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4阅读
  • 7回复

房氏“常怀堂”和“育德堂”:伯延房氏(河北邯郸)留下的两个堂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恒贵
阴阳化万姓,日月照乾坤.身修家自齐,国治天下平.
 

发帖
2048
房星
1113806
威望
3767
贡献值
3717
交易币
4899
辈分排序
苏中里下河地区:东启文永,树(凤)鹏(佩)恒存,兴国安邦,为祖争光。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5-16
伯延房氏是清朝时期武安最大的商人清朝乾隆年间 房孝忠带领两个儿子房三成和房五成用手推车卖布 遇集逢会 早出晚归 开头不过是赚得几个辛苦钱 后来辗转来到安阳 租下两间门脸儿 专售绸布 自创字号 祥顺公 由此开始了长达二百余年的辉煌商史 房氏先后在河南道口 怀庆 木栾店开设了自己的分号 到 世纪末期 开封的四大 德 德庆恒 德庆成 德庆兴 德茂 恒均为 祥顺公 总柜派生 分号散布于宝丰
郑州 周口及东垣等地 经营绸缎 布匹 药材和山货 房家的绸布生意尤其做得好 基本上控制了河南各地的丝织品销售咸丰初年 房家在东北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药店 改名 德庆增 从此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广建商号 很快成为关东帮诸药商之首 他与武安其他几家巨商一起 长期垄断着东三省的药材销售 房家药店的收入情况武安县志 清清楚楚地记载道 此时仅沈阳的 德庆元 年营业额就达三十余万银元 纯利润三万余元 用 日进斗金 来形容也丝毫不算夸张 到房五成之子房锦云手上 房家已有成规模的商号近百家 真可谓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富甲一方的房家自然少不了在故里营建庄园 这便有了伯延镇现存规模宏大的 房家古道 房家庄园坐落在伯延大街街南 成品字形 中有四条通道 由北房家古道及里 透过圆券内门 两侧计有九座歇山门楼 古道尽头为一砖雕影壁 这座影壁高 米 宽 米 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 正中雕刻有 福禄寿 三星图 四周为 八仙 图案 当地人称 八洞图 上下刻有八仙用的法宝 俗称 暗八洞 周边有花鸟草木纹饰 整个影壁雕刻精细 人物花木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堪称是一件工艺制作极高的精品 影壁后空通底下密室 设有机关 揭开两个圆形石雕松叶 即露出两个拳头大小的枪眼 道北部分为房三成的育德堂 道南部分为房五成的常怀堂 数十处内宅院之间多有侧门互通 每院由过厅或扇屏前后贯通四合院 院落采取左右对称式建筑 墙为石基 卧砖到顶 上房由长辈居住 有台阶 高于厢房 抱柱出厦 三明两暗 门户 柱础 檩头 门墩石等
均雕刻有各种彩绘 工艺精湛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 南房家古道又称 大古道 入口两侧为马房下处 内置圆券大门 券顶石刻 止于至
善 四个楷书大字 内刻 敦厚义礼 四字 古道内曾是三处书房院 歇山门楼 青石台阶 雕石门墩 黑漆挂钉大门 不用说 这里曾经是房家子弟读书习礼之所 道北书房院还有藏书楼一座 俗称 文化楼 书房院建成年代较晚 集石雕 砖雕 木雕于一体 颇具艺术价值 据说房家为建书房院曾花费白银五千两 书房院的建立 标志着房氏家族修身治业 由商及儒的封建庄园体系臻于完善 整个房家庄园除夹壁房外 还在地下构
筑了四通八达的暗道和密室 用来存放金银和枪支弹药 并曾装有电话对外进行联络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 各古道内外双层大门紧闭 整个庄园铁桶一般无懈可击 即便大门被攻破 所有人员亦可由暗道安全转移 年 月 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率部万余人在伯延接受改编 曾经下榻于房家 五十年之后 也就是 年 电视剧邯郸起义 在伯延拍摄 外景地依然选在房家故宅 当年目睹过高将军的群众再一次看到 国民党人员 在房家故宅进进出出 恍然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伯延人远赴关东做药材生意的第一家 应该说是徐家 徐氏同样是从推着小车贩运药材开始自己的事业 小有积累之后设店坐商 徐家凭着诚信经营 俗言 和发家货硬 生意迅速扩展 分号如雪球一般 越滚越多 以至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人们谁也无法说清 在东北全境 究竟有多少家以和发 为字号的药店 沈阳的 和发徐 新民的 和发同 哈尔滨的 和发魁 等等 都属连锁经营 开有许多分店 几乎垄断了一个地区的药行 譬如 和发魁 就被当地药界称为南霸天 在家乡代表徐家财势的徐家大院人称九门相照 建于清中晚期 整体建筑形式属北方四合院式的群体套院建筑 为徐进修一支所建 现存的大院据说是为徐进修之孙徐
树本迎娶房方的独女房晓兰而建造的 由房家提供图纸和部分资金 徐家负责施工 此大院平面呈长方形 坐北向南 以南北向为中轴线 东西厢房建筑对称排列 四座四合院门户贯通 形成了 九门相照 的格局 传说这种格局是仿照故宫设计的 故宫有房 间半 徐宅有房 间半 从规模上按比例缩小 但格局基本相似 自第一进院落开始 各院基础逐院升高 每院正房均为五间头两甩袖 惟独第四个院比较特殊 除地基居高之外 北 东 西三面全为两层楼房 其底层却为三个单体建筑 至二层又相互连通 据说该楼系小姐闺房 北屋正厅距后墙一米为木结构固定屏风 屏风后为一节木楼梯 二楼正厅前面木雕花纹方格 装修考究美观 东西厢房顶部及女儿墙 全系蓝砖青瓦 砌成假飞檐 工艺高超 第
四院的后偏院 盖三间两层东屋 下有地下室三间 外观看为两层 实际是三层 地下室采用砖砌拱圈 冬暖夏凉 上世纪六十年代 周恩来总理来伯延调查研究 在徐家大院和群众促膝交谈 听到了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 回京后便建议中央做出了撤销人民公社大食堂的决定 解民于倒
悬 伯延特色民居除了分布于伯延村的五道街 南文章 龙泉 罗峪 庄晏 以及北安庄乡的同会 南北安庄等村庄也有不少 徐家大院 房家大院 徐家二兄弟院 还有南文章村的王顺庄园等保存完好 其建造工艺之独特 细部装饰之精美 令今人叹为观止 它的建筑工艺 已经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座座庭院 共同构筑了古镇伯延独特的风貌 它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在中国大地上至少延续了上百年的幽静 恬淡的生活风格 建筑物也是有生命的 它承载了一代代伯延人无数的光荣和梦想 虽然已是沧海桑田 依然有它在无言诉说。


