者,谓作直画,必笔管逆向上,笔尖亦逆向上,平锋着纸,尽力下行,有引弩两端皆逆之势,故名努也。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仰画为策者,如以策(马鞭子)策马,用力在策本,得力在策末,着马即起也;后人作仰横,多尖锋上拂,是策末未着马也;又有顺压不复仰卷(我以为应当用趯字)者,是策既着马而末不起,其策不警也。长撇为掠者,谓用努法,下引左行,而展笔如掠;后人撇端多尖颖斜拂,是当展而反敛,非掠之义,故其字飘浮无力也。短撇为啄者,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亦言其画行以渐,而削如鸟啄也。捺为磔者,勒笔右行,铺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也;后人或尚兰叶之势,波尽处犹袅娜再三,斯可笑矣。
3、现代-沈伊默 评“永字八法”
书法上有讲究,所谓“永”字八法,这个包含了8个笔法(笔画:点横竖撇捺提钩,撇有两种竖撇、斜撇)的永字,代表了练习书法的起点和功底究竟有多深。我们引申它:
第一,做人要像“永”字的“点”,昂首,充满自信和朝气;
第二,做人要像“永”字的“竖”,挺胸,充满力量与美;
第三,做要像“永”字的“撇”,飘逸潇洒,看轻一切成绩和荣誉;
第四,做人要像“永”字的“捺”,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功课。
——摘自 书法漫谈(沈尹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