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语录选
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籓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旧唐书》卷六十六《房玄龄传》)。
今嫌隙已成,祸机将发,天下恟恟,人怀异志。变端一作,大乱必兴,非直祸及府朝,正恐倾危社稷。此之际会,安可不深思也!仆有愚计,莫若遵周公之事,外宁区夏,内安宗社,申孝养之礼。古人有云,‘为国者不顾小节’,此之谓欤!孰若家国沦亡,身名俱灭乎?(《旧唐书》卷六十六《房玄龄传》)
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贞观政要》任贤第三)
国家患难,今古何殊。自非睿圣钦明,不能安辑。大王功盖天地,事钟压纽,神赞所在,匪藉人谋。(《旧唐书》卷六十六《房玄龄传》)
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国史既善恶必书,可能书写到人主的非法之处,理当不让皇帝亲见。(《贞观政要》文史第二十八)
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遭隋室大乱之后,户口太半未复,兵凶战危,圣人所慎,和亲之策,实天下幸甚。(《贞观政要》征伐第三十五)
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贞观政要》君臣鉴戒第六)
杨震虽当年夭枉,数百年后方遇圣明,停舆驻跸,亲降神作,可谓虽死犹生,没而不朽。不觉助伯起幸赖欣跃于九泉之下矣。伏读天文,且感且慰,凡百君子,焉敢不勖励名节,知为善之有效!(《贞观政要》忠义第十四)
臣闻理国要道,实在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
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贞观政要》诚信第十七)
武德中,诏释奠於太学,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臣以周公、尼父,俱称圣人,庠序置奠,本缘夫子。故晋宋梁陈及隋大业故事,皆以孔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历代所行,古今通允。伏请停祭周公,升夫子为先圣,以颜回配享。(《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请尊孔子为先圣议》)
陛下撝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关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愿陛下有始有卒,则天下永赖。(《贞观政要》慎终第四十)
臣观古之列国,无不强陵弱,众暴寡。今陛下抚养苍生,将士勇锐,力有馀而不取之,所谓止戈为武者也。昔汉武帝屡伐匈奴,隋主三征辽左,人贫国败,实此之由,惟陛下详察。(《贞观政要》征伐第三十五)
兵恶不戢,武贵止戈。(《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谏伐高丽表》)
陛下每决一死囚,必令三覆五奏,进素食、停音乐者,盖以人命所重,感动圣慈也。况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足以变动阴阳,感伤和气,实天下冤痛也。且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不得已而用之。(《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谏伐高丽表》)
《周易》曰:“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又曰:“知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惟圣人乎!”由此言之,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老臣所以为陛下惜之者,盖此谓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谓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谏伐高丽表》)
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当今天下清谧,咸得其宜,唯东讨高丽不止,方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吾知而不言,则衔恨入地。(《旧唐书》卷六十六《房玄龄传》)
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旧唐书》卷六十六《房玄龄传》)
袁家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旧唐书》卷六十六《房玄龄传》)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引自《名人名言大全》,有资料云非房玄龄原创)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引自《廉政格言警句箴言集锦》)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引自《贞观政要·公平》)
谦虚温谨,不以才地矜物。(引自《晋书·鄭袤傳》)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引自《晋书·慕容垂傳》)
为官惧盈满,做事尽所能。(引自网文,存疑)
[ 此帖被房明毓在2009-11-16 01:45重新编辑 ]