百年造就房家大院

·2008-09-25 22:29:40·来源:河北青年报·
http://www.hbqnb.com/news/Html/laocunjingyan/2008/925/08925222940175945.html

房家大院

邯郸伯延镇,有一处气势恢宏的“品”字形大院。这所大院的主人房家,由清初推着小车以经营小本生意起家,到清末时成为冀商巨贾。如今,主人和大宅院都已物是人非,但在后人的点滴记忆和青砖灰瓦中,我们依然看到了这个昔日富商家族的容貌。据说,房家一处院门上的匾额是由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赠予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走进大院

豪宅成型历经百年

“房家大院由四十多个四合院组成,呈一个‘品’字形。”房家后人房鸿业在纸上来回比划着,从他手中的这张房家大院的平面图,我们看到了房家大院“品”字结构与布局。那么,这是房家人有意而建的吗?事实上,房家大院不是同一时期建造,而是先后延续了上百年,可以说是无意之举,到了清末民国初期,房家大院形成了“品”字格局。

房家大院位于在伯延镇西南,如今的房家大院已不再是图纸上画的那般规整,更多的是零散的几处院落。不过其中“德茂恒”院与“书房院”还算保存较好。

“德茂恒”是一处二进院,门前东西走向的胡同名叫“房家古道”。“德茂恒”是房家销售布匹、丝绸的一个店铺。房鸿业说:“这是房家的第一个店铺,可以说房家由此起家的。然后‘德茂恒’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武安市、安阳市、开封市甚至山西省绛州市都开设有分店。”

“德茂恒”院与南侧的账房院相连。账房院临房家大院北大门至南大门的街道而建,它是前柜房和后柜房两处院的统称。房鸿业说:“这里是存放家族日用品的地方,管账先生住在东面正房,西面是厨房和佣人住的屋子。南北厢房有时也用作访客住的客房。”

账房院对面的一处院内存放着一部进口织布机,这是房家在民国时期从保定买来的。这三处院子组成了房家简单的产、储、销一体化经营。

道口建更楼防土匪

“书房院”是三处院子的总称,由两个并排的学堂院和一所藏书楼组成,建于民国初期,都位于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古道”胡同内。

胡同尽头是房家最著名的照壁。它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这块照壁上刻有30多个人物,主体人物是福禄寿三仙,周围配有八仙、孙悟空、雷震子、渔夫、樵夫等,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这块照壁高近3米、宽近2米,是一块完整的青石,靠人工从外地运来的。

这块照壁的特殊之处,还有开在它上方的两个“枪眼”——人们躲在照壁后,将枪架在上面,露出枪头,攻击闯入“大古道”的土匪。

在清末民国初期,伯延土匪猖獗,房家另一位后人房鸿熙说:“当时有一支‘龙豁的’匪帮很有势力。土匪很厉害,会武功,能飞檐走壁,双腿夹住墙就能上房。”

除了这块照壁,房家人还在“房家古道”和“大古道”口都建有“更楼”。 “更楼”平时是仆人来此打更报时的,主要还是充当“烽火台”防御土匪。房鸿熙记得房家被土匪抢过三次,他的母亲就曾被抢去首饰和金表,房家当时备有枪支以及修建各种防御建筑也就不足为怪了。

南北两处学堂院,南学堂是家族内男孩子读书的地方, 女孩子在北学堂。

房鸿熙记得南学堂院大门上曾悬挂题字“敦睦乡邻”的匾额(已遗失),匾正中上方盖有“大总统”的印,也有人记得是“孙文”的印。至于如何得到这块匾,房家后人猜测,是房鸿熙老舅徐安玉在当时政府部门工作时得来。但是究竟如何得来,却无人知晓。只记得这匾“斗大的字,十分显赫”。

纵观整个书房院,砖雕以及彩绘十分讲究,常见曹冲称象、孟母教子、鲤鱼跃龙门等图案。推开书房院厚实的木门,似乎嗅到了弥漫在空气中的阵阵书香,咀嚼其味,依然醇厚。
主人故事

上学都是汽车接送

房家是冀商武安帮中最有财势的家族之一,然而这个商业大家族并非本地人。据传,房家是从山东清河县迁来的。房鸿熙说:“当时就像流民图里看到的一样,先祖或是担着担子,或是推着小车,衣衫褴褛,举步维艰。”

房家先祖创业十分艰辛。他们常年在外,一直到大年三十才回到家中,到家后“胡子冻成一个冰疙瘩,袜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从推着小车四处谋生到开设“德茂恒”绸缎店,再到开设“德和庆”等药店,房家的绸缎生意做到了苏州,药店生意遍及东三省。由于经营药材生意与安国药市来往频繁,房鸿业祖父房守明还娶了三个安国媳妇。

渐趋壮大的房家却在房三成、房五成兄弟这一代时,家族一分为二,他们分别用“常怀堂”和“育德堂”堂号来区分。“堂号”在过去是只有名门望族才可以有的。当地的百姓在谈论某一家族时,往往也以“某某堂”来称呼。在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堂号”的匾额,匾额旁高挂大红灯笼,这些都是主人地位的显示。

家族虽分为两支,但是对整个家族并没有产生过多影响。到了民国,房家人可以由家族指派到国外留学,房鸿业的父亲在北京上学时,每天都是汽车接送。到了“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房家财路断绝,加上动荡的政局,房家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挖水池先铺银元宝

房家在苏州经营绸缎时,与一个姓石的老板产生了点小摩擦。于是,石老板从苏州赶到伯延,想看看房家风水到底怎么回事,竟能让家族一直兴旺。他白天和掌柜谈事,晚上就偷偷到四处观摩风水,甚至厕所、厨房都要仔细看看。

这样住了一段时间后,石老板临走的时候,对房家人说,你们的宅子有点缺陷,聚不住钱。要想解决,就得在房家在祠堂背面挖个水池。他走后,房家人就动工挖水池。当时徐家祠堂在这要挖的水池北面,出于邻里和睦考虑,房家挖水池时和徐家人打个招呼,不想徐家人一口拒绝。

于是,房家人解释说,我们不单是为自己挖水池。每每遇到暴雨时,因为这里地势低,所以湍急的雨水和夹带的泥土冲刷到各家门前,常年如此,肯定对房子不利。在这里挖个水池,可以减缓水的力度,充当“消力池”,有很大的实用性。

听完这段话,徐家人立刻问,那么这个水池叫什么名字啊。房家人说是元宝坑。徐家人说,这样的话,要挖也可以,但是你(房家)挖多深的水池就用元宝填多深。

面对徐家的刁难,房家居然同意了。到了动工时,徐家人也不想与房家关系闹得太僵,最后只让房家在挖出的第一层土面上摆满白银,徐家收起钱后,自然也相安无事。

这口“元宝坑”至今保留在村子的里,它静静地居于村子广场上,似乎对每一个从旁经过的人,默默讲述着伯延冀商大家族的故事。

■文/本报记者申晓飞

■摄/本报记者朱斌
[ 此帖被房恒贵在2009-05-17 16:40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难过

新奇

臭美
房,土为基,承天起,恒乃贵。 升为天驷兆春震,化作八骏安周邦。
离线房志东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发帖
2594
房星
47486438
威望
219087
贡献值
1296
交易币
1367723648
辈分排序
没搞清楚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5-17
房氏“常怀堂”与“育德堂”:伯延房氏(河北邯郸)传下分支堂号
希望能一睹房家大院的风采!
[ 此帖被房恒贵在2009-05-17 16:42重新编辑 ]
醑陶浓亦淡,◆国器堂◆◆粤康公祠◆
飘然枕志闲。◇清河衍庆◇祖德流芳◇
农庄天虽早,
宾主远东山。
http://bbs.fang.org.cn:81/?u=11
离线admin
QQ在线联系346188863

发帖
3032
房星
568801
威望
17991
贡献值
14324
交易币
153808
辈分排序
光宗耀祖 荣华富贵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5-17
t很不错,还能完整保留下来,希望有机会看一看.





认真回帖是尊重楼主,加分也是一种美德! 打造全球一流姓氏网站!后台也同样精彩,人生演绎得更精彩!做与不做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拥有对前者的评论权。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好身边的小事,管好自己,尽量帮助别人!
离线房磊
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

发帖
664
房星
22847
威望
455
贡献值
237
交易币
1382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5-18
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照片 一睹房家大院的风采!
离线房恒贵
阴阳化万姓,日月照乾坤.身修家自齐,国治天下平.

发帖
2048
房星
1113806
威望
3767
贡献值
3717
交易币
4899
辈分排序
苏中里下河地区:东启文永,树(凤)鹏(佩)恒存,兴国安邦,为祖争光。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5-18
以前发过很多图片。因论坛改版,还得再找。
房,土为基,承天起,恒乃贵。 升为天驷兆春震,化作八骏安周邦。
离线房炳林
踏雪寻梅偶入林园亭小坐遇花神寒枝秀蕾嫣然笑霜蕊红颜婉转颦

发帖
9503
房星
1945425
威望
28588
贡献值
17277
交易币
67068
辈分排序
景、国、炳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5-20
真的很受教育,奋斗出奇迹,发奋自耕耘!一代冀商中的骄傲,房氏族人的自豪!!!
房氏勋业起盛唐,溯源追流一脉香。赖有先祖扶帝国,敢叫世贤遍诸邦。宜商宜学展奇才,亦文亦武留华芳。
离线房杰
静室兰香远,云高水面平。轩窗映竹道,主客酌依亭。

发帖
1309
房星
97526
威望
2512
贡献值
738
交易币
918
辈分排序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8-30
                                                  
伯延房氏大宅门
                                                    杨守良  苏洪源
  
   2007年5月间,河北省公布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其中武安市伯延镇榜上有名。
   伯延,这个历经千年的古集镇,长期以来以人文积淀深厚,商业背景宏阔而文明,不仅在武安一域雄踞翘楚,在冀南地面也是赫赫有名。若提及伯延众多掌故,房氏大宅门当首屈一指。

                     百年经商   富甲一方
  
武安人经商的传统至少从明代就已经形成,明清两季,武安县隶属河南省彰德镇(今安阳),据明代《彰德府志〉记载:“武安多商贾,以财自雄,服室相高......”其实这个“多商贾”除了武安城里之外,主要风行之处就是南洺河川的伯延,同会一带。《武安县志〉记载:“昔日伯延多富商,南售绸缎,北开药铺......”而在这“富商”之中,房氏以其经商时间长和做买卖“腿长”成为佼佼者。
   清乾隆中期,房家以半农半商为生,买卖经营主要是山货和日用杂货,家道虽称殷实,但算不上富商。到了乾隆后期,房孝忠的两个儿子房三成,房五成长大成人,哥俩用手推车贩卖布匹往来于武安与彰德之间。几年后,他们在彰德府有了些根基,便在彰德城内租了几间门面,取名“祥顺公”,主售绸缎布匹。“祥顺公”以守信延商为训,买卖逐日兴隆,几代人下来便在开封,郑州,周口等地派生出不少分号。除了经营绸缎布匹之外,还兼营药材与山货。至清同,光年间,“祥顺公”已成为河南省有名的大商号。在开封,有名的“四大德”----德庆恒,德庆成,德庆兴,德茂恒即是“祥顺公”的分柜。咸丰初年,伯延村徐氏在东北沈阳等地开办的药材行有部分转卖给房氏,房氏立商号“德庆增”,仍以药材为主营。因经营有方,时日不长“德庆增”成了气候,分支除遍及东三省外,还触及西安,银川,呼和浩特等地;在南方,除了河南还延伸到上海,常州等处。房氏在药材经营中不止限于生药销售,还自制丸,散,膏,丹之类的成药,其发明的“补天丹”疗效显著,在东北乃至京津都很有口碑。从咸丰初至民国初年,房氏的药材行在东北长期雄踞首席。据同治四年祁州(今安国市)的药王碑记载:“凡客商载药来售者,各省自为帮,惟武安以县为帮......”武安在外的药帮主要有关东帮,冀鲁帮,苏皖帮,陕甘帮等。而房氏的“德庆增”在关东帮中实力最强,堪称领军帮首。
   房氏几代经商羽翼丰满之后,于同,光年间在各地开了不少当铺和钱庄。他们在武安老家城里开的“同和兴”钱庄规模冠于十多家钱庄之首。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别的钱庄或倒闭或歇业,唯有“同和兴”照常挂牌,呈现其财力之雄厚。
   房氏经商致富,至清末民初在全国各地开办的商号达90余家之多(据武安县志).几代人在故乡伯延建造了大片庄园,且拥有4000余亩土地和武安西部大片山林,实为富甲一方的大户。
                庄园宏阔    显赫武安
   房氏几代经商致富,在故乡伯延兴土木建庄园是必然之事。从现在还遗存的房氏庄园看,其规模之大,质量之精,不仅在武安本域,即使在冀南地区能与之媲美的也不多见。1945年秋,***将领高树勋率部***投诚八路军,上万人在伯延整编时其大部分人马就驻扎在房氏庄园中,足见该庄园非同一般。
    房氏庄园位处伯延老村西南部,有大小院落30多座,房舍600余间。其布局为三片儿,以街道为界,街南两片儿----老宅区和西宅区。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宽过道间隔,此过道被称为“西大过道”;这两片儿宅区隔过东走向的街道,是“嫁妆院”。三片宅区占地百余亩,总体布局呈“品”字形。
    从建筑面貌看,房氏庄园不是一个时期建成,先后延续上百年之久。以下把这三片宅区做一番大致勾勒。
    老宅区。也是房氏庄园的主宅院。该宅院东端有“东大过道”。两个大过道之间是20余座院落,形成一座高墙森严的寨堡。寨堡之内北半部有一条3米多宽的过道贯穿东西,称为“北大过道”。其东端连接东大过道,东过道南端不设出口;其西端连接西大过道。西过道南端设大门,可通村外,北端设北大门,可通街内。可以看出,当年生活在这座寨堡里的各色人等,不论住在哪一处院落要想走出去,都得站辗转通过西大过道。如果西大过道的南门的紧闭,那么唯一的出口就是西大过道的北大门。这种封闭性十足的格局显然是处于防范心理。
   在这座寨堡里,“北大过道”两边的院落是房氏的早期建筑,门楼的结构形制晚清风格明显。过道北边一溜是坐北朝南,5处宅院,全部是一进二”。从西往东依次是“育德堂院”,“同仁堂院”,“承德堂西院”,“承德堂东院”和“陆安堂院”。过道南边一溜是四处宅院。从西往东依次是:“柜房院”,“德茂恒院”,“大下院”,“大上院”。这四个院落中,“柜房院”是并肩两院,坐东朝西,院门外就是“西大过道”,其余的三个院落坐南朝北,均为“一进二”。这九处宅院的门楼均为抱厦脊檐,砖雕木刻都很精美。每个院落的上房前脸都带明柱出厦廊檐,砖雕木刻彩纹,富丽堂皇。据说这九处宅院起手于房三成和房五成,距今已有160年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柜房院”设在宅区的西端,且西向西大过道开门,把贸易金融与家居内宅适当隔离开来。这样的既方便接待外客又避免家眷受惊扰的“谋划”,体现了房氏商家的心计。
    紧挨这九处宅院南面的又是几处宅院,一条3米多宽的过道横贯东西,是为“南大过道”。过道30多米长,西头与西大过道相连,东头则是一面4米多高的石刻影壁堵砌,影壁墙外面便是别人的居所。过道北面有院落两处,独院南面有院落两处,“一进二”。从建筑风格看,明显是清末民国初时期的产物。这一块院落的规模虽远比不上北大过道那边,但文化品位凸现。据这里的住户讲,清末民国初期,南大过道这几个院几乎都辟为“书房院”,或延师授徒,或存放书籍,书声朗朗,墨香四溢。当然这一道景观如今是看不到了,不过有一座“藏书楼”倒是还能让人咀嚼出房氏大院门里当年的文化遗韵。
    此楼在南大过道东头路北,独院不大,院西边有一水井。院内没有东西厢房,只有一座四间的两层小楼。一楼东头设楼梯,登楼可将一大片房氏庄园一览眼底。小楼上下的墙壁,梁檩和楼板全部用白丝绵绢粘贴,粘丝绵的原料是鸡蛋清调江米面。这样贴出的墙与顶既隔潮又防霉蛀。楼中的藏书已荡然无存,但通过四壁洁白的丝绢,似乎还可嗅出当年的书香气息。据说这座藏书楼是房氏庄园的第4代传人房尚炯亲自设计的,他的儿子房德三少年时曾把此楼作为读书习文的书房。房家几代经商,。没有出过举人进士,到了房尚炯这一代,他不甘只当守财奴,刻意兴书院,办学校,置藏书,企盼房氏家族能走出“文化人”,一系列的观念革彰大大有别与他的祖辈先人。关于房尚炯的事迹后文还会提到。
    西宅区。这块宅院在西大过道西边,建筑多为坐西向东,人员出入也走西大过道的北大门。主体院落是西大院和西小院,从建筑格局上看,有些房子明显是“半拉子工程”。可能是购置了地皮还没来得及有大动作,世道已变迁,便半途而废了。
    嫁妆院。这块宅院在主宅区北面,隔着一条街。坐西向东的两个大门各引一个“一进三”的院落,形成一块规整的矩形。两个大院有房舍198间。建筑物从门楼到内宅已完全是民国时代的风格。
    这块宅院称为“嫁妆院”是有故事的。据说房氏“同仁堂院”的支系第5代大小姐房效兰(小名茹子)因天花落了满脸疤痕,人称“疤茹子”。其父早亡,母亲怕女儿不好找婆家,就买地皮建了这块宅院。声言把这豪宅作为嫁妆陪送。房效兰虽脸疤,但天资聪颖,自小识字习文,长大后考入上海大学,在嫁妆院居住时间不长。解放后,嫁妆院一处做了伯延公社的驻地,一处做了伯延公社的卫生院。
   因时间仓促,又因房氏庄园过于庞大,笔者无力把其中的方方面面细说端详,惋惜的是偌大一片青砖瓦舍如今在“各自为阵”的住户手中正日渐拆毁或塌落。
                     “育我菁莪”  青史留名
   富甲一方的房氏家族,至清末光绪年间出了个房锦云,字尚炯,街坊间称之为房老尚。房尚炯家学厚实且思想开放,他除了在庄园内大办书房院,兴建藏书楼外,还有一件惊人之举,即是在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与同村的徐文德,徐文昭共同出资创办了伯延镇“尚德小学”。据武安县志记载,尚德小学是武安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学校为新式教育,初期有六个年级,有教职工十余人。在校舍修缮,教学设备,办公费用等项投资中,房尚炯是主要“责任人”。该校自光绪三十三年创办至抗日战争前夕迁往武安城里,风生水起三十年,为武安培育了不少文化人才,房尚炯功不可没。
   除了创办尚德学校,房尚炯还有一事脍炙人口。其子房续尧,字德三,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与周恩来是同学。后房德三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归国在北大任教。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北大修建新教学楼因资金不济而停工。房德三与父亲言说此事,房尚炯慨然捐巨资助北大复工。教学楼告竣后,北大建“尚炯斋”以示纪念。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亲题“育我菁莪”牌匾派专人送至伯延房家,悬挂于藏书楼。公元一九六一年九月,周恩来总理到武安伯延视察时,曾打听房德三的下落,并对陪同人员讲:“房家是开明绅士,曾为国家出过力。”此事显然是指房家资助北大建楼一事。可惜房德三年仅四十四岁就英年早逝,未能与同窗,后来成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叙说旧事了。
    在房尚炯极力对文化教育倡导之下,其后辈子孙不负厚望,出了几个学有所成的人物。其子房德三是武安留学美国哈佛第一人。其孙房希舜,字华严,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武安留学***第一人。毕业后房希舜工作于沈阳农科院,研制开发了多项农药项目。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农药六六六就是他的研制成果。“文革”中房希舜惨遭迫害,含冤辞世。房尚炯堂孙房希天,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回故里曾多年担任尚德学校校长。因治校有方,尚德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武安乃至冀南享有盛誉。除以上所列,房家还有不少后人就读于各个大学,毕业后或供职于国内,或散居于海外,其中不乏文化人才。
  
   岁月悠悠,两百年过去了,房氏大宅门曾经的辉煌与衰败,如同梦幻烟云已经逝去,唯有那片青砖瓦舍的庄园还在守候着无尽的沧桑与春秋,它似乎在翘首以待一个飘忽不定的契机的到来。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房氏网论坛,房氏百科,房氏活动,房氏宗亲网,房氏家谱,房氏家族,房,房姓,房氏聚会,房家人,房氏网,房姓来源,房家血脉,全球一流姓氏论坛,房氏文化,fang,fang.org.cn
  • 房氏网论坛,房氏百科,房氏活动,房氏宗亲网,房氏家谱,房氏家族,房,房姓,房氏聚会,房家人,房氏网,房姓来源,房家血脉,全球一流姓氏论坛,房氏文化,fang,fang.org.cn
  • 房氏网论坛,房氏百科,房氏活动,房氏宗亲网,房氏家谱,房氏家族,房,房姓,房氏聚会,房家人,房氏网,房姓来源,房家血脉,全球一流姓氏论坛,房氏文化,fang,fang.org.cn
  • 房氏网论坛,房氏百科,房氏活动,房氏宗亲网,房氏家谱,房氏家族,房,房姓,房氏聚会,房家人,房氏网,房姓来源,房家血脉,全球一流姓氏论坛,房氏文化,fang,fang.org.cn
  • 房氏网论坛,房氏百科,房氏活动,房氏宗亲网,房氏家谱,房氏家族,房,房姓,房氏聚会,房家人,房氏网,房姓来源,房家血脉,全球一流姓氏论坛,房氏文化,fang,fang.org.cn
静为芙蓉动临风,云笼房山缘帝征。
轩门荣登燕赵士,主发杰叹客归程。
离线房志宙

发帖
8
房星
4127
威望
1
贡献值
2
交易币
2
辈分排序
爷爷 我 孩子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1-11
深感祖先的报国情怀,是的他们的后人现在也在国内外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力量。为房氏家族争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确认你的回复是对本人作者的尊重,为了保证论坛发言的质量,望各位宗亲共同遵守论坛的规定,回复帖子要看清帖子内容,不要一味的赚人气,冒失回复造成文不对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